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業內數據傳輸最快的接口標準要算是Intel的雷電3接口了,40Gbps的傳輸帶寬,是目前USB 3.2的兩倍,同時採用Type-C的物理接口也可以兼容USB 3.2設備。不過Intel的雷電3接口普及程度並不算太高,只有蘋果以及少數Intel筆記本和高端主板才會使用。但Intel顯然沒有放棄雷電接口的想法,就在近日,Intel正式發布了雷電的下一代接口標準:Thunderbolt 4。
說來早在今年的CES上,Intel就已經宣布了雷電4接口,只不過時至今日才正式發布。雷電4接口在性能上其實和雷電3接口沒有太大區別,特別是在傳輸數據帶寬上,都是40Gbps,物理規範也相同,繼續採用Type-C接口,但是在功能上的確有了不小的進步,同時擴展性也更高。
事實上Intel不增加雷電4的傳輸性能也是可以理解的,雷電3的帶寬已經達到了40Gbps,如果從文件傳輸的角度來看,最快可以做到5GB/s的傳輸速度,即使是外接PCI-E4.0的NVME SSD,都可以滿足NVME固態硬碟的速度需求,考慮到現在Intel都要在下一代桌面系統上才支持PCI-E 4.0,所以的確沒有必要在雷電4接口上繼續增加傳輸帶寬了……畢竟自己用不上啊!
所以雷電4接口主要改進的是兼容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提升了連結能力,通過USB-C物理接口兼容了USB4、DP和PCI-E,並且完全兼容前代雷電3和USB產品。也就說通過雷電4接口,未來可以搭載更多的設備,而且由於使用的是Type-C接口,目前以及未來所有採用Type-C接口的設備,雷電4全部兼容,未來DP接口採用Type-C後,雷電4同樣可以支持,只要是在限定的傳輸帶寬之內。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Intel是將雷電4的擴展應用範圍進一步增大。比如可以直接在60Hz刷新率下支持兩個4K畫面或者一個8K畫面,可以支持帶4個雷電4接口的擴展塢,支持給PC筆記本充電(最低15W)等等。同時通過PCI-E界面雷電4的速率是32Gb/s,這個比雷電3快了一倍,所以可以更好地支持PCI-E接口的NVME硬碟。
雷電4既然現在發布,肯定是因為Intel有了合適的產品搭配。在下半年即將上市的第十一代酷睿移動處理器Tiger Lake上,雷電4會首發。而在今年晚些時候,Intel還會發布雷電4的控制晶片,這樣其他Intel的產品或者第三方的設備就能用上雷電4了。不過現在看來,最大可能會繼續用在Intel的筆記本、蘋果的Mac電腦以及一些高端的主板上,
雷電接口誕生已經很多年了,但一直沒有普及開來,反倒是Type-C接口現在真正的一統江湖了。從高到低的接口都採用了Type-C的物理接口,而且功能擴展越來越強。從現在的發展來看,除了HDMI之外,未來包括數據傳輸接口、顯示接口、充電接口等,都會統一成Type-C,而且包括USB接口等,都已經包含了數據傳輸、顯示和充電等功能,未來其他採用Type-C的接口同樣也會這樣。
所以對於大眾用戶而言,雷電4是不是能普及可能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當蘋果在平板和Macbook等產品上都開始使用Type-C接口的時候,我們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障礙就會徹底打通。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能USB規格在未來很多年還是數據傳輸的主流技術,雷電4如果Intel不進一步開放或者下沉的話,短時間內依然是土豪的玩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