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 王波) 12月20日,一名姚姓市民在閬中市人民醫院附近的菜市場買到一隻非常漂亮的鳥兒,後經當地林業部門鑑定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紅嘴藍鵲,這是在當地消失20餘年後出現的物種。
覓食遇陷阱 青鳥「落網」
據市民姚治江介紹,當天上午他上街買菜時,發現一位太婆面前放著一個紅色的編織網袋,裡面裝著一隻鳥兒,個頭不大,但尾巴很長,太婆的周圍圍著許多看稀奇的市民,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就是不知道那是什麼鳥。
據太婆稱,近來,總有一些鳥兒在住家附近覓食,家人便在鳥兒經常出沒的地方設下捕鳥網,守株待兔,一般的鳥雀捕獲後就被殺掉做成燻臘品,這隻鳥兒大些,特別是羽毛好看,捨不得殺了,才拿到市場叫賣。太婆說,捕鳥也不容易,鳥兒也漂亮,價格合適才賣。
姚治江說,「雖然我叫不出來鳥兒的名字,但我肯定那是屬於保護鳥類,和太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我拿了15元錢將鳥兒買了下來,然後就給閬中電視臺新聞熱線打了電話,讓記者幫忙找專家鑑定看看」。
消失20餘年 紅嘴藍鵲再度現身
「這是一隻紅嘴藍鵲,也就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這種鳥兒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在閬中的山區較為常見,到九十年代後就逐漸消失了,現在很難看到。」閬中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科長唐勝強告訴我們。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隻體長500餘毫米的紅嘴藍鵲,嘴殼呈朱紅色,頭、頸、胸部羽毛呈暗黑色,頭頂羽尖綴白,猶似戴上一個灰色帽盔; 背及腰部羽色為紫灰色;翅羽以暗紫色為主並襯以紫藍色;中央尾羽呈紫藍色,末端有一寬闊的帶狀白斑;其餘尾羽均為紫藍色,十分漂亮。
唐勝強告訴我們,紅嘴藍鵲是一種體態美麗的籠鳥,尾羽修長而秀麗,是鵲類中鳥體最大和尾巴最長、羽色最美的一種,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黃鸝、燕雀等同屬於觀賞鳥,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沒有想到,15元錢買到了一隻青鳥,保護了一個消失了20多年的物種」。看到鳥兒重新放歸自然,姚治江十分感概,他謝絕了閬中市林業部門對他的補償,希望林業部門加大對隨意捕獵野生動物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有效保護自然生態。
「紅嘴藍鵲回歸,主要得益於自然生態的保護,近年來,閬中強化封山育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1%,為野生動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參與到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的行列,共創人與自然的和諧」。唐勝強說。
新聞連結:
紅嘴藍鵲,又名山楂鳥,留鳥,國內分布於遼寧西部、北京、河北、山西、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雲南、長江流域,一直到東南沿海、香港和海南島等地。國外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尼泊爾、印度阿薩姆、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主要棲息於山區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次生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也見於竹林、林緣疏林和村旁、地邊樹上。海拔高度從山腳平原、低山丘陵到3500m左右的高原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