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院「落子」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 綠色動力源注入成渝雙城經濟圈

2020-12-04 中國環境報

  12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在蓉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悉,這是成都市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兩中心兩地」定位,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是圍繞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建設,集聚打造高品質科創空間的重要內容。市政府副市長曹俊傑出席籤約儀式並為成都創新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汙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揭牌。

  記者在籤約儀式現場了解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高水平環保科研平臺建設、環境重大問題研究、環保科研成果共享、人才交流培養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交流。

  深入謀劃搶抓戰略機遇

  「當前,成都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中國西部 (成都) 科學城,籌建天府國家實驗室,全力爭取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落地建設。」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表示,雙方的合作將為成都建設國家西部生態環境科學中心,打造輻射西部、影響全國的綜合性生態環境技術創新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對加速提升成都生態環境科研綜合能力、構建高能級高品質環保產業生態圈、助力成都邁入全國生態環保第一方陣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來成都堅持把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作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入實踐,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可持續之路。在此戰略機遇下孵化的此次籤約,通過科研平臺建設、重點項目研發、技術成果分享、環保產業孵化和人才隊伍培養等方面合作,共同應對區域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問題,著力打造國家西部生態環境科學中心,帶動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新模式,實現產學研結合、科研成果轉化、多科學交叉和新技術賦能,打造輻射西部、影響全國的綜合性生態環境技術創新基地。

  合作共贏助推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雙方今後將合作建設成都創新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實驗室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等高水平環保科研平臺;協作開展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綠色工業園區建設、環境與健康、生態價值轉化等方面的研究,聯合開展長江上遊生態保護修復、機動車監測和汙染控制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部委和四川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申報;此外,雙方還將對等開放研究資料、研究成果和現有數據資源,加強國內外現有關鍵環保技術等在成都市的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支持成都市環保產業發展;並建立常態化科研人才交流合作機制,通過訪問交流、掛職鍛鍊等方式,增強了解與共識,助推合作共贏。

  「近年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成都市生態環境領域合作日益密切,在大氣、水、土、清潔生產等方面開展了多項科技合作,啟動了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汙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建設工作,形成比較穩固的戰略合作基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姜華表示,基於此前的良好合作,願意與成都市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建立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服務成都、輻射西南的環境服務機制機構、攜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匯聚優勢實現「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

  在籤約現場,成都創新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汙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揭牌儀式順利舉行。

  為何創新研究院能在成都落地?據悉,近年來成都積極探索綠色發展、創新驅動新路徑,按照環保產業「五要素三基地」總體部署,在鼓勵支持環保企業自主創新、開拓市場、重大項目引進等方面採取一系列重要舉措,成功引進全球最大環境博覽公司-德國幕尼黑環保博覽集團在蓉舉辦中國環博會成都展,出臺《成都市打好環保產業發展攻堅戰實施方案》《成都市促進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及《成都市推動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及示範應用管理辦法(試行)》等專項方案及扶持政策,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匯聚優勢致力於實現「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

  「在成都設立創新研究院,區域優勢突出,能更好發揮區域輻射作用;科技需求迫切,能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發揮引領作用;同時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好,能為研究院工作開展提供必要支撐保障。所以此次籤約以創新研究院設立、雙方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重要契機和載體,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指示,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具體體現。」張軍談到,目前成都共有環保企業1029家,聚集各類環保從業人員達4.5萬餘人,匯聚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國測量技術研究院等知名科研院所,2019年全市獲得環保各類專利達2000餘項,為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建設新發展理念城市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成都將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一道,朝著『做大做強做實成都創新研究院、打造環保人才聚集高地』的目標,秉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構建雙方發展的新平臺、新機制,共同推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落地落實,鞏固彼此支持、互促共進的良好態勢,為成都乃至西南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努力實現『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為不斷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而奮鬥。」張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態說。

相關焦點

  • 「重磅」彭清華黃強在成都調研並召開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彭清華黃強在成都調研並召開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在新的一年繼續保持奮鬥精神腳踏實地加油幹以重點突破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柯尊平鄧小剛出席會議1月4日,元旦節後上班第一天,省委書記、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彭清華,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 光大銀行重慶分行:助力唱好「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和聲」
    今年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消息重磅落地,這一積極信號,迅速在成渝大地掀起一股激情澎湃的發展熱潮。光大銀行重慶分行積極對接重慶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服務城市發展戰略和企業發展中借勢借力、創新改革,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全力以赴唱好「雙城記」的重慶「和聲」。
  • 成渝地區探討雙城經濟圈與城鄉高質量發展
    本屆學術周活動為期共七天,由清華同衡20年院慶典禮、未來20年專業論壇和19個專題論壇舉行,今天我們舉辦本屆學術周第19場專題論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鄉高質量發展規劃探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清華同衡規劃院一直密切跟蹤國家戰略、成渝發展的新形勢和相關規劃的新要求,今天我們期待與專家們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探討。
  • 助推大熊貓生態文化旅遊融合區積極投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本報訊 4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市政府共同組織的《國家大熊貓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雅安國際熊貓城產業核心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專家評審會在成都召開,並通過評審。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立足先天資源優勢和後發優勢,大力發展「熊貓+」綠色生態產業。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綱舉目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成為國家戰略。10個月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規劃綱要》,表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總施工圖」呼之欲出。
  • 從成渝雙城經濟圈中透視一座最滋潤城市的超級魅力!
    立足生態本底,熊貓故鄉盡顯超級魅力26日上午,採訪團走進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看大熊貓快樂嘻戲,感受世界大熊貓文化發源地「熊貓、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雅安處於四川省行政版圖的幾何中心,處於成渝雙城經濟圈,下轄2區6縣,幅員面積1.53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57萬,素有「川西咽喉」「民族走廊」之稱。
  • 全國政協委員雷世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黃金水道」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雷世銀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支持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渝黃金水道的建議》,呼籲重視岷江水道開發。雷世銀認為,依託岷江航道,推動樂山港、宜賓港、瀘州港、萬州港、重慶港「3+2」港口資源整合,建設聯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黃金水道」,有利於增強長江經濟帶輻射能力,推動沿江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有利於改善岷江流域水環境,強化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有利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長三角城市群」沿長江經濟帶形成首尾呼應、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 重慶永川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吸引自嗨鍋等項目落戶!
    為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確保「十四五」開好局,重慶永川區部分企業和單位在認真學習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後表示,將結合自身實際,通過高質量招商引資,推動永川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 歐陽澤華蒞遂調研,為遂寧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把脈支招
    歐陽澤華蒞遂調研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時強調搶抓重大機遇 發揮自身優勢 加快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實現跨越發展6月5日,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歐陽澤華率調研組蒞遂宣講全國「兩會」精神,調研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並召開座談會
  • 全國人大代表徐玖平:構建成渝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體系 政府要當好...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徐玖平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成渝地區有了更高的定位,在區域內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 雙城新發現丨老街、老劇院……解碼寬窄巷子新式玩法玩出「成渝加...
    成都本是慢生活,但大街小巷裡,也有它的快意風華;重慶本是快節奏,但山上山下,自有一番慵懶之意。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快慢生活也逐步變得「總相宜」。11月12日,「雙城新發現——2020凱迪拉克探尋中國經濟新動能成渝行」走成都進寬窄巷子,用記者的視角解碼寬窄巷子是如何火起來的?這條老街巷有哪些別樣的故事?
  • 唱好「雙城記」 共建「經濟圈」
    1月1日上午10點,滿載電子產品、機械零件、智能家電等貨物的兩列中歐班列從重慶、成都兩地同時發出,分別駛往德國杜伊斯堡和波蘭羅茲。   從這一刻起,川渝兩地的中歐班列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中歐班列(成渝)號。這不僅開啟了中歐班列發展的新篇章,也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了新氣象。
  • 大熊貓國家公園為「媒」,成渝雙城經濟圈自然教育共建共享  
    10月24日,伴隨著悅耳的森林樂曲,首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在雅安市滎經縣拉開帷幕。開幕式上,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管理分局與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啟動了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載體的成渝雙城經濟圈自然教育共建共享合作機制。
  • 從成渝綠色演繹中透視一座最滋潤城市的超級魅力——「從山城到...
    雅安處於四川省行政版圖的幾何中心,處於成渝雙城經濟圈,下轄2區6縣,幅員面積1.53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57萬,素有「川西咽喉」「民族走廊」之稱。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38%,穩居四川省第一;空氣品質常年保持國家一級,四川省第一。年均氣溫14至19攝氏度,被譽為「天府之肺」「動植物基因庫」。  正是這樣優越的生態本底,孕育了雅安生物資源的多樣性。
  • 重慶三峽擔保集團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金融力量
    推進主城都市區發展,是推動新時代重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對於加快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好融入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作為市屬國有金融企業,重慶三峽擔保集團始終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區域布局優勢,依託中心城區三個業務部門以及江津、萬州、黔江三個分公司,全力助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較好成效。  ——巴南區  巴南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南部,地域覆蓋生態之城、人文之城兩個規劃片區。
  • 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如何?北師大報告:成渝逐步成西部「領頭羊」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20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建設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在北京師範大學發布。《報告》顯示,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中,成都和重慶分別排在第6位和第8位,體現成都和重慶成為北上廣之外的第四級經濟圈,在近幾年一直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雙增長引擎。
  • 重慶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
    原標題:深化思想武裝 深化成果運用 加快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任務落地見效 本報訊 (記者 楊帆 張珺)4月7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舉行專題學習會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市領導集中調研成果交流會。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