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女的權益該如何保護?

2020-11-29 澎湃新聞

非婚生子女的權益該如何保護?

2020-11-1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婚生子女」作為「婚生子女」的對稱,是指沒有合法婚姻關係的男女所生的子女,那麼,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是否享有同等權利呢?現實中,又該如何去保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利?請看下面一則案例。

案情簡介

原告周某山、被告劉某同居生活,於2007年6月1日生一子周某鑫,原、被告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2016年3月7日原、被告經盱眙縣天泉湖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訂立調解協議書,協議約定:一、雙方解除同居關係。二、雙方同居期間生育的兒子周某鑫由周某山撫養,劉某負擔兒子周某鑫18周歲之前撫養費陸萬元整,該款在訂立協議時付三萬元,其餘三萬元在2017年3月7日前全部付清。四、此後,任何一方不得妨礙對方的人身自由、婚姻自由和正常生活,違者承擔全部法律責任。協議還約定了其他內容。2016年3月7日劉某付給周某山撫養費30000元,2017年3月20日劉某付給周某山撫養費15000萬元。2017年3月20日周某山出具保證書:從今以後,不再去劉春來家鬧事,如有後果本人承擔一切後果,如果再去鬧事,剩餘款(15000元)一筆鉤銷。

調查與處理

江蘇省盱眙縣人民法院於2020年9月25日作出民事判決:一、周某鑫隨原告周某山生活。二、被告劉某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支付原告周某山子女撫養費15000元。三、駁回原告周某山其他訴訟請求。

法律分析

盱眙縣法院所作出的民事判決中認為: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本案原、被告於2016年3月7日經盱眙縣天泉湖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訂立調解協議書,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有關法律規定,對當事人有約束力。協議約定周某鑫由周某山撫養,且現在周某鑫也是由周某山照顧的。原告周某山要求周某鑫隨其生活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調解協議書已約定:劉某負擔兒子周某鑫18周歲之前撫養費60000元。被告劉某已付45000元,餘下15000元,被告劉某應當支付給原告。原告訴訟請求要求劉某自2015年5月份起至周某鑫成年時止,每月按1000元標準給付子女撫養費。實質原告是要求增加子女撫養費,原告沒有提供證據證明其增加撫養費的合理性。對原告要求增加子女撫養費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辯稱是因為周某山鬧事,才沒有支付餘下的15000萬元。被告沒有提供證據證明,周某山去劉春來家鬧事。被告辯稱有權拒絕支付餘下的15000萬元撫養費的觀點,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一、非婚生子女概述

1、非婚生子女概念

在對非婚生子女的概念進行定性時,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國學者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提出了非婚生子女主要指的是,沒有婚姻關係的男女雙方所生的子女。此種定義方式主要是基於「出生說」理論,並且認為在非婚生子女的定義方面,男女雙方是否具有婚姻關係,是重要的前提。西方一些國家,比如瑞士在對非婚生子女進行定義的過程中,提出非婚生子女為婚姻關係之外的子女。我國則認為,當子女的生父母並沒有締結法律認可的婚姻關係,或者存在與婚姻之外出生的法律事實,都是非婚生子女。所以,非婚生子女主要指的是,在婚姻關係之外,並且沒有進行合法婚姻登記情況下出生的子女。

2、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在中國古代傳統「夫妻」關係的小家庭制度當中,處於婚姻關係之外,有違禮法約束的非婚生子女往往被稱為「私生子」。非婚生子女在社會上自身的身份與地位都不被認可,並且在身份權與家庭財產的繼承方面,都受到嚴格地制約和限制。進入到現代社會當中,雖然此種類型的問題已經逐漸減少,但是非婚生子女並沒有被真正地認可與接受。然而,在我國《婚姻法》當中的第二十五條明確提出,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同樣的權利和地位,並且任何人不可以對其權利和利益進行侵害與歧視。由此可見,在當前的中國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已經得到了充分提升,自身的各項權益都得到了法律層面上的保障。並且,我國現行的《婚姻法》還對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權進行了規範與限定,具有十分重大的進步與發展意義。

二、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問題

我國《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都有關於未成年人撫養和教育問題的規定。在實踐中,存在著非婚生子女的親生父母不重視子女生命的情況,選擇了逃避現實的行為。部分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還有的父母將子女當做商品出售。部分非婚生子女的父母自身的職業並不固定,沒有穩定的生活環境和收入,導致了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問題難以執行。

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權問題,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管理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在對法律法規進行優化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認識到非婚生子女撫養權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在工作中,積極地宣傳婚姻法,鼓勵婚後生育。同時,也要給予非婚生子女充分地尊重,保障人權,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三、非婚生子女撫養權法律保障措施

1、確立科學的婚生與非婚生子女劃分標準

雖然我國現行的《婚姻法》當中,已經明確地提出了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處於同等的地位,享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不受到其它任何人的歧視與侵害。就像本案中原被告所生非婚生兒子的撫養權、撫養費問題,本院的判決是嚴格按照《婚姻法》的相關規定來的,能夠較為妥善的處理好此類問題。但是,使用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稱謂,對子女進行劃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其實與婚生子女並不完全平等。此種現象說明,在我國當前的法律當中,針對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權以及其他法律權益的維護方面,仍舊有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從其他國家和地區在該領域的研究發展進程可以看出,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擺脫了非婚生子女這一落後的稱謂。選擇統一稱為「親生子女」。因此,我國立法部門也需要積極落實這一發展理念,從法律層面上消除非婚生子女的稱謂,採用統一的稱呼使他們可以在社會生活中更加自由健康地發展。

2、重視普法宣傳和社會觀念的引導

國家各級政府機關應該積極支持普法工作,引導全民樹立正確的家庭責任觀,從源頭上減少非婚生子女出現的概率,同時還要引導社會減少對非婚生子女的歧視,增強整個社會對「非婚生子女」的關愛以及加強社會監督,避免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保證非婚生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長,對有困難的非婚生子女進行積極的社會救濟。同時,「非婚生子女」之所以依然存在,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很多人不規範的婚姻關係,這也需要從基層到國家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如果在源頭上能夠減少、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相信這種案件以後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

典型意義

該案的案情相對簡單,但對於我國當前社會關注的婚姻家庭問題的解決具有積極的作用,這關係到社會家庭的穩定。

儘管我國已經具備完善的婚姻制度,但由於地區、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最近幾年的民事訴訟案件中,尤其在基層、農村地區,依然還存在著以同居關係一起生活的「夫妻」。這種特殊的關係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他們所生子女的權利問題,在法律上稱之為「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到底是否享有相關的權利,是否與「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權利,這些問題關係到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值得我們去明確。本文結合「周某山與劉某同居關係子女撫養糾紛案」,非婚生子女的相關權利進行認識,同時也希望以此案讓每一個家庭、整個社會正視「非婚生子女」,能夠將「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同等對待。

作者:盱眙法院 蔡雨生

原標題:《非婚生子女的權益該如何保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離婚後發現懷孕了,孩子是婚生子女還是非婚生子女?-善言法務
    是婚生子還是非婚生子?孩子歸誰撫養?男方要承擔父親的責任嗎?離婚後懷孕,對於媽媽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撫養孩子的責任多會落在媽媽的身上,當然也不排除男方爭奪撫養權的,對於很多懷著前夫孩子的媽媽們來說,生不生?怎麼養?都是需要慎重思考的!決定即無悔!
  • 2019年婚生、非婚生及抱養孩子如何上戶口?看完你就知道了
    那麼如何上戶口呢?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特殊群體非婚生子女又該怎麼上戶口嗎?現在我們就具體來看一看。一、合法婚生子女。對於婚生子女,當然上戶口就比較簡單了,新生孩子上戶口要在小孩出生一個月內,到父母任何一方的當地派出所的戶證部辦理入戶,超過一個月申報,提交嬰兒未隨戶口在外市縣父或母一方入戶的證明。那麼具體該怎麼辦理呢?
  • 譚芳 桂芳芳:從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入法談兒童權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由此,代孕子女作為羅先生與陳女士再婚後出生的羅先生的非婚生子女,在已經由陳女士進行撫養並共同生活了五年的情況下,可以形成「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其權利義務可以適用婚姻法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規定。3.代孕所生子女的監護權歸屬問題子女監護權的歸屬,取決於子女的親緣關係。
  • 遊族又遭變故:原董事長林奇被曝生前非婚生子 要求合法繼承股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遊族網絡又遭變故,原董事長林奇被曝生前非婚生子,要求合法繼承股權遊族網絡(002174.SZ)原董事長林奇遭投毒去世的一波未平,公司新的實控人公布之際,一波又起。非婚生小兒子從天而降1月12日中午11:19,一位「糖醋個裡脊啦」的博主發文「三問遊族網絡」, 一問你們攔著不讓我姐姐跟孩子見林奇最後一面是何居心?二問你們隱瞞林奇還有小兒子的消息是何居心?三問你們著急提前火化是何居心?該博主稱,其姐姐跟林奇原計劃疫情結束之後辦理結婚登記,「孩子剛出生不久突逢此意外。
  • 林奇子女爭產:「離開的少年」留下多少財富?
    遊族網絡1月11日晚間公告稱,林奇生前持有的遊族網絡股份由其三名未成年子女林小溪、林芮璟、林漓作為繼承人平均繼承,作為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遊族網絡23.99%股權。同時,由於三名繼承人均為未成年人,由其母親、法定監護人許芬芬代為行使股東權益。權益變動後,遊族網絡無控股股東,許芬芬為實際控制人,且許芬芬將代為承繼和履行林奇生前的相關承諾。
  • 【紫牛頭條】林奇30億元遺產起風波,疑似非婚生子親屬再發聲:不...
    1月11日晚,遊族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將變更為許芬芬,許芬芬是公司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林奇未成年子女林某溪、林某璟和林某的母親。然而,一名新浪微博用戶12日發布微博稱,其姐姐與林奇還未結婚,但育有一子林某清,擁有合法繼承權,但遭遊族公司有意忽略。該用戶公開一封要求維護林某清合法權益的律師函。紫牛新聞記者聯繫到籤署此律師函的律師,對方向記者證實該律師函的真實性,表示其它問題暫時不便透露。
  • 90歲老太再婚後棄養三子女,耄耋時子女拒絕贍養怎麼辦?
    母親履行撫養義務是否為子女履行贍養義務的前提?   1930年8月出生的張老太今年90歲,她有四個子女,三個婚生子女和一個非婚生子女。按理說,張老太理應安享晚年,但是,四個子女卻不願贍養她,甚至連每月1300元的養老院費用也不願意分擔。張老太沒有辦法,不得不在耄耋之年向法院提起訴訟,和四個子女對簿公堂。
  • 國外保護消費者權益面面觀
    原標題:國外保護消費者權益面面觀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 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尤其是在電子商務日漸興盛的當今?一些國家以法律制度為基礎,從退換貨到名人代言,協同商家和監管機構在各個層面為消費者構築切實有效的保護體系。
  • 圓通速遞被約談 我們的個人信息該如何保護?
    如今我們不管是網購、叫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難免要提供個人信息,方便之餘,該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呢?保護個人信息,應用好這些法律武器。專家表示,公民一旦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洩露,可依據不同情形選擇維權方式。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你可以及時地向市場監管部門,或者說相應的工信部門去投訴舉報,要求對方立即採取這種停止侵權的這一種措施。如果發現對方是通過這種非法的竊取,還可以向公安部門去報案。
  • 【民法典 她權益】「典」亮婚姻,《民法典》這些變化跟女性權益息...
    要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女性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法律的保護。民法典無疑為婚姻中女性的權利保護,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而《民法典》第1087條規定了離婚財產分割需要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的原則,財產分割增加了對無過錯方的照顧。第1091條增加了損害賠償的情形「有其他重大過錯」這一兜底條款,將生活中一方婚內出軌、賭博、吸毒等對婚姻破裂存在過錯的行為,納入請求損害賠償當中,更好地保護婚姻中的女性。
  • 《民法典》關於收養子女相關規定的變化,你知道嗎?
    《民法典》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納入到婚姻家庭編中,不僅明確了收養制度的基本原則,也對收養的具體規定進行了修訂和完善,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保障了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是我國收養制度的一個巨大進步。今天,我們來聊聊《民法典》關於收養子女的新規。
  • 中國式收養:私自收養子女 戶口難以辦理
    私自收養子女 戶口難以辦理 目前,東莞辦理收養登記的類型主要有:收養市社會福利中心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兒童、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子女、收養繼子女、收養孤兒、收養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等。 自2010年以來,市民政局辦理合法收養登記358宗。
  • 香港終審法院:內地人在港所生子女有居留權
    據《新快報》報導, 7月20日香港終審法院作出兩項有關居留權的判決:一是裁定內地人在香港所生的子女有香港居留權;二是裁定香港人在內地領養的子女沒有居留權。  一對內地夫婦於1997年9月持雙程證到香港後,生下目前已有3歲的男童莊豐源。
  • 民法典微學堂丨《民法典》生效後,已有一個子女,仍可收養
    管律師答覆:《收養法》第六條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無子女;(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四)年滿三十周歲。」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條中對上述條款進行了部分修改,即除了上述條款外,在只有一名子女的情況下也可收養,且收養人須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對收養人不僅要有撫養教育的能力,也要有保護的能力。《民法典》第一千一百條規定:「無子女的收養人可以收養兩名子女;有子女的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 衣服質量不合格,獲價款3倍賠償 權益保護典型案例教你如何維權!
    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例屢見不鮮。近年來,隨著人們法治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通過訴訟維權的方式解決與商家之間的糾紛。如何在訴訟中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廣大消費者學習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