愛玩這個遊戲的孩子更聰明!

2021-01-10 米粒媽頻道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前幾天翻看後臺留言的時候,米粒媽注意到這樣一條留言:「米粒媽,我家孩子最近特別愛玩過家家的遊戲,老讓我跟她一起玩,我覺得孩子玩過家家能學到很多東西,怎麼引導她最有成效呢?」

首先,我要給這位媽媽點讚,因為她敏銳的發現了孩子的變化——開始玩扮演類遊戲了,並且,這位媽媽還在研究怎麼樣陪孩子玩最有效。

沒錯,很多寶寶在2歲以後,就會開始扮演類遊戲,包括過家家,扮演醫生,扮演警察,扮演老師等。

當孩子開始自發的玩這類遊戲的時候,說明孩子的心智已經飛躍到一個新的層面了,這是一個特別值得慶賀的事情。

扮演類遊戲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為角色扮演的本質其實是寶寶在模仿他們眼中的「成人世界」。

對孩子來說,玩即是學,寶寶在角色扮演中感知到、體驗到的知識,是寶寶的人生中重要的第一課。

他們能充分認知世界,學習人際交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還能鍛鍊想像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等。

作為家長,如果我們能夠在陪他們玩的時候,「有技巧」的對他們進行引導和互動,那麼扮演類遊戲還有很強的「功能性」,是我們教導孩子學習規則和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玩「陌生人搭訕」的遊戲,教會他們如果遇到陌生人詢問他們父母在哪裡,或者想用糖果哄騙他們去玩的時候,孩子應該如何應對。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玩「幼兒園」的遊戲,在遊戲中慢慢教會他們如何和小朋友相處,如果被欺負了應該怎麼辦,還可以通過遊戲教他們和老師溝通的方式。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有技巧」的陪孩子玩扮演類遊戲,我們和孩子都將從中學習和得到很多。

那麼,什麼才是「有技巧」的引導呢?

積極幫助孩子架構和完善場景

寶寶特別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扮演類遊戲,但很多父母在陪玩的時候,都只是象徵性的應付。

比如,孩子在玩做飯的遊戲,很多家長只會在孩子把菜端過來的時候吃一兩口就完事了。

這樣的陪玩,沒有太大意義。正確的陪玩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玩樂方式的基礎上,積極的幫助孩子架構和完善相關的場景,幫助孩子對遊戲進行有效延展。

這樣的延展,有助於孩子更加深入和生動的理解生活場景,從而更好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還是拿做飯類遊戲舉例子吧,我之前是這麼和米粒玩的。

先提示米粒,做飯之前需要洗菜,洗菜的時候就可以引導米粒進行簡單的分類練習,比如,蔬菜是一類,肉是一類,或者綠色的菜是一類,黃色的菜是一類,還可以考考他各種食物的中英文名稱。

然後開始做飯炒菜,要提醒米粒開關火時要注意等等。

做好菜之後,除了給爸爸媽媽吃,還可以給家裡的玩偶吃。我會提醒米粒,吃之前幫助大家洗手,另外還會詢問他如何讓每個人都吃到飯菜,引入數學概念。

吃完之後,還要讓米粒洗碗和收拾櫥櫃等。

通過我的不斷提示和引導,米粒就知道:哦,原來是這樣的,還有這麼多流程呀。米粒特別樂在其中,還時不時會問我,媽媽,我還需要做什麼,這樣做對不對。

這樣,通過家長的引導,將本來一個簡單的扮演類遊戲不斷延伸和拓展,不僅能孩子玩得開心,還能讓他們熟悉流程和規則,在更大的場景中自由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從中學習到更多。

當然,這樣的提示一定是要在尊重寶寶玩樂的基礎上,溫柔的引導,而不是強行讓寶寶必須要這樣做。

如果寶寶只願意按自己的玩法來,家長也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以免破壞他們的興趣,適得其反。

多開放式提問,啟發孩子思考

很多父母在陪孩子玩的時候,會用成人的認知和見解,來直接告訴或者命令孩子應該如何做。

但實際上,孩子在玩扮演類遊戲的時候,除了在模仿以外,也在探索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應該多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調動他們的「回想」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讓他們自己舉一反三,學習規則。

比如,孩子們都特別喜歡玩看病打針類的遊戲。在和孩子玩的時候,一定要假裝很害怕打針,哭著說「不要不要」,如果孩子想要硬給你打,你就趕緊問他:「上次你哭著不要打針的時候,醫生是怎麼說的呀,媽媽是怎麼說的呀?」。

孩子就會「回想」當時的情景,然後反應過來,哦,應該先安撫媽媽,告訴媽媽生病了要打針才會好的道理,等媽媽情緒穩定了再打針。

當孩子要給你餵藥的時候,你應該哭喪著臉說:「不要吃藥,藥太苦了,你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呀?」

這個時候,應該鼓勵孩子多想幾個辦法,比如,是不是能先讓我喝點橙汁,或者是不是直接跟我講道理,總之要讓孩子多想一些辦法,再一一嘗試。

這樣的引導,不僅能讓扮演類遊戲更新鮮好玩,還能鍛鍊孩子面對複雜局面時冷靜解決問題的能力。

真情實意的投入,融入生活情景

玩扮演類遊戲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真情實意的投入到遊戲中來,真正和孩子玩起來,順應孩子的節奏,認真「演」出生活的樣子,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導孩子。

我們是大人,知道這是角色扮演,但對於寶寶來說,他們是真的投入在這個遊戲裡面的,所以我們有沒有真情實意的投入,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我印象特別深刻,米粒小時候,有一次我們在玩老師講課的遊戲的時候,我和一堆玩偶扮演學生坐在地上,米粒扮演老師在認真的板書和講課。

我想著工作上的事,根本沒注意聽米粒在講什麼。後來我才知道,米粒點名叫我回答問題,叫了兩次我都沒答應他。

米粒特別傷心地哭了,我哄了很久都哄不好。後來他說:「媽媽,你一點都不認真。」

那時我才發現,我們覺得這是個遊戲,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事。我們的心不在焉會極大的傷害他們。

所以後來我和米粒鄭重的道了歉,之後再陪他玩的時候,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進去。

演小偷被抓住的時候,我一個勁地求饒,買東西的時候,真的忘帶錢。

總之,當我真的投入進去和孩子玩的時候,孩子也特別投入和認真,每次玩結束,我們都意猶未盡。

藉助外力

除了陪玩的時候要投入並且有技巧的引導孩子以外,我們還可以藉助外力,讓孩子的扮演類遊戲更豐富和有趣,同時讓孩子能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首先,充分利用繪本。

遊戲和繪本相輔相成,在玩遊戲的時候可以引入繪本情節甚至直接照著繪本演。在看繪本的時候,同樣可以強化遊戲中的各種知識,幫助寶寶更好的學習。

米粒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米粒很抗拒刷牙,我就拿出了經典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我拿出家裡的鱷魚玩偶扮演鱷魚,米粒扮演醫生,我們照著繪本的情節開始玩。

我努力地演出鱷魚很害怕刷牙的樣子,將鱷魚的心裡話都說出來,其實是將米粒不願意刷牙的想法都表述出來,然後米粒扮演醫生勸說鱷魚,其實就是讓米粒自己給自己講道理。

多玩幾次,米粒到了晚上就乖乖刷牙了,說:「我可不想像小鱷魚那樣。」

所以,家長朋友們可以多利用好手頭的繪本,和孩子一起演繹,讓孩子真切的參與和感受,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多體驗真實情景。

寶寶喜歡玩扮演類角色,其實是在學習「成人世界」的規則。所以,除了玩遊戲以外,我們還要多帶寶寶體驗真實的情景。

在看病、點菜、坐車、買東西等等各種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要可以提示寶寶多觀察,多思考。時不時提醒他們,注意別人在真實情景下是如何交談的,如何互動的,如果換作是你,應該怎麼說怎麼做。

我們多提示,慢慢的孩子自己就會多留意,多觀察,就會記在心裡了。

除了認識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和身份以外,我們還要注意提醒寶寶遵守正確的規則和流程,隨著情景轉化練習不同的社交技巧,以及遇到特殊情況如何處理等,讓寶寶充分的了解真實世界。

總之,通過充分的玩扮演類遊戲,以及日常細心的觀察生活場景,外加繪本的輔助,寶寶們會慢慢積累各種認知能力,從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我們作為父母,千萬別覺得孩子玩過家家太幼稚,一定要充分的參與到這樣的遊戲引導中來,我們引導得好,孩子才能更聰明呀。

20000塊的日本豪華遊,免費送給三個米粒媽鐵粉,玩轉關西,大阪、京都、奈良,徹底放鬆下自己!詳情戳這篇《鐵粉福利丨20000元奢華日本遊,免費送三人!》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點擊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3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3-10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相關焦點

  • 想讓寶寶更聰明,抓住孩子三個大腦發育重要階段,陪孩子玩遊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孩子在有意識的時候就會特別的愛玩遊戲,1到2歲的孩子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一定要抓緊孩子的發育時間多陪孩子玩遊戲。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並附有改造它的時間。父母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不但可以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還可以讓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學到東西,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有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 孩子愛玩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愛玩遊戲是令家長很頭疼的事情,禁也不是,不禁也不是,那該如何應對呢?  所以,如果這是什麼孩子們的遊戲簡直是全線完全禁止,是不恰當的,堵不如疏嘛,大禹治水的故事。有些孩子心中有這個願望,你越不給他,他想打的越多,也有叛逆,經常對你的工作。那麼如何控制孩子的遊戲癮呢?
  • 孩子左撇子要不要糾正?左撇子的孩子會更聰明嗎?
    孩子在2-3歲時,家長會教孩子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做很多事情。但是,家長在教導孩子使用右手的過程中,發現孩子主動用左手而不是右手,家長會主動幫助孩子糾正,家長的認知裡只有右手才是正確的。在使用左右手上,這個沒有對錯,只要孩子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用左手還是右手都沒有區別。
  • 「左撇子」孩子比普通人更聰明?德國科學家:別把問題想得太複雜
    我一個左撇子的朋友上學時經常會遇到這個問題,他很好奇「左撇子的人更聰明」的認知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有的家長在孩子學會拿東西時就強迫孩子用左手,就是為了讓孩子能更聰明。在受到反駁時,很多家長都會用名人舉例證實「左撇子的人更聰明」。
  • 聰明孩子愛玩的5種益智遊戲,個個經典,你家孩子會玩幾個
    如果在玩一個遊戲或者玩具的過程中,其中任何一種力得到提升,都可以說這個遊戲確實是好的益智遊戲。下面瑩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聰明孩子愛玩的5種經典益智遊戲!聰明孩子愛玩的5種益智遊戲,個個經典,你家孩子會玩幾個一、七巧板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生物化學和科學史學家李約瑟說:「七巧板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
  • 為什麼孩子總愛玩「躲貓貓」?心理學解釋,為父母解開疑惑
    文|秘籍君很多父母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如果喜歡玩一個遊戲的時候,就會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玩。大人都很疲累了,孩子們還是熱情不減。就比如躲貓貓的遊戲,孩子就很愛玩。因為,女兒玩這個遊戲就像開啟了循環播放模式,一遍又一遍。哪怕是家裡所有角落都被藏了個遍,哪怕是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彼此藏在哪裡,女兒還是在我們彼此找到對方的那一刻,興奮得像個「小瘋子」。為什麼孩子總愛玩「躲貓貓」?心理學解釋,為父母解開疑惑。
  • 睡前陪孩子做這3種手指遊戲,鍛鍊手部精細動作,孩子更聰明
    想要孩子聰明,就要經常鍛鍊!下面瑩姨就為大家分享3個睡前能陪孩子玩的手指遊戲,趕快學起來吧!一、手指謠手指謠是將兒歌與手指操結合的一種新方式,手指謠取材簡單,大部分的素材都是來源於生活,並且內容和旋律也是簡單易懂,歌詞內容也便於孩子理解,孩子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搭配上手指運動,孩子可以輕鬆地記住手指謠的內容。
  • 比孩子更聰明?面對實驗,黑猩猩拿食物直截了當
    比孩子更聰明?11-21 11:37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比孩子更聰明
  • 「躲貓貓」的作用,被嚴重低估了,這樣玩寶寶更聰明
    世界上所有的小寶寶都愛玩「躲貓貓」遊戲,那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是寶寶的笑點低,還是「躲貓貓」遊戲有我們意想不到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親子互動中被嚴重低估的「躲貓貓」。但是這個遊戲很快就玩膩了,如果加入一些表情,比如每次露臉都換個表情,他就還會驚喜的笑出來。對一歲多的寶寶而言,無論是自己主動進行躲貓貓,還是去猜想手背後的臉。都因為結果可預測,讓孩子感到充滿自信,有掌控感。但是根據邊際遞減效應,隨著遊戲的進行,這種感覺越來越難獲得。
  • 出生順序影響智力高低,早出生的孩子更聰明?有科學依據
    文|好孕姐身邊不少二胎家長,都質疑過這樣一個問題,家裡的孩子智商高低是否不一樣?明明是同一個爸媽,也是從同一個肚子裡出來的,好像有的機靈,有的遲鈍......沒錯,現在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同一個家庭出生的孩子,智力狀況是不一樣的,而且早出生的孩子比晚出生的孩子聰明。
  • 「就是愛玩•尋找Hape愛玩寶寶」大賽4月啟動
    「就是愛玩•尋找Hape愛玩寶寶」大賽4月即將啟動! 你家寶寶愛玩嗎? 常聽各位爸爸媽媽們似抱怨似寵溺地說,我家寶寶,就是愛玩! Hape認為: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因學習而玩,卻能通過玩而成長,愛,玩,學貫穿孩子成長始終。孩子就是愛玩的!
  • 愛玩這些玩具的孩子,通常都是高智商的學霸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其實,通過孩子愛玩的玩具,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智力水平。 除了積木,愛好玩魔方和拼圖的孩子,智力水平也較高。但是,每個孩子愛好的領域不一樣。積木、拼圖主要是展示孩子的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這只是智力評估的一個方面。 有些孩子也許更喜歡在戶外玩耍,例如鍾愛各類運動,例如騎車、輪滑、籃球、足球等,這類孩子視力發育更好,有更強壯的體魄,通常心胸開闊,性格開朗大方。
  • 以下類型的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多半不愛玩手機,父母不服不行
    同時,孩子這種行為,也會存在一些隱患。孩子拿媽媽手機玩遊戲,半年消費3000多塊前兩天,有位寶媽留言說,最近發現手機出現異常消費,一查是孩子充3000多塊錢玩手機遊戲。要知道,她家兒子才9歲,平時特別乖巧聽話,讓他拿錢買東西,剩下一塊錢的零錢也會交還給媽媽。
  • 出生順序對娃智力有影響,家長別不信,早出生的孩子更聰明
    關於「孩子智力」這個問題,有人心中有很多疑問:出生順序影響智力嗎?早出生的孩子是不是會更聰明?對於這些疑惑,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已經有科學研究表明:出生順序對孩子智力有影響,早出生的娃更聰明,家長別不信。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二胎家庭或者多胎家庭,早出生的孩子更聰明。玲玲有兩個寶寶,大寶的學習成績比二寶好太多,情商也更勝一籌。
  • 邊牧專欄丨邊境牧羊犬都愛玩什麼遊戲?
    狗狗都愛玩什麼遊戲? 愛玩的遊戲因狗狗的個性不同而變化,當它特別激動時喜歡幹什麼,喜歡追,抓,還是跳起來撲倒?用不同的玩具實驗幾次,找到它自然狀態下最愛做的遊戲,用一個玩具重複做幾次。
  • 這九類寶寶更聰明,有你的娃嗎?
    因此,大家要經常用開心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好玩的玩具來讓寶寶笑起來,並且讓他吃得好睡得好,讓孩子多笑一笑。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常常不吃早飯就去上學了。美國營養學專家研究發現,不吃早飯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心理健康情況也不是很好。要知道,上午是學習的黃金時間,孩子學習功課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如果不吃早飯,學習效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這個遊戲寶寶愛玩,卻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寶媽要注意!
    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就是捉迷藏,經常和同齡小朋友在家裡躲來躲去,一個遊戲能玩一整天,開心得不得了。雖然現在的孩子們有各種各樣的玩具,但捉迷藏依然是他們愛玩的遊戲之一,不過呢,捉迷藏雖然好玩,卻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陪寶寶玩捉迷藏的時候,寶媽一定要注意這3點!
  • 孩子愛玩電子遊戲,打罵不管用怎麼辦?一味堵孩子,不如合理疏導
    而且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也不一樣,所以父母對待孩子玩遊戲這件事上,也要有區別的對待。不過在這之前,我們父母要真的站在孩子角度,來分析下孩子愛玩電子遊戲的原因:1、從眾心理無論父母們多麼不情願,或者多麼抗拒電子遊戲,現代的孩子們已經置身在電子產品的世界裡。
  • 遊戲女玩家達3億 為何越來越多的女性也愛玩遊戲?
    遊戲女玩家達3億 為何越來越多的女性也愛玩遊戲?時間:2019-12-28 21: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遊戲女玩家達3億 為何越來越多的女性也愛玩遊戲?
  • 研究表明這個年齡段生孩子更聰明,確有依據
    我們都知道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3—30歲,超過了這個年齡段就屬於高齡產婦。在我們大多人看來,高齡產婦生孩子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很多媽媽們都不願意去冒險,選擇在年輕的時候就早早地生孩子。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高齡生孩子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尤其是在30到35歲這個年齡段女性生的孩子會更聰明。而且這還是有事實依據的,並不是隨口胡說,不信一起來看吧!心理成熟心態好超過30歲的女人,這個時候大都有了穩定的心態,不會再像年輕小姑娘一樣毛毛躁躁。她們準備要孩子前會有詳盡的規劃,提前做好備孕準備,能有效降低胎兒的不健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