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隻河麂在鄱陽湖朱袍山安新家
中國綠色時報訊 8月2日,40隻人工繁育的河麂分兩批放生在鄱陽湖朱袍山區域的不同小島上。這是江西省首次由管理部門、保護單位和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放歸活動。鄱陽湖區是河麂自然分布區域,夏天進入豐水期,河麂會遷移到海拔比較高的林地、島嶼上,此次將河麂放歸自然地點選擇在都昌朱袍山,是根據這一物種生態習性選定的,這些島嶼具備河麂自然生存條件。
-
40隻河麂在鄱陽湖朱袍山野放
新華社南昌8月6日電(記者姚子云)近日,江西省林業局將40隻人工繁育的河麂在鄱陽湖朱袍山野放。工作人員對其中10隻河麂進行稱重登記,並安裝衛星跟蹤器,監測河麂野放後的生存狀況。河麂,別名獐、牙獐,屬於鹿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行動敏捷,善跳躍,能遊泳,以蘆葦、雜草等植物為食。河麂性格溫順膽小,體毛與枯草顏色極為相似,監測難度較大。
-
40隻人工繁育河麂在鄱湖放歸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瑞穎、實習生唐琪攝影報導:8月5日,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近日,40隻人工繁育的河麂在鄱陽湖朱袍山放歸自然。工作人員通過衛星跟蹤發現,目前,這些河麂活動狀況良好。放歸自然的40隻河麂均為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此次將河麂分兩批放生於朱袍山區域的不同小島上。來源:江西新聞網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4隻越冬白琵鷺抵達鄱陽湖都昌水域
【公眾號】微信名稱:九江發布 微信ID:jjfb2014 記者從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9月12日,鄱陽湖保護區科研科、都昌保護監測站在馬影湖發現4隻越冬白琵鷺。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從監測工作人員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已經到達的冬候鳥在岸邊嬉戲、打鬧。
-
越冬候鳥「先頭部隊」抵達鄱陽湖都昌水域
網絡配圖,如有侵權,聯繫刪除從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9月12日,鄱陽湖保護區科研科、都昌保護監測站在馬影湖發現4隻越冬白琵鷺。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從監測工作人員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已經到達的冬候鳥在岸邊嬉戲、打鬧。
-
數條江豚在鄱陽湖跳水嬉戲
11月15日,在鄱陽湖都昌朱袍山水域數頭江豚在湖中嬉戲玩耍。強化宣傳引導,積極發揮基層治理優勢,構建政府負責、社會參與的監督管理格局,重點水域、關鍵環節,強化監管執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保鄱陽湖一池清水。
-
花臉鴨首次現身鄱陽湖都昌站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譚紅)報導:11月28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開展鳥類定期(逢八)監測時,於當地湖區意外監測並拍攝到花臉鴨1隻,這是都昌站多年來首次在轄區範圍內監測到的鴨類新物種,刷新了鄱陽湖都昌區域水鳥物種新紀錄。
-
鄱陽湖候鳥「守護神」李躍:守住這片淨土 留住湖區人鄉愁(圖)
都昌是候鳥來鄱陽湖越冬的首站和北歸聚集的最後一站,在鄱陽湖溼地候鳥保護的整體格局中,非常重要。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曾為守護候鳥棲息地,被打斷三根肋骨,被譽為「中國生態英雄」。2020年12月30日,記者走近這位鄱陽湖候鳥「守護神」,講一講他的護鳥故事。 李躍用望遠鏡觀察候鳥
-
鄱陽湖水位回落 都昌馬影湖迎來大批候鳥越冬
候鳥回家【鄱陽湖水位回落 都昌馬影湖迎來大批候鳥越冬】日前,都昌縣多寶鄉馬影湖水域大批越冬候鳥在水灘棲息覓食。連日來,天氣晴朗,鄱陽湖水位迅速回落,露出沼澤和水灘,吸引大批候鳥前來栖息覓食。
-
鄱陽湖都昌水域現江豚群落,畫面抓拍到戲水瞬間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11月16日上午,記者跟隨都昌縣漁政執法人員在鄱陽湖都昌水域巡湖執法時據了解,長江江豚是全世界唯一已知的江豚淡水種群,目前數量僅存1000頭左右,其中450頭分布在鄱陽湖
-
都昌:愛鳥護鳥從娃娃抓起
本臺訊 (九江廣電全媒體 都昌臺 楊禹 伍偉)當前正值越冬候鳥遷飛的季節,為了進一步增強全民愛護鳥類及野生動物的生態意識,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和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監測站的工作人員走進課堂,和學生們一起互動,讓他們從小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珍愛鳥類的意識。
-
萬隻冬、夏候鳥同聚都昌馬影湖越冬
近日,江西都昌縣多寶鄉馬影湖區的越冬候鳥逐漸多了起來,成群結隊的豆雁、白額雁、白琵鷺、灰鶴等30多個種群的近萬隻冬候鳥與當地的夏候鳥留鳥白鷺一起覓食、棲息,成為湖區觀鳥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截至10月12日15時,鄱陽湖都昌站水位16.96米,也是近年來鄱陽湖高水位運行最長的一年
-
越冬候鳥先頭部隊白琵鷺抵達鄱陽湖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譚紅報導:記者從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 9月12日,鄱陽湖保護區科研科、都昌保護監測站同志在馬影湖發現4隻越冬白琵鷺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這4隻白琵鷺是鄱陽湖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先頭部隊。
-
越冬候鳥先頭部隊 白琵鷺抵達鄱陽湖
本報南昌訊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譚紅報導:記者從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9月12日,鄱陽湖保護區科研科、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馬影湖發現4隻越冬白琵鷺。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這4隻白琵鷺是鄱陽湖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先頭部隊。
-
鄱陽湖迎來首批越冬候鳥白琵鷺,比往年提早11天,和氣候變化有關
9月12日,鄱陽湖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水鳥調查時,在馬影湖上驚喜地發現了4隻越冬的白琵鷺,這也是鄱陽湖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先頭部隊。 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往年到達鄱陽湖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都是大雁,而今年最先來的是
-
白琵鷺領先抵達鄱陽湖越冬 專家說十年禁漁鳥「飯」有保障
央廣網九江9月16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胡葦 杜春泉)記者從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9月12日,鄱陽湖保護區科研科、都昌保護監測站在馬影湖發現4隻越冬白琵鷺。據都昌保護監測站連續8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每年越冬候鳥抵達馬影湖的時間要早於鄱陽湖其他地區。從監測工作人員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已經到達的冬候鳥在岸邊嬉戲、打鬧。都昌縣候鳥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告訴記者,這4隻白琵鷺是鄱陽湖保護區今秋首次監測到的越冬候鳥先頭部隊。
-
滁州村民撿到「喜羊羊」 原來是受傷河麂
原標題:滁州村民撿到「喜羊羊」 原來是受傷河麂近日,定遠縣一名村民撿到「奇怪動物」,趕緊撥打110 報警。警方確認,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河麂,並將其護送到野外放生。
-
江西鄱陽湖:江豚戲水
近日,數十頭長江江豚在江西鄱陽湖都昌水域嬉戲、覓食,時而結伴躍出水面,時而成群依次跳躍,在湖面掀起陣陣浪花自鄱陽湖實施禁捕退捕以來,沿線水域的漁船、漁網得到有效清理,給長江江豚覓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
鄱陽湖候鳥的「守護神」 李躍:守住這片淨土 留住湖區人鄉愁
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七個重要溼地之一的鄱陽湖,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白色長城」,每逢候鳥遷徙季,鄱陽湖畔的鳥群或展翅起舞,或嬉戲追逐,姿態萬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風景線。2020年11月起,大江網、信息日報推出《候鳥回家》系列策劃之對話護鳥人,聚焦鄱陽湖畔的候鳥守護者,向世界詮釋4600萬贛鄱兒女「追清逐綠」的不懈努力。
-
江西鄱陽湖等水域全面禁漁見成效
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西鄱陽湖水域和長江幹流江西段自2020年1月1日全面禁漁以來,環境改善初見成效,江豚在湖區頻頻出沒。這段時間,江西都昌縣鄱陽湖區聯合巡邏執法隊,每天巡護至鄱陽湖朱袍山水域時,都能看到有江豚躍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