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局部器官組織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含量增多,稱為充血。充血部位表現為增溫、輕微腫脹並發紅,而且發紅部位的皮膚用指壓後即褪色,指放開即恢復原狀。充血是動物體的一種防衛反應,主要見於炎症。
淤血:亦叫靜脈充血,是靜脈血液回流發生障礙所引起的,具體表現為:發紫、腫脹、溫度降低。淤血往往多見於肺、肝、脾、腎等實質器官。
出血:血液流到心臟血管系統之外,稱為破裂性出血;血液中的紅細胞從小血管滲出,即叫滲出性出血。破裂性出血可見於肓腸及小腸球蟲病。滲出性出血可見於多種疾病,具體表現在局部器官組織有出血點或小的出血斑,例如鴿新城疫。
常見的病理變化
貧血:表現為黏膜、皮膚蒼白。引起貧血的原因較多,主要是失血、溶血、營養不良、慢性中毒等。
萎縮:有病理性萎縮和生理性萎縮之別,如法氏囊(亦稱腔上囊),它隨年齡的增大而縮小是生理性萎縮。如因病而致萎縮的則叫病理性萎縮。
壞死:機體內局部組織細胞的病理死亡稱為壞死。具體可分凝固性壞死;組織壞死後,蛋白質凝固,形成灰白色或灰黃色。較乾燥、無光澤的凝固物,如鴿霍亂病肝上所出現的壞死點。
常見的病理變化
糜爛與潰瘍:壞死組織一經脫落而留下已形成的殘層缺損叫做糜爛,較深的缺損稱為潰瘍。
炎症:具體表現為紅、腫、熱、痛和機能障礙,發炎的部位還出現變質、滲出、增生等三種基本病理變化。
敗血症:病原微生物進入血液,在其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引起嚴重的全身症狀,稱為敗血症。
腫瘤:它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惡性腫瘤的特點是生長迅速,能向周圍組織浸潤擴散,能向其他部位轉移,對機體危害嚴重。鴿的惡性腫瘤見於馬立克氏病等。
養鴿人觀察鴿群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每天應對鴿的食慾、飲水、精神狀態、糞便等的正常與否認真觀察,做到及時掌握鴿群的健康情況。若疏於日常管理,未能及時發現鴿群病情,必然延誤治療時機,導致藥物費用增多,鴿群死亡率高。
治療時應注意哪幾個方面?
1、宜選高敏藥物 忌濫用藥物
高敏藥物可縮短療程,減少藥物投入量,降低死亡率。而濫用藥物的結果是導致病原體對藥物產生耐藥性,給防治帶來困難。
2、宜療程完整 忌半途而廢
一般情況下,每種鴿病均有其潛伏期和發病過程,治療藥物也應用足療程。而見好就收的給藥方式只能殺滅部分病原體或抑制病原體的活性,待藥物作用時間一過,病原體活性恢復,可使鴿繼發其他疾病,進而感染鴿群。
3、宜聯合用藥 忌藥物拮抗
多數鴿病並非單獨發生,並發或繼發感染的現象經常存在。因此,應綜合各種病因聯合用藥,以提高治療效果。如對鴿球蟲病的治療,加其他抗菌腸道藥 、在聯合用藥時,應避免藥物的拮抗或副作用。
4、宜對症治療 忌標本偏頗
一些暴發性疾病,潛伏期很短(短者僅幾小時),投入的藥物尚未吸收,鴿只已死亡。大部分藥物難以通過血腦屏障,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對症治療,標本兼治。
如果此文對您有一點幫助希望能夠給一個關注,多一份轉發,你看到的也許正別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