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條親社會行為培養準則,教你養出人見人愛好寶寶!「直播回顧」

2021-01-09 悅寶園教育

8月28日,《悅寶大咖說》第三季微課直播第五期:想讓寶寶成為「萬人迷」?培養「親社會行為」最關鍵!如約而至~悅寶園金牌講師Lee老師為家長們細緻講解了如何培養孩子的謙讓、分享、協作和互助等親社會行為,從而為孩子今後能更好地融入集體、融入社會做好鋪墊。小編特意整理了這篇回顧文,帶大家了解下本次課程的重點吧~

Romp n』Roll認證「New Parents as Teacher」培訓師

幼兒早期教育專家

國家心理諮詢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擁有10年幼兒教育實踐經驗

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形成和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是一種積極的社會行為。兒童心理學家曾說:一個親社會能力低的孩子,比沒上過大學的孩子未來更不易。因為孩子雖然小時候有家在庇護,但長大後還是需要獨自面對社會。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能力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不同年齡段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特點

在講座最開始,Lee老師首先為家長們講解了孩子親社會行為的發展特點。孩子在12~18個月之間,會開始表現出一些親社會行為。在這之前,他們對別人的痛苦沒有什麼反應,說明嬰兒不是生而具有「同情」、「安慰」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後天習得的。

而當18個月以上的幼兒看到別人的痛苦時,平均有1/3會表現出親社會行為,還有2/3的幼兒沒有表現出親社會行為,說明有個體差異,因為孩子的親社會行為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認知因素的影響。

其實,孩子在3歲之前的情緒誘因還是以生理需求是否滿足為主。到3歲以後,才會以社會性需要是否滿足為主,各種親社會行為也會隨之發展。不過這些行為還不能得到真正的內化,需要從「他律」過渡到「自律」,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們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進行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

1

提供親社會行為榜樣

父母的教養方式影響著孩子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採用民主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多採用較為溫和的、非強制性的說理方式來教育孩子,所以孩子也能從父母的教育、教養行為中習得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同時,父母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行為,注意與周圍人的和睦相處、積極合作,為孩子樹立一個學習、模仿的良好榜樣。

2

運用移情訓練

移情訓練是指引導孩子體驗在某些情境下他人的心理感受,進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時能作出恰當的反應。利用移情來教育孩子,使其具有內在的自我調節能力,比一味地限制、要求等外部約束要有效得多。孩子遇到類似情境時,在作出消極行為前,便會回憶起以往的體驗,浮現出受害同伴痛苦的表情,於是便會抑制自己的消極行為,而做出互助、分享等積極行為。

3

及時表揚和鼓勵

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無論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都需要得到群體的認可。因此,精神獎勵對鞏固孩子的親社會行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孩子一旦出現了親社會行為,家長要及時強化,如表揚、獎勵等,使孩子獲得積極反饋,達到逐漸鞏固的目的。反之,習得的親社會行為可能會逐漸消退。而恰當地運用表揚、獎勵,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4

提升協調合作能力

協調合作是親社會的基礎條件。雅斯貝爾斯曾說:我只有在和別人交往中才能存在,沒有人生活在一座孤島上,與人協作是生而為人的必備能力。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和他人交往,剛出生和家長交往,慢慢開始和朋友同學,最終需要和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交往。這時候孩子的協調合作能力就會變得非常重要。

Lee老師在這裡舉了一位家長跟他分享的例子:

有天兒子在書房玩拼圖,隔壁的鄰居帶孩子來串門,孩子立馬跑去看兒子玩拼圖,並要插手一起去拼。可是兒子不願意,一把將那個孩子的手打開。我看見這一幕,立即對兒子說,你們一起玩吧!可以選擇分工,比如一個找圖,一個負責拼圖,兩個人玩不僅速度快,而且很有意思呢!兒子看著自己點頭,對鄰居的小朋友說,我們一起玩吧!

有時候,孩子並不懂得協調合作,需要父母在旁邊引導。只有父母不斷地引導,孩子才會逐漸明白協調合作的重要性,更會感受到協調合作的愉悅。

5

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家長不能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完成。對一些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要引導孩子自己做。比如一些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努力完成,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只有孩子真正有了獨立能力後,Ta才會真正有能力幫助別人。

6

多參與集體活動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很有助於孩子親社會能力的鍛鍊。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能學會與他人交往、交談、互相幫助、解決問題,一起合作完成任務,還能慢慢自己找到化解矛盾的辦法。

在悅寶園,每個月會舉辦集體生日會,並且每逢聖誕節、萬聖節等各個節日都會舉辦趣味十足的主題活動,此外還會定期安排沙灘派對、野餐會等戶外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們體驗到集體遊戲的快樂,還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參與意識,促進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發展。

除了這些綜合性的培養方法以外,Lee老師還有針對性地,通過大量列舉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例子,來為家長們分析了謙讓、分享、協作、互助等這些親社會行為具體該如何培養,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讓孩子擁有親社會能力,是一項伴隨孩子一生的能力,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相信在爸爸媽媽的用心培養下,孩子們都可以逐漸擁有親社會能力,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一路砥礪前行,越走越遠。

下期《悅寶大咖說》中,悅寶園金牌講師Walter老師會帶領家長們了解兒童語言的發展特徵,學會與寶寶高水平的溝通。敬請期待哦~

END

相關焦點

  • 從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必不可少
    A寶寶也激動了起來:"難怪沒有人要跟你做朋友!"我問我家寶寶:"如果有人沒有經過你的允許就碰你的玩具,但是他知道自己錯了,已經跟你道歉,你還願意把玩具借給他嗎?"寶寶說:"願意啊,因為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接著他還用"老氣橫秋"的語氣說:"B經常這樣,他這樣是交不到朋友的。"
  • 「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我一直教她要做個善良、樂於助人、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可以是個"萬人迷"。很多的家長可能也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萬人迷",這裡要告訴廣大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萬人迷"的家長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萬人迷",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比不可少。
  • 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02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培養 移情: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夫曼對兒童移情及行為的關係進行了多年的實驗研究。他指出,移情在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產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兒童親社會行為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教會孩子感同身受,發展孩子親社會行為
    心理學專家說:親社會性的發展不但可以減少孩子的暴力傾向和攻擊行為。而且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同情心,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懂得什麼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培養樂於助人的精神和利他主義的品質。
  • 民間體育遊戲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實驗報告
    而幼兒就是社會中的個體,是未來的社會化個體。如何發展幼兒的社會性?首先就要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那何謂親社會行為?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謙讓、幫助、合作、共享等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就是請社會行為。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如何尋找一個易於幼兒理解、學習、接受的方法呢?
  • 「社會人」小豬佩奇過氣了,但年輕人還愛著它
    六月的第一天,小豬佩奇似乎又回到了「大齡兒童」心裡的 C 位。這天在我的朋友圈裡,小特曬出了同事人手一隻小豬佩奇手錶的照片,稱大家是「社會人大兒童」;Bubu 帶著興奮的感嘆號分享「奈雪的茶推出了佩奇包!」;而韓韓的兒童節慶祝方式,就是極具儀式感地訂一個小豬佩奇蛋糕。
  • 親社會行為,助力高素質未來公民的養成
    在《面向未來:21 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這份研究報告中,提到了「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從社會性教育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一種親社會行為,需要從小就加以重視和培養。 那麼,家長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親社會行為,培養一個具有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呢?
  • 日綜節目組精心飼養3條鰻魚,結果培養出深厚感情捨不得吃...
    把自己養大的動物吃掉,這種事你能接受嗎?視界君曾經分享過日本島根縣一所中學所開設的「生命教育課程」,點擊即可回顧。日綜「タモリ俱樂部」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大家:「一旦和動物培養出感情,就很難接受它成為食物!」而這件事還要從1年前說起...
  • 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指標:愛心是親社會行為的基礎
    什麼是親社會行為呢?親社會行為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謙讓、幫助、合作、分享等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那為什說愛心是親社會行為的基礎呢?看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內容吧!親社會行為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行為,對兒童以後的人格、性格和身心健康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 日本新瀉職人之都「三條」一日遊行程
    ▋充滿溫度與熱情的「職人之都」新瀉三條市三條市與鄰近的燕市合稱「燕三條」地區,從江戶時代開始就以發展刀具、餐具等金屬器具以聞名。燕三條地區聚滿了手藝熟練的職人工匠,也因為有繼承自前人的技術,不只日本國內,連世界其他地方都對燕三條的出品致以極高評價。這次實際探訪以後發現,不只是金屬工業的職人,其他手藝的工匠甚至是餐廳的廚師,每個崗位的人都彷佛有一種「職人氣質」。
  • 如何教狗狗坐下?小金毛現身說法,從此出門人見人愛
    但凡養狗,帶狗出門的時候就免不了遇到路人來擼你的狗,然後叫它「坐下」。
  • giao哥親藥水哥是怎麼回事 giao哥罵藥水哥行為藝術事件回顧
    giao哥親藥水哥是怎麼回事 giao哥罵藥水哥行為藝術事件回顧 【giao哥親藥水哥】據媒體報導, 7 月 28 號藥水哥宣布參加《中國新說唱》的消息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 李玫瑾:孩子怕生見人就躲,做好這4點,輕鬆培養出「交際娃」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家長說:我是一個非常外向活潑的人,我的女兒卻是一個沉靜內斂的孩子,帶她出去經常見人就躲在我身後,這讓我非常焦慮。因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開朗要有活躍要能說會道,才會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才會越來越好。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家長首先別著急。
  • 抖音小關老師帶貨「秘籍」:「人」與「貨」如何高效匹配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能燒一手好菜是一回事,讓粉絲向你購買食材又是另一回事,美食垂直領域的競爭實際越來越激烈,但小關老師在這個領域的表現很不錯。」如何持續創作優質的視頻內容,如何在直播帶貨中找準定位,實現人與貨的高效匹配,小關老師的秘籍是什麼?「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 2019 年 2 月上傳第一條短視頻至今,小關老師已經發布了 909 個作品。
  • 「Hi DJ, drop the beat!」—— 2017 年,我開始把「聽歌」當做愛好
    「我是少數派,這是我的 2017」年度徵文入圍作品在今年的年度盤點活動中,我們再次舉辦了年度徵文活動,以「我是少數派,這是我的 2017」為題,回顧一下你在 2017 年的變化,將這些變化帶來的思考分享給大家。你仍然擁有兩個月的充足時間,最開放的選題,最自由的投稿方式,以及,比去年更多的獎品。你可以點此查看活動規則和獎品清單。
  • 黑衣人頻恐嚇「叫囂開槍」館長:你就把我打死
    事隔多日,館長開直播大吐苦水,卻也霸氣表示身後事都交代好了,請股東幫忙照顧好老婆、小孩,哪天被開槍也不怕,「你就把我打死」!開直播時,館長先是放了一段網友的留言,內容充滿強烈的質疑,指責他雙重標準,「我有個疑問,比利你怎麼處理的?是不是有動用人脈找到他?而且你是怎麼公開說要動用人脈處理他的?
  • 教育部關於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一、準則是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規範。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長期以來,廣大教師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改革創新、服務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黨和國家高度肯定,學生、家長和社會普遍尊重。但是,也有個別教師放鬆自我要求,不能認真履職盡責,甚至出現嚴重違反師德行為,損害教師隊伍整體形象。
  • 養狗狗的這6條基本準則,說起來都很簡單,但絕大部分人很難做到
    你一定要知道,養一隻寵物狗狗,絕不僅僅只是「養」那麼簡單。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你不清楚,那現在就趕快補起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最基本要遵守的準則。按規定登記現在不像一二十年前了,不要覺得狗狗不是人,想養就養。現在養狗狗,尤其是在城市裡,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按規定及時去派出所登記,給狗狗上「戶口」。
  • 養狗狗的這6條基本準則,說起來都很簡單,但絕大部分人很難做到
    你一定要知道,養一隻寵物狗狗,絕不僅僅只是「養」那麼簡單。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你不清楚,那現在就趕快補起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最基本要遵守的準則。想養就養。狗狗不是人,但它是你最親密的夥伴,要把它當人來對待。
  • 直播做飯吸粉數百萬,「農村會姐」經歷了什麼?| 新榜專訪
    「農村會姐」的頭像是會姐和三個男孩子的合影,自我介紹中也聲明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我是一個普通的農村人,每天會給大家分享一些普通的家常飯菜……拍作品只為記錄生活,記錄孩子們慢慢長大。「農村會姐」快手帳號頭像會姐的粉絲中,婦女佔到大多數。會姐說她做直播的初衷和價值就在於勾起寶媽的做飯欲望。每天午飯和晚飯各一次的持續直播,也成為「農村會姐」穩定的流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