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看得起,更要看得好」 灌南醫改招招緊扣「百姓得實惠」
東方網12月1日消息:感冒發燒二、三十元就能治好;血透一次20元即能搞定;足不出戶就能享受質優價廉的上門服務;家門口的鄉鎮衛生院同樣也能看「大病」……近日,記者深入走訪連雲港灌南城鄉多家醫院深切感受到,該縣醫改讓這裡的百姓真真切切得到了實惠。
「因病致貧」夢魘不再:新農合大病險重燃生存希望
25日上午,灌南縣人民醫院,溫馨敞亮的血透室裡,38歲的胡順紅正安靜地躺在病床上。2013年7月,家住灌南縣湯溝鎮的她不幸患上了腎衰竭,不得不開始進行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治療。「真是趕上好時代了!幸虧有了新農合大病保險,不然只有躺在家裡等死了,真心感謝這個好政策。」提起醫改給自己帶來的變化,胡順紅誠懇樸實的話語裡滿懷感激。她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新農合,不包括藥費和檢查費,光血透一次就得花400元錢,但現如今,基本醫療給報掉了360元,大病保險又給報掉了20元,她每次只需花20元就行;不僅如此,其它的費用還可再按70%比例報銷,算下來,一年多來就省掉了8、9萬。對於這個目前靠丈夫三四千元收入,還負擔著兩個孩子的家庭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
據了解,2014年,該縣像胡順紅這樣享受到新農合大病保險救助的患者共有700餘人,大病保險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因病致貧的問題。
「雖然是經濟薄弱縣,但涉及民生的醫療問題必須保障到位。」如今,灌南醫改織就的醫療保障網已覆蓋到全縣每個角落。據灌南縣衛生局長周達華介紹,2014年,全縣共有62.8萬農民參加新農合,實現應保盡保。截至10月底,新農合支出基本醫療保障共1.91億元資金,補償重大疾病584.51萬元,大病保險賠付661人,理賠272.7萬元。
不僅如此,為方便患者費用領取,今年,灌南縣還開通了大病保險實時結報,參合人員在縣內及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出院時新農合基本醫療及大病保險報銷均可在醫院直接補償,極大地方便了病人。
「捨近求遠」悄然改變:鄉鎮衛生院也能看「大病」
碰上感冒發燒這樣的小問題,人們可能會選擇去離家更近的衛生院,可是遇上需要手術的情況,多半就不會考慮衛生院了。如今,這樣的情形在灌南農村正發生著悄然改變。
採訪中,灌南三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單高剛對記者提及了兩例從大醫院回流的患者。一個是38歲的舒友明,去年10月份脛骨骨折,一個是82歲的盛廣嶽,今年1月份胃穿孔,二人均先是在外求醫又都因手術費用太貴,回到了三口鎮中心衛生院,結果,不但手術做得十分成功,並且費用還便宜了一大截:原來分別要花1.5萬元和2.3萬元的手術,只分別花5千元和6千元就搞定了。提及之前輾轉求醫的經歷,兩位患者都後悔不已:「早知衛生院也能做這樣的手術,就不捨近求遠到外面去瞎折騰了!」
據了解,原本只有2、3百萬元業務量的三口鎮中心衛生院,近年來業務量節節攀升,特別是今年,10月底前就已完成850萬元的全年目標。事實上,今年,灌南全縣的中心衛生院醫療業務量已佔到了全縣衛生總業務量的45%,遠超往年。
這也正是灌南近年來積極推行「強基」工程,大力改善鄉村醫院醫療設施,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帶來的明顯成效。據介紹,灌南今年共投資2600餘萬元,對田樓、三口、新集等鄉鎮衛生院實施了提檔升級改造工程,同時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領辦村衛生室,標準化規範村衛生室建設,加快實現鄉村機構一體化管理,使全縣259家村衛生室通過省規範衛生院驗收,達標率95%。與此同時,灌南大力培養和引進醫衛人才,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各醫療機構按月提取醫療業務收入1.5%,全縣統籌,設立「人才培養基金」,鼓勵縣、鄉、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積極參加在職培訓和相關業務考試,提高學歷水平和業務能力。
「讓百姓不但要看得起病,還要看得好病。」周達華局長透露,總投資5億元、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的縣第一人民醫院主體工程12月底即將完工,明年底前可投入使用。不僅如此,灌南未來4年內還將投資5000萬元,使鄉鎮中心衛生院全部達到二級醫療機構標準。
「藥價虛高」威風不再:「水分」被擠掉百姓獲利好
「看病貴」的一大原因在於「藥價貴」。幾元的藥品,到患者手時就翻了數倍甚至數十倍,這已不是什麼秘密。這給患者特別是那些需要長期服藥的糖尿病、肝炎等慢性病患者帶來了極為沉重的經濟與精神負擔。不過,在灌南,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覆蓋最基層村衛生室的全面推廣實施使得這一現象得到了根本性扭轉。
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全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緩解農村居民看病貴問題的有效舉措。記者在灌南鄉鎮衛生院和衛生室採訪時看到,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宣傳欄和藥品價格公示欄赫然在目:一盒阿司匹林片原價10元,現價2.89元;一瓶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原價12.2元,現價3.2元……常用藥品執行零差價銷售後的現執行價被清晰地列出,讓前來購藥的群眾一目了然。11月24日下午,正在該縣田樓鎮三興社區衛生室帶著自己3歲孩子輸液的村民周玲花則告訴記者,看好孩子的感冒發燒,她在這裡只需花上二三十塊!價格之便宜令人驚訝。
據周達華局長介紹,2013年,灌南縣率先在全縣17個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並嚴格實行「零差率」銷售的基礎上,在全縣村衛生室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為保證不流形式,不走過場,該縣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給予每人每年8400元的定額補償,將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補助經費交由村衛生室,村衛生室設立每人次7元的一般診療費。目前,全縣216個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並執行零差率銷售,行政村覆蓋面達90.8%。自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後,該縣平均藥品下降幅度67%左右。
不但如此,為了進一步擠掉藥品水分,讓利於民,同時遏制採購不正之風,該縣公立醫療機構用耗材實行全縣集中採購,對二級醫院部分虛高藥品實行價格談判。公立二級醫療機構在藥品採購前,遴選出重點品種,從省招標平臺中邀請3家以上大型藥品配送企業參與價格談判,每年可節約醫藥成本800餘萬元。
「醫療模式」創新亮眼:村醫籤約、醫養結合更貼「民心」
71歲的陳雨蓮是灌南縣堆溝港鎮腰莊村村民,雖然陳大爺自己身體還算硬朗,但其70歲的老伴解培蘭卻患有心臟、胃、膽囊等方面多種疾病。要在以前,老倆口去趟醫院可真是麻煩,不僅是車費人力搭進去不少,一次檢查也要耗個千兒八百的。不過,自打籤約了村醫服務後,陳大爺覺得日子是越過越舒暢了。「每月都有醫生定期上門探訪,平時身體有點毛病打個電話醫生就來,每年還安排免費做一次體檢,測測血糖量量血壓,還有肝腎功能、心電圖、B超什麼的,都做!」提及服務的項目,陳大爺讚不絕口,「便捷還少花錢,心裡踏實多了!」
近年來,灌南為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品質,逐步探索出一系列醫療服務的新模式,廣受百姓歡迎。村醫籤約服務、醫養結合正是其中兩大亮點。
2014年,作為省衛生廳確定的鄉村醫生籤約服務工作試點縣,灌南選擇了堆溝、三口、湯溝3個鄉鎮5個村先行開展籤約服務試點。村醫作為「籤約服務」的第一責任人,為群眾提供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當然,每個家庭還可根據自身情況籤約有償項目,不過收費極為便宜。據了解,縣衛生局補助每個試點村1萬元經費,並統一配備數位化全科診斷儀、霧化吸收器、血糖儀等設備,提升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同時,還將有償「服務包」的費用納入村衛生室門診補償範圍,新農合按50%的比例補償,降低群眾負擔。
據了解,陳大爺家所籤項目就是最高級別的有償「服務包」,需要交200元/年,不過,陳大爺很樂意交這錢,他告訴記者,不說別的,現在光老倆口體檢一次就能節省1600多塊錢。
據悉,目前,灌南5個試點村的村醫服務籤約率達100%,34%的農戶籤訂了有償服務包,且比例還在不斷上升。
醫養結合,受到了越來越多慢性病老年患者的青睞。圖為25日在灌南新安鎮衛生院天瑞護理院所見。
醫養結合,是灌南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的又一成果。它將養老與就醫相結合,充分體現醫療特色,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並隨時提供醫療救助和臨終關懷。
「這對一些高齡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尤其重要,家庭護理及一般養老院護理達不到專業的護理水平和醫治條件,往往會延誤第一搶救時間,而兩者的結合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弊端。」周達華說。
在灌南新安鎮衛生院天瑞護理院養老的孫俊老人告訴記者,她幾次在夜間突發心臟疾病,都是醫護人員及時搶救,才轉危為安的,「這裡最好的就是有專業的醫生、護士給看病、做身體檢查。養老又治病,真的非常好!」
據新安鎮衛生院副院長陳學琴介紹,此舉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慢性病老人的青睞。目前,該院開放的40張床位,已入住了39名老人。
大病有了保障、藥價不再虛高,鄉村醫院醫療水平可贊、各種特色醫療服務更貼心……在灌南,百姓從醫改中享有的實惠越來越多,「小病拖,大病扛」的歷史已漸漸遠去,而病有所醫的夢想正日益成為清晰可觸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