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最近一段時間,蘭州晨報、濟南時報、瀋陽晚報不約而同地在集中關注一個現象,甘肅省岷縣部分農婦集體外出行乞。她們行乞的方式是,帶著年幼的孩子沿街乞討,在蘭州、濟南等城市活動。報導引起甘肅省民政廳重視,岷縣調查組已奔赴濟南核查解決乞婦問題。 從濟南火車站售票處了解的情況來看,12月7日、8日兩天,兩批約30名丐婦乘火車離開濟南,到達地點為瀋陽、鄭州。
12月10日,記者在鄭州街頭發現了帶有明顯標記的刺青乞丐,並跟隨其來到了他們夜裡休息的地方。《鄭州晚報》記者連線蘭州、濟南、瀋陽、岷縣等地,了解了乞丐集體乞討始末。甘肅省民政廳救災處副處長李劍告訴《鄭州晚報》記者,甘肅省民政廳已經安排岷縣相關部門核實、解決此事。岷縣民政局局長劉精權表示,岷縣已派出兩個工作小組應對此事。來自濟南的消息證實,調查組確發現有岷縣人在泉城街頭行乞。岷縣縣委曹副書記說,岷縣十年十災,曾是國家級貧困縣,一旦確定是岷縣戶籍,調查組將儘快安排他們返鄉。
丐婦流入鄭州街頭
12月10日9時許,鄭州市德化街步行街上,一位面頰紅撲撲的、具有濃鬱西北氣息的婦女已經分別拉著個幼小的男童在乞討。
丐婦頭上包著一條粉紅色的圍巾,上身穿著暗色的小領西服,裡面是層層疊疊的秋衣和毛衣,下身是黑色褲子,肩上掛著一個花布包。男童帶著的帽子像虎頭,用花花綠綠的碎布裝飾出做工精細的小魚和各類吉祥物圖案,帽子後面有銀鈴、銀鉤等吊飾叮噹作響。從男童的穿著看,也是典型的西北民族服飾。
接近她們時,這個面頰粗糙但看上去很健康的丐婦已經遞過來一個一次性塑料快餐杯,記者拿出5元錢,放在她旁邊的男童手中。丐婦忙操著讓記者聽不大懂的西北方言點頭彎腰的道謝。
記者這時發現丐婦的左手背上有黑藍色的小塊梅花點狀刺青。這與其他媒體近日所報的某省「丐婦幫」 極其相似。
丐婦自稱來自甘肅岷縣
在步行街的入口處,記者又發現一個兩頰鮮紅的西北女子背著一個同樣穿著具有濃鬱西北風格服飾的女童正伸手向路人討要錢財。路人躲過後,記者遞出5元錢交到丐婦手裡,她操著更濃重的西北方言向記者道謝。
記者趁丐婦坐在水泥護欄上休息的機會問:「你從哪兒來?」丐婦從身邊挎包裡拿出一個塑膠袋子,又從塑膠袋裡掏出一個饅頭咬了一口說:「從甘肅岷縣。」
「岷縣哪個地方?」
「小寨鄉,虎龍村。」
「為什麼跑這麼遠來乞討?」
「家受災了,糧食(莊稼)被雹子(冰雹)都給打了,雹子有這麼大呢。」她用手比劃著一個饅頭大小「雹子」的模樣。「家裡沒吃的,不出來給孩子要口飯吃,不行。」
「孩子的爸爸呢?」
「在家幹活呢,照看家,還有父母。」
「孩子這麼小,帶著他出來要錢,孩子很受罪吧。」
「是受罪。可要點錢還可以拿回去給丈夫養家呢,家裡沒法掙到錢。」
「來這裡多久了?」
「一個多月了。」
「一天能要多少錢?」
「要不了多少,夠孩子吃飯就可以了。」
「一天至少要三四十元才夠吃住的吧?」和她們交流時,由於方言不通,記者不得不不停地打手勢。
「哪有那麼多,多了才一二十元錢,還要一個月交住宿費200元錢。」
「你們幾個人住一間房子,需要200元錢?」
「5個人。」
「你們在哪住著呢。」
「在火車站後面租的房子,很小。」
「你們每天怎麼吃飯,有人給你們做麼?」
「沒人做飯,就這饅頭,一頓飯吃兩個就行了。」這時,記者接了一個電話,丐婦的臉色突然變得慌張起來,在接電話的當兒,她拉著孩子忙跑開了。再次發現她時,她已經和抱男童的西北丐婦,匆匆向德化街旁的南彩小區撤去。
手臂上有藍黑色刺青
記者也隨即跟了進去,發現她們兩個人正背著孩子坐在一個小學門口說話,看到記者她們站起身來又要跑,記者忙從口袋裡掏出10元錢,兩個人都站住了。「我是個好人,你們不要跑,我只是想幫助你們。」記者邊說邊遞給兩人每人5元錢。
一丐婦說:「我們當你打電話給警察呢,通知甘肅的警察來抓我們回去。雹子把糧食打沒了,我們不回去,回去孩子沒飯吃。」
「當地政府不救助你們麼?」
「有糧食吃,但沒有錢。」
「可你們出來要錢多危險,你們有領頭人嗎?要的錢是不是還要上交。」
「沒有,我們自己拿著,只交200元錢住宿的。」
這時,一群小學生已經來上學了。一位丐婦指著幾個小學生說,「家那裡,有錢能上學的人很少,我們兩個人都不認識字,孩子也沒錢送學校,不能像他們。」
兩個西北小孩圍在一個賣糖葫蘆的自行車旁,抬頭痴痴地看著鮮豔的糖葫蘆。記者買了4個糖葫蘆交給他們,然而,兩位媽媽同時把糖葫蘆遞給了孩子。記者注意到另一位媽媽的手臂上也有點狀的藍黑色刺青。
鄭州救助站尚未發現岷縣人
「我們還未接到來自岷縣的人員。」12月10日下午,鄭州市救助管理站二科趙敏告訴鄭州晚報記者。但她說會關注此種情況。
各地連線
濟南:大批丐婦集體行乞
《濟南時報》記者孫華昨日告訴本報記者,這兩天他與岷縣赴濟南的調查組一起到街頭清核岷縣乞婦。
據孫華介紹,最近一段時間,濟南街頭的乞婦一下子多了起來。她們衣著相仿:黑色褲子、顏色暗淡的上衣、各色圍巾,而且背上或懷中都無一例外地有個幼童。交談中這些乞婦大都稱來自甘肅岷縣,說冬季是她們行乞的主要季節,濟南則是她們遊走全國各大城市的根據地之一。
這名記者11月29日在濟南親身體驗了甘肅乞丐的行騙經過。當日下午,在濟南市濼源大街中段,3名身背幼童的乞婦在人行道上乞討。記者投送兩枚一元硬幣後,一名婦女自稱來自「甘肅,岷縣,小寨鄉,虎龍村。」該女子說話帶有明顯的西北口音。這名記者在泉城廣場、濼源大街、文化西路等繁華地段詢問了近20名乞婦,她們大都說來自岷縣中寨鄉或小寨鄉。其中幾名乞婦說,一個月前,她們十幾個人一起坐火車來到了濟南。問及緣何來濟南,一名乞婦說:「山東人大方。」
根據調查,這些乞婦往往合租一間房子,月租金不超過100元。她們白天在外面「幹活兒」,晚上才回來。至於能討多少,乞婦們不願意透露。
據孫華說,岷縣小寨鄉一位尚姓副鄉長在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小寨鄉儘管自然條件差,但鄉人均年收入1500元左右,小寨鄉目前的經濟狀況已經有了很大發展。鄉辦公室主任林龍盛則直言:「目前當地村民溫飽問題早已解決,外出行乞並非因為吃不飽。」
據孫華在岷縣的熟人介紹說,早在今年10月份,縣委縣政府便向各鄉鎮發出倡議,號召大家利用各種條件,靠自己的雙手致富,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維護岷縣人的形象。「倡議信」發出後,只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久慢慢地又有大批婦女外出行乞了。
瀋陽
進行統一清乞行動
《瀋陽晚報》記者唐葵陽12月10日下午接到記者電話時,正趕往瀋陽市城鄉接合部,之前她接到舉報,那裡聚居著外來丐婦。據她說,瀋陽於11月30日進行了一次街頭乞丐清查活動,乞丐數量曾一度減少,但近幾日又有增多趨勢。據唐葵陽詢問,新到瀋陽的這批乞丐大都是抱著孩子的婦女,很多自稱來自甘肅岷縣。而且,據她觀察,丐婦大都左手上有「梅花刺青」。
據瀋陽火車站廣場附近的計程車司機介紹,從12月8日深夜到12月9日清晨,有三五成群的丐婦從火車站走出,分散消失在各條街道中。
12月9日瀋陽市行政執法、公安及民政等多部門赴市內各區,進行統一清乞行動。清乞當天,在瀋陽市五愛市場附近,一名身穿紫紅色棉襖的婦女坐在市場大門附近的人行道上,懷裡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面前擺放著的塑料碗裡有幾枚1元的硬幣。執法人員把她送至瀋陽市救助管理站。然而,無論如何提問,她都沉默不語。
另外在瀋河區小北關街等地也發現一些懷抱小孩的丐婦。據瀋陽市救助管理站相關負責人說,自12月8日晚到12月9日中午,該中心共計接收98名乞討者,其中岷縣丐婦佔1/4左右。
在清理乞丐時還發現,在岷縣「丐幫」人員的聚集地——瀋陽市西塔街附近的一幢舊式小樓裡,數十名乞討人員正在準備晚飯,幾名岷縣男子對著一張瀋陽市地圖比比畫畫,房間內放著各類報紙,所有報導「討要人員」的文字都被黑線勾畫出來。
瀋陽救助管理站這幾天清查了約40名丐婦,發現很多人左手手背上有「梅花刺青」。岷縣公安局副局長張想忠說:「這種梅花形的黑點並非丐婦的幫派標誌。岷縣有種風俗,不論男孩、女孩都喜歡用黑墨水在左手背上刺5個黑點。長大後,黑點會變成梅花形的印記,看上去很像『刺青』。當地群眾將之作為一種裝飾,並以此為美。」
蘭州
一鄉外出乞討400人
12月7日下午,《蘭州晨報》記者劉志廣抵達岷縣小寨鄉,對這個曾有多人外出乞討的鄉鎮進行了採訪。被採訪的村民告訴《蘭州晨報》記者,這裡自然條件惡劣,今年就先後遇到了洪水、地震,村民中於是有人開始外出行乞。據村民說,小寨鄉的乞討風氣早已有之。據統計,今年7月份小寨鄉外出乞討人員高達400人,其中不乏家境較好者。
劉志廣還了解到,為控制村民外出乞討,岷縣、小寨鄉先後張貼了《致小寨鄉群眾的一封信》,並通過學校向學生轉交了《致全鄉中小學生的一封信》,對村民進行規勸,但收效甚微。由於小寨鄉的乞討歷史長久,因此不少外鄉人在乞討時常自稱是小寨鄉人。這樣,「小寨鄉」三個字成了乞討者的金字招牌。今年6月,蘭州市發現了7名自稱來自小寨鄉的丐婦。鄉政府得到消息後前往蘭州領人,但隨後發現丐婦中兩人是外地人,與小寨鄉毫不搭邊。岷縣有關部門也發現有外省人自稱「小寨人」的事情。
12月7日,甘肅省民政廳救災處有關人士介紹,今年5月,西安一家電視臺曾對流入西安的「岷縣丐婦團」作過專題報導,後經岷縣有關部門核實,流入西安的12名「丐婦」中只有2人是小寨鄉人。民政部門調查發現,岷縣小寨鄉歷來有農閒時外出行乞的風氣。
岷縣
啟動調查組尋找村民
12月10日,甘肅省民政廳救災處副處長李劍接受《鄭州晚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民政廳看到有關岷縣農婦外出行乞的報導後非常重視,已經安排岷縣相關部門核實、解決此事。
隨後,岷縣民政局局長劉精權告訴《鄭州晚報》,岷縣已經派出兩個工作小組應對此事。一組人馬由岷縣民政局副局長張玉茂帶隊赴濟南調查,聯合公安部門,共4人。一組由縣委宣傳部帶隊,聯合婦聯、民政等多個部門下鄉調查外出務工人員情況,小寨鄉、中寨鄉是核查重點,對確實在外乞討的婦女,讓其家屬進行規勸,動員其回家,對生活確實困難的進行救助。但目前核實的結果尚未出來。
「在泉城廣場,調查組遇到了四五名丐婦,她們都帶有一名或多名幼童。其中只有一名婦女回答了調查組的詢問,但自稱不是甘肅人。在黑虎泉西路中段的一名丐婦見到調查組撒腿便跑,還說,『又來抓我們回老家了。』」岷縣民政局副局長張玉茂說,調查小組於12月9日趕到濟南,與當地的民政等部門聯合磋商此事,併到街頭核查,12月9日16時,岷縣縣委、縣政府成立的以他帶隊的調查小組抵達濟南,並立即到泉城街頭查訪,但丐婦迴避與調查組接觸。
張玉茂還告訴《鄭州晚報》記者,12月10日遇到一名來自岷縣的丐婦,已做通該村民的思想工作,並準備購買火車票將其送回老家。「不過,所有在濟南的岷縣行乞人數還有待調查統計,調查中發現也有冒充岷縣的人。此次來濟南查訪一是了解岷縣丐婦在外行乞的情況,二是對需要救助的丐婦進行救助。」
岷縣縣委曹副書記說,岷縣十年十災,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經過這些年的建設,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解決了群眾的溫飽問題。但現在仍有一些人在農閒時外出行乞。調查組到達濟南後他們與當地民政和公安部門聯合對在濟南街頭乞討的婦女兒童進行調查,首先核實她們的身份,一旦確定是岷縣戶籍,調查組將儘快安排她們返鄉。(記者 楊宗錦 張志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