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女孩獨竹「水上漂」 國外網友: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2021-01-16 中國僑網

24歲女孩獨竹「水上漂」火到國外

外國網友又驚又喜又贊又嘆: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裘千仞身懷絕技「鐵掌水上漂」,他可以在水面上輕盈地來去自如。令人想不到的是,現實生活裡,也有人能做到,而且還是位美麗的姑娘。今年24歲的楊柳,從7歲開始練習獨竹漂技藝,如今她能站在一根漂浮的竹竿上,不需要任何防護措施,表演各種舞蹈動作。一襲古裝,舞姿翩躚,宛若「水中仙子」。她表演獨竹漂的視頻火到國外,外國網友也驚嘆:「這是什麼中國功夫!」近日,她更是被邀請參加央視的《開門大吉》《非常傳奇》等節目。她說:「希望我能一直把獨竹漂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苦練

7歲開始練習獨竹漂

為站穩摔了幾百次

今年24歲的楊柳,土生土長的貴州遵義姑娘。從7歲開始,她就跟著奶奶練習獨竹漂技藝。到如今,她能在一根9米長的竹子上表演各種舞蹈動作,姑娘一襲輕紗踩著竹子在水面上翩躚起舞,驚豔眾人。

獨竹漂又稱獨竹舟,是遵義獨有的民間絕技,因為遵義多山水,出行多有不便,所以古人就砍伐赤水流域茂盛的楠竹,做「舟」來出行。如今,獨竹漂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楊柳說,在貴州遵義當地,獨竹漂是比較常見的健身項目,很多遊泳愛好者都喜歡獨竹漂,「我奶奶是遊泳協會的會員,她接觸到獨竹漂就教給了我。最基礎的獨竹漂是站在長長的竹子上,手裡拿著一根細長的竹子保持平衡。」楊柳告訴記者,因為竹子比較光滑,在水裡會轉動,剛開始學習時站穩都十分困難,會經常掉到水裡。「記得小時候冬天,河水冰冷刺骨,掉到水裡十分難受,還得自己遊到岸邊重來。」楊柳說,可能反反覆覆摔了有幾百次,才終於掌握了在水裡站穩的技巧。

「一般腳下的竹子大約9米長,手上的竹子大約5米長。如果竹子的長度或直徑不夠的話,浮力不夠,就不能漂起來。練習獨竹漂最主要的原理,是通過不斷地變換站在竹子上的身體角度,來與水流對抗,最終達到一種平衡。這需要不斷練習,找到與自己的身形步伐相匹配的角度。如果體重比較重,就需要站在竹竿的中心點,體重比較輕,那讓竹竿吃一點水會控制得更好。小時候我幾乎每天都練習,和奶奶一起在河邊練,不管多枯燥,就這麼堅持了很多年。」楊柳說。

創新

加入舞蹈和古裝元素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十五六歲的時候,她已經能夠很熟練地站在竹子上保持平衡了。於是奶奶又送她去舞蹈學校專門學習舞蹈。「我學了民族舞、現代舞、芭蕾舞等。但當時我個子比較矮小,表演都不讓我上臺,我只能在旁邊放音樂,因為這個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情緒低落,比較灰心。奶奶就鼓勵我,讓我嘗試把舞蹈元素運用在獨竹漂上。」

楊柳介紹:「獨竹漂融入了舞蹈元素後更加複雜。因為舞蹈是動態的,邊跳舞邊在竹子上保持平衡需要不斷地練習伸腿、前進、扭腰、一字馬等動作,每個動作都至少要練習300遍。」在水上跳舞特別容易摔傷,楊柳遇到最嚴重的一次,是在練習水上芭蕾的時候,足尖磕在竹竿上了。「等於說腿和竹節硬碰硬,小腿被刮掉了一大塊皮,直接可以看到裡面的肉,那個時候走路都挺困難的,一瘸一拐的。」楊柳坦言,剛開始嘗試水上芭蕾的時候,也有人質疑她舞蹈不專業,於是自己就反覆練習,尋求動作的突破。現在,她的舞蹈曼妙輕盈。她一襲古裝站在竹子上,美麗靈動,宛若小說裡的俠女。

什麼時候開始把古裝元素加入到獨竹漂中的呢?楊柳說:「近幾年漢服文化興起,我自己比較喜歡漢服。又想到獨竹漂是秦漢時期流傳下來的,有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所以就嘗試在表演獨竹漂的時候也穿古裝,還原歷史的感覺。」她的作品,有魏晉時期廣袖襦裙風格,也有敦煌飛天形象,還有身著古代戲曲服飾,揚起水袖的……她挽著髮髻,一襲素衣,踩在竹子上翩翩起舞,正如曹植《洛神賦》中所言: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楊柳說,在江面上表演看起來很美,但其實時常會被毒蟲、蜜蜂、蚊子等叮咬,腳上經常被叮出大大小小的包,回家時才能上藥。「我們平時去各地表演,也會根據水域情況做動作幅度的調整。」為了表演時能有更好的狀態,她還在家裡搭了一個竹竿,每天都會站在上面練習兩個小時。

表演

下雪天在冰窟窿裡表演

嘴角帶著笑,眼裡含著淚

楊柳告訴記者,記憶猶新的一次表演是在河南開封,當時是春節期間,天氣很冷,下著雪,整個湖面都結冰了,為了表演能順利進行,工作人員拿石頭把湖面的冰砸破,大家在一個冰窟窿裡進行了表演。「當時穿著薄薄的舞蹈服,下水時特別冷,可以說是嘴角帶著微笑,眼裡含著淚。不過表演過程中,岸上的觀眾一直在鼓掌喝彩,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

在遵義赤水河裡的表演也讓她印象深刻。「天氣晴朗的話,赤水河的水是綠色的,十分平靜。如果接連幾天都是雨天,赤水河的水就會變成紅色而且非常湍急,在急流之下進行表演讓我覺得很有挑戰,你得和湍急的水抗爭,以柔克剛。」楊柳說。

她的視頻

火到國外 網友盛讚

從去年年初開始,她把自己表演的視頻錄了下來,並且發到了抖音和B站帳號上,沒想到收穫了不少粉絲的留言和肯定。網友留言點讚,「太美了!這是真的水上漂」「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絕世而獨立」「藏不住了,外國人這下要知道中國人會輕功了」……有的視頻更是火到了國外,不久前日本的一檔綜藝節目播放了她的視頻,國外網友讚嘆:「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這也太神奇了吧!」

對於網友的褒獎,楊柳謙虛地說:「其實沒什麼,主要還是因為練了很多年,所以熟能生巧吧!」

她的心願

傳承非遺獨竹漂

楊柳現在是貴州遵義獨竹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加各地的表演,同時也在經營自己的自媒體帳號。「最初練習獨竹漂,是為了強身健體,學著練著,我逐漸長大了。我慢慢開始明白獨竹漂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載著赤水兩岸人民千百年的記憶,這時候,獨竹漂開始慢慢走進了我的心裡,讓我想要把它當作一生追求的事業,希望我能一直把獨竹漂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感言>>>

一項技藝,楊柳十幾年如一日地練習,最終呈現出今天美麗的樣子。楊柳在朋友圈寫道:「其實沒有那麼多天賦異稟,可能你看著優秀的人都在孤獨地翻山越嶺。」(張冰晶)

相關焦點

  • 國外網友:獨竹「水上漂」是什麼中國功夫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24歲女孩獨竹「水上漂」火到國外外國網友又驚又喜又贊又嘆:這是什麼中國功夫!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裘千仞身懷絕技「鐵掌水上漂」,他可以在水面上輕盈地來去自如。令人想不到的是,現實生活裡,也有人能做到,而且還是位美麗的姑娘。
  • 【紫牛頭條】24歲女孩獨竹「水上漂」火到國外,被贊:這是什麼中國...
    今年24歲的楊柳,從7歲開始練習獨竹漂技藝,如今她能站在一根漂浮的竹竿上,不需要任何防護措施,表演各種舞蹈動作。一襲古裝,舞姿翩躚,宛若「水中仙子」。她表演獨竹漂的視頻火到國外,外國網友也驚嘆:「這是什麼中國功夫!」近日,她更是被邀請參加央視的《開門大吉》《非常傳奇》等節目。她說:「希望我能一直把獨竹漂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 24歲女孩上演「獨竹水上漂」,外國網友驚嘆: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1月6日據媒體報導,今年24歲的楊柳,從7歲開始練習獨竹漂技藝,如今她能站在一根漂浮的竹竿上,不需要任何防護措施,表演各種舞蹈動作。一襲古裝,舞姿翩躚,宛若「水中仙子」。她表演獨竹漂的視頻火到國外,外國網友也驚嘆:「這是什麼中國功夫!」她說:「希望我能一直把獨竹漂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 24歲女孩苦練17年,「水上漂」驚豔世界: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24歲女孩苦練17年,「水上漂」驚豔世界:這是什麼中國功夫?當然不是,這其實是黔北獨特的一項,叫做獨竹漂的民間技藝。我慢慢開始明白獨竹漂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載著赤水兩岸人民千百年的記憶,這時候,獨竹漂開始慢慢走進了我的心裡,讓我想要把它當做一生追求的事業。」她現在有一種使命感,「讓水上獨竹漂舞蹈演繹『漂』出國門,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為我們驚嘆。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 「輕功水上漂」走紅國外,老外看後驚訝,難道中國人都會功夫?
    那麼在貴州廣西一帶,直到現在還流傳著「輕功水上漂」的絕技,許多老外看到後都表示讚嘆不已,甚至以為我們中國人個個都會功夫。1.仿佛失傳已久的「武功秘籍」這個所謂的「輕功水上漂」就是盛行於貴州廣西一帶的「獨竹漂」,遠遠看過去,你會發現整個水面上只有一根竹子在漂浮著,而當地的居民只需要用一隻腿就能穩穩地站在竹子上面,不會下沉也不會出現任何晃動,並且最神奇之處在於這些居民還能夠控制整根竹子的移動方向,仿佛掌握了什麼武功秘籍一般,難怪老外看到後會表示驚掉了下巴。
  • 24歲女孩苦練17年,「水上漂」驚豔世界:「這是什麼中國...
    當然不是,  這其實是黔北獨特的一項,  叫做獨竹漂的民間技藝。    「你這小女孩,  能在一根水面飄動竹杆上,  能跳出如此唯美的舞蹈,  讓人太驚訝了。」  因為獨竹漂,她找回了自信。我慢慢開始明白獨竹漂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載著赤水兩岸人民千百年的記憶,這時候,獨竹漂開始慢慢走進了我的心裡,讓我想要把它當做一生追求的事業。」  她現在有一種使命感,  「讓水上獨竹漂舞蹈演繹『漂』出國門,  走向世界,  讓全世界為我們驚嘆。
  • 24歲女孩獨竹水上漂火到國外,老外:還說你們不會武功?百口莫辯
    功夫其實是我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存在,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是知道的,雖然功夫非常的神奇,但這其實更多的是小說裡,電視劇裡所呈現的,而現實中基本上沒有,即便是有功夫也沒有電視劇裡所顯得那麼玄幻。都還是遵照自然規律的,而對於外國人來來說,有相信中國人會功夫的,就老覺得中國人藏著,不展現出來,其實個個都是高手,也有不信的。24歲女孩獨竹水上漂火到國外,老外:還說你們不會武功?百口莫辯。很顯然對於我們來說,在對外的時候,肯定都是說我們不會功夫的,但是總有一些能人,會讓我們的否認變得非常的不可信。
  • 厲害了,重慶長壽湖上演「水上輕功」獨竹漂,差點飛起來了
    後來了解到,正在展現的「水上輕功」為,重慶市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獨竹漂「獨竹漂又稱獨竹舟,俗稱劃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在一根直徑大約15釐米,長8米以上的筆直楠竹上做水載體。手握一根直徑約5釐米、長約4米的筆直小竹竿當槳。表演倒退、轉身、繞彎、換竿等絕技。」
  • 「板上飛」「水上漂」齊上陣 紅河州積極備戰全國民族運動會
    訓練場上,這邊「板上競速」「高腳競速」跑得飛快,那邊獨竹漂上演「輕功水上漂」,讓人移不開眼。「1、2,1、2……」 在紅河學院的操場上,由錢光田教練負責的板鞋競速項目正在他的指導下進行訓練。經他介紹,這個項目是三人板鞋,在此次全國民族運動會中有27個省份參與此運動項目,目前雲南省此項目運動員參賽人數是6男6女,共十二人。
  • 這種頭頂綠色雙冠的膽小蜥蜴,是如何煉成「水上漂」這門功夫的?
    在《射鵰英雄傳》裡,裘千丈冒充弟弟裘千仞,預先在水裡打下暗樁,向眾人施展了一把「水上漂」的功夫,贏得了圍觀群眾一片「哇」聲!後來卻被古靈精怪的黃蓉揭穿,裘千丈的「水上漂」功夫破功!看來出來混飯吃,還是靠譜點好。裘千丈是肯定不會「水上漂」滴,至於裘千仞會不會,電視中他似乎也沒表演過。
  • 中國高僧上演「水上漂」,在水上跑了120米,外國人:真了不起!
    中國高僧上演「水上漂」,在水上跑了120米,外國人:真了不起!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中國武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直到今天仍然有中國武術的狂熱愛好者,少林高僧就是中國武術的集大成者,其中最拿手的就是輕功水上漂。當然這種武功我們也大多只是在電視劇中看到。
  • 輕功「水上漂」?還是看中國小夥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輕功「水上漂
  • 少林武僧釋理亮:中國最後會輕功的武僧,如今練成一指禪和水上漂
    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功夫逐漸消失,很多武功都已經失傳。在武俠小說或者電視劇中,經常能看到俠客用輕功飛簷走壁,在水上漂等場景。如今輕功還沒有徹底消失,他是中國最後會輕功的武僧,刻苦練習幾十年,終於有了一定的效果。釋理亮大師,未出家之前叫吳小亮,湖北黃梅縣人。
  • 老外水上跑步50米不倒,輕功水上漂真的存在?普通人能否做到
    老外水上跑步50米不倒,輕功水上漂真的存在?普通人能否做到在電視劇當中會看到有很多高手會有輕功,能夠輕輕鬆鬆的躍上很高的地方,在水上也能夠輕鬆穿行。網上有個視頻非常的火爆,國外有一個年輕人,在沒有藉助外力的情況之下,能夠在水上行走50米。
  • 蛇怪蜥蜴「水上漂」--中國數字科技館
    「水上漂」絕技相傳是達摩祖師創立。然而,即使在武俠小說中,真正掌握了「水上漂」絕技的也是鳳毛麟角。現實世界中,英國魔術師戴納摩曾經在2011 年6 月「徒步」穿越泰晤士河,如蜻蜓點水般在水面上自由行走,在眾多觀眾面前展示了中國武俠小說裡描寫的上乘絕世武功「水上漂」。儘管明知戴納摩的懸浮術表演不過是魔術的障眼法,但是我們仍然在幻想著人類能夠練出「水上漂」的絕世武功。其實「水上漂」的絕活,對於一些動物來說,是小菜一碟。
  • 少林高僧表演「輕功水上漂」,水中奔跑120米,看了令人沸騰!
    少林高僧表演「輕功水上漂」,水中奔跑120米,看了令人沸騰!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中國功夫聞名世界,甚至受到一些武俠片的影響,很多外國人都以為中國人都會功夫,而且他們對於一些輕功水上漂的這樣虛無縹緲的功夫,感到非常神奇,甚至還信以為真。
  • 「輕功水上漂」重現江湖?揭秘重慶小夥的...
    近日,一段「輕功水上漂」的表演視頻在網絡上走紅,獲得了百萬網友的留言點讚。武俠小說中的「輕功」真實存在嗎?18日上午,記者找到了視頻中的表演者,揭秘「輕功水上漂」是如何煉成的。熱議這個小夥會輕功? 「水上漂」收穫點讚也有質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發現,「輕功水上漂」最初是由一位名叫「小強會武術」的用戶發布在各個短視頻平臺的。
  • 【佩服】「水上漂」著還能看雜誌!蚌埠健身塘的這個牛人功夫了得!
    今天我們就帶您來認識冬泳達人劉銅山,他是一位資深的冬遊愛好者,有著40年的冬泳經驗,不僅如此,劉銅山還練就了一身「水上漂」的絕技。手腳不動,面朝天空,僅靠呼吸調節,就能身體筆直地漂浮在只有幾度的水面上,閒來無事,還能看看雜誌。在健身塘,劉銅山的水上漂功夫是無人不知,無不讚嘆。
  • 福建近代木竹怎麼運?「水上漂」、帆船運
    據《閩部疏》記載:「閩山所產,松杉而外,有竹、茶、烏桕之饒;竹可紙,茶可油,烏桕可燭也。」《八閩通志》也記載,永春縣人生女後,種下一百來棵樹作嫁妝,即所謂「課種百株,木中梁棟。其女及笄,籍作奩資」。 大量棚民直接在福建山區租賃山地種樹,進行林業生產,等到樹木成材之後再出售獲利。例如閩北浦城,明清時期許多棚民聚集此地,向山主租種拋荒的山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