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身處困境,此時,我們渴望掙脫羈絆。誰來幫我?誰會真正走進我的心底?書。閱讀能拯救我們的靈魂。
巫寧坤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了不起的蓋茨比》最經典的譯本便出自他的手。他曾用九個字來概括自己的人生經歷:「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20世紀50年代,他被發配北大荒農場強制勞改。至暗的日子裡,閱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丹麥王子的悲劇給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氣和信心;閱讀杜甫盪氣迴腸的詩篇,令他心胸開闊,靈魂升華。有偉人的陪伴與支撐,巫寧坤沒有倒下、更沒有迷失自我。經歷坎坷,卻始終保持著樂觀、豁達、堅韌不拔的人生態度!
史鐵生作家、散文家。年青時去延安插隊。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著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史鐵生的一生都在與病魔作鬥爭,但他很樂觀地表示: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職業是寫作!
在他母親開導下,史鐵生的靈魂歸就於文學創作領域,1979年發表的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可稱作自我救贖之作!輪椅上的孤苦與沉思成就多篇偉大作品,這些作品詮釋著生命的意義,使無數人從迷惘、困惑、艱難中走向光明。史鐵生也成為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英雄作家!
託妮.莫裡森,美國著名非裔作家、諾貝爾文學得主。「當她開口講話,整個美國都洗耳恭聽。」
她的作品字字血淚,句句扎心,篇篇理性並隱含了許多預見性。《寵兒》取材於真實的故事:一名黑人女奴攜女逃亡途中遭追捕,因不願孩子重蹈自己命運的覆轍,毅然殺死了她。18年後,正當奴隸制解除之時,被殺死的孩子還魂歸來,目的是要懲罰自己的母親。
莫裡森的作品均以黑人生活為內容,將自己民族的苦難歷史與創作聯繫起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他們的生活境遇,從而表達她對命運的反抗、反思、無奈與嘆息!她是黑人文化的傳承者,在自由寫作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盡情揮灑想像力,張開雙翅,進行了象徵性的飛行!
文學如同夜空中那顆最閃亮的星,使迷路者知途而返,使苦難者英勇而生,使絕望者希望前行。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很多人,手棒經典,細嗅書香,從中汲取了生存的智慧、信心和力量!
巴爾扎克說:「文學讓我們思考,讓我們力量無邊!」
文學的救贖力量足以使我們找到精神的依歸,閃耀勇敢的光芒,書寫著勝利的希望。正如賀拉斯所說「無論風暴把我帶到什麼岸邊,我都將以主人的身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