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讀物,是一種面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的讀物。其內容理應做到有科學依據,才能夠真正讓大眾理解某一現象是如何發生的,以及該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否則那就不是科普讀物,而是科普「毒物」了。
但是有些人在編輯科普讀物,尤其是在編輯面向兒童的科普繪本的時候,卻存在不夠嚴謹的一面。以至於在某些面向兒童的科普繪本中,我們還是能夠發現一些不夠科學嚴謹的地方。
比如說「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饃饃睡」這句北方人熟知的諺語,就被一本自然繪本錯誤的解讀為了,「冬天要給麥蓋好被子,使它免遭嚴寒凍傷,來年就有望豐收啦!」而且該繪本還把這種解讀畫成了插畫,插畫中畫的內容是幾位農民正在給麥子蓋棉被。
很明顯,把諺語中「金冬麥蓋三層被」解讀為「冬天要給麥蓋好被子」是不科學的,因為這句諺語中的「被」,並不是真正的棉被,而是「雪被子」。這一點在北方來說,稍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而且很多人還在語文課文《第一場雪》中學習過「瑞雪兆豐年」這個成語。
「瑞雪兆豐年」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而冬天的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所以說,麥子的被子並不是棉被,而是「雪被子」。
而「雪被子」之所以來年豐收的預兆,主要原因有五點。一是新降的雪疏鬆多孔,能夠貯存大量空氣,有防凍保暖作用。二是融化後的雪水中重水(重水是一種帶放射性的物質,對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有強烈的抑制作用)的含量比普通水少25%,更有利於促進生物生長發育。三是雪水和生物細胞內水的性質非常接近,因此有強大的生物活性。植物吸收雪水的能力,也比吸收自來水的能力大二至六倍。而且雪水進入生物體後,還能刺激酶的活性,促進植物的新陳代謝。四是雪水中含有較多的氮化物,比雨水中的氮化物多5倍,比普通水多更多,可以說是一種肥水。五是大雪還可以凍死大部分的害蟲,來年的害蟲就少了。所以才有了「瑞雪兆豐年」的說法。
因此,當繪本上的這個錯誤被一位博物雜誌作者發現以後,她就非常氣憤地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偽科普害死人!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諺語中的被子是雪被子好不?」
對此,我非常贊同這位博物雜誌作者的做法,要勇敢地對這種「偽科普」說不,並讓大家知道「偽科普」不僅對大眾無益,還有害。
所以大家要記住這本自然繪本的名字和作者,以免讓孩子讀到一些不符合科學道理的「偽科普」,從而影響到孩子對科學的認知。
那麼,你還見過哪些「偽科普」嗎?歡迎在評論中分享出來,以免大家接觸到「偽科普」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