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方錦龍:我做國樂一定要好玩
元旦剛過,各大電視臺的跨年晚會相繼落幕,琵琶演奏家方錦龍又在網上火了。他在bilibili視頻網站(網友暱稱B站)舉辦的跨年晚會上的國樂跨界串燒表演令人大開眼界,「壯哉我大國樂」「雞皮疙瘩掉一地」「老爺子太厲害了」等引網友好評不斷。方錦龍接受記者的獨家專訪,講述了他這個節目的創意和幕後故事。
現場:古今中外樂器玩了個遍
方錦龍是一位「網紅」琵琶演奏家,此前他悠閒彈奏《琵琶語》的視頻給網友們留下深刻印象,隨後網友們又發現,他能演奏琵琶、笛、簫、二胡、骨笛等上百種樂器。這次參加B站的跨年晚會,他和當晚演出總監趙兆指揮的管弦樂團合作了一個十分多鐘的節目,再一次燃爆網絡。
在節目中,他一口氣彈奏了琵琶、高音琵琶、尺八、衝繩三味線等多種樂器,甚至還拿出一個像「鋸」的一樣的琴,左手拿著「鋸」,右手像拿著二胡弓子一樣演奏。「那是鋸琴,它來源於幾百年前義大利的伐木工人。」方錦龍介紹,B站邀請他登臺這場晚會時,他知道B站的受眾都是年輕人,就想把古今中外的樂器向觀眾展示。
拿著古今中外的樂器,方錦龍和樂團演奏曲目都很跨界。《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兩首歌曲和中國古曲《將軍令》「嫁接」在一起,經過全新的編曲,來自不同曲目的旋律仿佛一問一答。演奏到高潮,方錦龍瘋狂掃弦,舞臺上有電吉他迎合,氣勢恢宏又毫不違和。「琵琶本身就是有俠客之風的樂器,俠肝義膽是中國的民族精神,它和國樂的傳統精神是一致的,看得出來網友們也都很喜歡。」方錦龍有些得意。
讓網友們更驚訝的是,這個節目的表演是帶劇情的。當美國鄉村民謠《哦,蘇珊娜》的旋律在樂隊中響起,方錦龍就在手邊的多件樂器中反覆挑選,仿佛沒一件樂器趁手,他乾脆不演奏任何樂器,而是用手在自己臉上「波兒」「波兒」地彈出聲音,每一聲的音高都不同。而當指揮說要演奏印度的樂器,方錦龍說:「印度的?那得有咖喱味,我來給你試試這個樂器,你看是不是有咖喱味。」說著,他用艾斯拉吉、西塔爾琴這兩種樂器演奏起來,隨後一大片彈幕飄過,幾乎都寫著:「果然有咖喱味!」
幕後:音樂的「樂」=快樂的「樂」
「這是我故意這麼設計的,我演奏樂器光演不行,還得說,這是我的『方式脫口秀』。」方錦龍說,節目在策劃階段,他就想在其中加一點「小品」的表演成分,「從頭到尾地演,觀眾會疲憊,不知道我們在彈什麼,那我就輕鬆地講出來,這樣觀眾既能了解很多知識,還會覺得有趣。」
「一定要好玩」是方錦龍從事音樂一向秉持的原則,這是他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對此他有自己的思考:「我們的音樂已經走出國門,但還未必走進國人的心裡。」方錦龍說,我們有那麼多大師級別的演奏家,在國際上打出中國的名號,給中國爭光。「但是在不少人心裡,很多音樂還停留在殿堂上,國人覺得它高雅,但可能不覺得這些音樂能走進生活。」方錦龍偏偏用傳統樂器演奏時尚的歌曲,甚至把自己當「人型樂器」,在自己臉上彈出旋律,就是為了讓大家覺得,「音樂的『樂』和快樂的『樂』其實是一回事」。
不過,用古典音樂或國樂演奏流行歌曲,一直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太簡單、太俗,甚至有些「掉價」,但方錦龍不這麼認為。「不要用這種觀念看待老百姓,這是老百姓喜歡的東西,尤其受年輕人喜歡,如果國樂永遠曲高和寡,最後肯定就沒有人傳承了。」方錦龍常常感慨,他自己從事音樂已經42年,但出名是在近10年。「前30年我也做傳統的協奏曲、組曲,這很重要,幫我打下了基礎,但近10年我開始跨界,這才走了出來。」
也就是在近10年中,他發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其實深愛著國樂,每次看到國樂的跨界演出都非常興奮,被傳統樂器的表現力折服。他這個被網友們稱為「老爺子」的人,也漸漸熟悉了年輕人在彈幕上的習慣用語:「收下我的膝蓋!」「這段演出,建議上春晚。」感受到觀眾的喜愛,方錦龍也跟著興奮起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中國長大的年輕人就有喜歡國樂的基礎,國樂的市場很大,但是需要開發。我們就是要找準年輕人喜歡什麼,把他們吸引過來!」(記者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