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懶,但我很成功

2021-01-08 栩先生

今天給大家講個「反勵志」的故事,以及這背後隱藏很深的東西。

我希望,這一篇文章能從最深處的心裡,拯救一些希望改變自己,但又不願意過得太辛苦的「懶人們」。

01

W小姐算是我剛工作時的第一個導師。

那時候的她大概30歲左右,優雅而知性。

在部門裡,她幾乎無所不能,部門裡一大半的規章制度都是她起草的,各種與外單位協調聯絡的工作基本都由她承擔了。

除此外,她還是OFFICE達人,是單位一把手的御用PPT製作人,擅長組織活動、寫講話稿、制定各種方案……用很傳統的一句話來總結就是:

提筆能寫,開口能講,遇事能辦。

然而,讓我震驚的是,她並不是學管理出身。

雖然那時的她已經是部門裡專管外事、黨務的領導,但她的專業其實是信息技術。

難以想像,一個某理工類名校、學計算機的女碩士,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成功跨專業成為行政管理工作的專家領導啊!

但她很快用行動告訴我,一點也不難想像。

因為,在我看來,她其實並不夠努力。

她很少加班,每天下班總是提前半個多小時就開始收拾東西,下班點一到就準時開溜。

一開始,她還會招呼我一起走。

後來見我每天都喜歡主動加會班,連叫都懶得叫我了。

每次帶著我做一些事,她講完關鍵步驟,三下五除二搞定事情後,總會加一句話:

我很懶,處理事情比較簡單,你可千萬別學我。

但就是這樣「到點下班」「簡單處理事情」的懶人,每次部門績效卻總在前列。

更是領導身邊信任、得力的幹將。

為什麼?憑什麼?怎麼做到的?

講道理的話,能不能先給我個理由。

02

這就是我每次見到她,最想問的三個問題。

想雖想,卻從來也不敢問,畢竟那時候的我雖然工作能力不行,但至少已經知道了一句適用於所有職場新人的至理名言:

多做事,少說話。

尤其是這種關乎別人吃飯立足的核心問題。

與此類似的還有諸如「你怎麼進單位的啊?」「你跟XXX到底什麼關係啊?」「為什麼這個工作會交給你?」等等。

基本上問出這種問題(特別是對領導),你就已經被人劃入了「情商低、職商低」的範疇了。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每個人在職場裡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能看出來甚至看透別人的「道」,那是你的本事,但如果直接問出來,就跟在考場上大聲問身邊考友或者監考老師最終大題的答案是什麼一樣可笑。

一開始,我將她的成功原因歸納為:會做人、能出活。

後來我才明白,這種看法是多麼粗淺!

我不僅完全沒有理解她成功的根本要素,更重要的是,那時的我,壓根就沒有理解她的成功是什麼(請注意這句話)。

作為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當時的我對成功的定義很簡單:升職加薪!

然後呢?

再升職再加薪!

再然後呢?

接著升職加薪!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瘋狂地看了很多成功學、勵志學、職場類的書和文章,天天試驗新思維、新戰術,天天給自己打雞血,就差沒聞雞起舞、刻字明志了。

所以,希望大家要明白,我現在和大家分享的職場、成長類心得體驗,看似尋常。但那都是我從無數雞湯、毒雞湯、厚黑學、地攤勵志書、機場成功學,以及無數條「忽悠你沒商量」的所謂「XX法則」裡親身經歷、親身總結而來的。

換句話說,這些雞湯裡是有肉還是有毒,我已經幫你們嘗過了。

03

話說回來,當時看了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一條曾經對我觸動很大,它的核心內容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要不斷地去打破你的舒適圈。

每個人都有一個舒適圈,在這個區域內是很自我的,不願意被打擾,不願意被人指責,不願意主動地關心別人,不願意去思考別人是怎麼想的,自己還有什麼沒有想到。

多數人本質裡都是這樣的人,工作裡定好自己的職責分工,其他交辦的事能推就推,不能推也消極應付;開會時,默默聽領導講話,不提建議、不談思路,很死的完成上級交給的事情,不會想到如何讓接下來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陌生人聚會的場合也不喜歡和人交流閒談,到用餐結束,也沒有人認識你……

值得一提的是,舒適圈這種東西,大到國家,小到個體,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

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其實也是用一個圈子把自己封閉起來,躲在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國夢裡,過舒坦日子。

但停留在舒適圈裡最大的問題在於:你永遠也不知道這個圈子什麼時候會被打破。

康熙朝沒被打破,雍正朝也沒打破,乾隆朝還沒被打破,但就在王朝江河日下、最不想被打破的道光年間,西方的堅船利炮來了。

舒服的日子結束了,醒醒吧,少年。

人生同樣如此,我有時候和一些剛工作的童鞋交流,看到他們一副不思進取還安慰自己歲月靜好的樣子都很擔心——你現在的歲月靜好,很可能只是一場轉瞬即逝的鏡花水月!

二十多歲的時候,你躲在自己的天地裡,很舒服;三十多歲的時候,很可能還能維持這種狀態;萬一,到四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這種狀態沒辦法繼續了呢?

當年的國企大下崗其實就是這樣。

許多年輕人早年進了國企,在寬鬆的氛圍裡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歲月,舒舒服服地熬到了四十來歲,結果就在上不上、下不下,生活負擔最沉重的中年,在最不想被打破舒適圈的時候。

忽如一夜冬風來,無數國企破產,千萬職工下崗,這時候讓他們再去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狀態,去學習新的技能,找一份新的工作,開始新的生活,完全就是一場災難。

04

所以,從工作初期開始,我就在不斷去打破舒適圈;而成長最快的階段,也是我不斷逼著自己去打破自己舒適圈的時候。

明明只想安靜幹會活,但還是逼著自己給部門打電話溝通工作;一點不想見到領導,但還是逼著自己多去向領導匯報工作;我的本職工作只是編內刊,但部門裡有什麼接待、會務的活,我也欣然去幫忙……

但與此同時,我也無可奈何地收穫了一個買一贈一、童叟無欺的」副產品」——累。

真TM累啊!

雖然自己知道幹的越多,才能學到更多;雖然實踐已經證明,只有打破舒適圈才能獲得更多發展。

但啞巴吃黃連,寶寶心裡苦啊。無數次額外付出,無數個加班熬夜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

特別是每次看到W小姐舉重若輕地處理事情,慎終如始地到點下班,工作生活兩不誤的優雅狀態,我都鬱悶到要懷疑人生了。

客觀來講,W小姐平時手裡的工作也不少,從技術人員到華麗轉身做管理,並且精通行政管理的各個門道,她也肯定經歷了一個不斷打破舒適圈的過程。

但為什麼她就能過得輕鬆愉悅呢?

恰好那段痛苦思索的日子裡,我看了一本很神奇的書,張遠山《莊子奧義》。

這本書裡有很多說法、論證都有待商榷,但他提出的一個觀點,卻給了我顛覆性地啟發。

不管是教科書還是常識裡,我們一般都認為,像莊子、老子那樣的人,什麼也不圖、什麼也不在乎,才能活得逍遙自在。

但張遠山認為,不是這樣。

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做才叫逍遙自在,恰恰相反,所謂的「道」也好、「逍遙」也好,都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的。

如果僅僅只是什麼都不做就能「得道」「逍遙」,那這個東西也就變成了世間最不值錢的東西了。

所以老子才會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只有真正明白的人才懂得,「得道」這種東西是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

許多人人天天念叨的「歲月靜好」,不過是下士聞道後的大笑而已。

05

正是在這本書的啟發下,我恍然大悟,明白了W小姐的「道」。

W小姐不是不努力,只不過她的努力是為了「不努力」。

我和她通過看似相同的路徑,獲得了看似相同的東西,但思維的出發點和最終的目的地卻完全不同。

我為了成長進步,而不斷去嘗試新的工作、新的技能,參與新的業務,去不斷打破自己的舒適圈,逼迫自己不斷進取。

而她為了生活得更舒適,同樣也在不斷提升各項技能,參與各種業務,只不過當她參與過、做過這些事之後,當她再遇到同樣事情的時候,就會變得得心應手。

她不是在打破舒適圈,而是在不斷「擴大舒適圈」。

什麼東西你見識過了,再遇到時就不會那麼手足無措了。

這就像高考刷題,你見過的題型越多,在高考考場上就越能得心應手,心態從容。

用專業點的話說,W小姐通過自己之前的努力,使自己贏得了一段時間裡「可以不那麼努力」的戰略迴旋。

其實,企業管理的事兒歸結起來,無非也就是那麼幾樣,所要用到的工具也無非就是那麼幾種,趁著年輕的時候多折騰折騰,都儘量參與一下,並通過彙編資料、總結心得等方式學到手裡,固化下來。

無論將要面臨的工作再怎麼變,也逃不過自己的掌控。

06

後來,我從看到過的兵法裡,找到了和W小姐成功之道相似的兩句話:

攻城不必掠地,但守城必需劫寨。

W小姐從工作以來,先後參與過採購、招投標、人事、招聘,甚至還搞過基建……這些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極大地提升了她的見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但並等於她每參與一項工作,就非得要把這項工作變成她的職責範圍,甚至搶別人的飯碗。

她只是讓自己具備了隨時轉換工作內容、隨時跳出現有工作圈子的能力而已。

W小姐許多年來的職務都是高級模塊經理(比部門經理低一層級),她清楚地知道擔任領導職務的同時也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她給自己的舒適圈劃定了清晰的邊界。

但如果只死守著自己手裡的一攤活兒,被動堅持著自己固有的工作模式、工作技能,也非常危險,因為你隨時有被落下、被替代的可能。

必須要時不時去額外做點什麼、學點什麼,才能讓你始終充滿活力。

換句話說,你是在努力讓自己的舒適圈變得更大,讓圈子外的「護城河」更寬更深,能讓你更有底氣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高效率完成工作後,W小姐有大量自主的時間投入到其他她喜歡的東西裡去。

因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她每天花很多的時間陪小孩兒;她一直堅持著手工咖啡、畫畫、插花等各種業餘愛好,咖啡拉花的水平超過了很多專業咖啡店;她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旅遊、攝影、徒步……

三十好幾的人了,卻一直像年輕人一樣充滿了活力和對生活的熱情。

我在大學的時候,看七卷本的《明朝那些事兒》,上千萬字看下來,最打動我的居然是最後的一段話:

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

我最後講述的這件東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來。

在遍閱群書,卻無從開口之後,我終於從一本不起眼,且無甚價值的讀物上,找到了這句適合的話。

這是一本檯曆,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過了多久,卻從未翻過,早已過期的檯曆。

我翻開了它,在這本檯曆上,寫著一句連名人是誰都沒說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這就是我想說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所以,在我看來,W小姐無疑也是那個最成功的人。

————

這一篇就送給千千萬萬,想要用努力去換取理想生活的「懶人」們吧。

你們不是胸無大志、得過且過,而是真正的樂天知命、行其所止。

只不過,想懶懶地活著,可能先要付出足夠的代價。

沒有一種成功能輕言僥倖。

—— END ——

我是栩先生,一個

廚藝好,但不煲雞湯

非常忙,但堅持原創

很犀利,但冷靜客觀

的寫字人

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學長」

相關焦點

  • 我的起源數據地懶怎麼捕捉 我的起源數據地懶捕捉攻略與你分享
    我的起源數據地懶怎麼捕捉 我的起源數據地懶捕捉攻略與你分享時間:2019-11-18 18:00   來源:一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的起源數據地懶怎麼捕捉 我的起源數據地懶捕捉攻略與你分享 在我的起源中數據地懶是屬於治療輔助型的寵物,那麼在我的起源數據地懶怎麼捕捉呢,不清楚怎麼捕捉數據地懶的小夥伴快去看看吧
  • 沈騰:我很懶但我很聰明
    最新一期《王牌對王牌》節目,沈騰和楊迪一組,回答沈騰的特徵時,倆人脫口而出:懶。沈騰不愛動,懶,生命在於與靜止。從他越來越寬的身材上也能窺見一二。甚至,跟女友十二年愛情長跑,被問如何堅持時,回答也是懶得換,太費勁了。但沈騰自從2015年之後,穩坐「叔圈」,且越來越被大眾喜愛,肯定不是一個「懶」字可以概括的。
  • 《我的「懶」爸爸》作文欣賞
    我經常叫他「懶爸爸」我每天上學都要帶一杯水,有一天早上,我走進廚房,看見家裡沉重的大水壺,就頭皮發麻。哎,還是找爸爸來幫忙吧!我扯開嗓子大喊:「爸爸,爸爸!快來幫我倒一下水吧!"沒想到,爸爸過了半天才懶洋洋地走過來。他憐了憐那水壺,又輕輕放下,頭也不抬地說:「你自己倒吧!」然後,就拖拉著鞋走出了廚房。看到他幅「懶」樣,我只好硬著頭皮裝水。
  • 《我的起源》地懶在哪抓 地懶位置介紹
    導 讀 我的起源地懶在哪抓?
  • 看著孩子的成長,我懶我驕傲
    對於教育孩子,我說我有經驗,可是讓我真正說我也不知道我有什麼經驗了,我們家有兩個寶貝從小到大,都是我一個人帶著長大的,看著他們一點一點的長大,我都不知道我自己是如何教育的,有時候我在想,他們就是自己長大的,跟我這個媽媽好像沒有多大的關係。
  • 和我比懶?我懶得和你比:世界上最懶的10種動物
    第9名:侏儒藍舌蜥蜴侏儒藍舌蜥蜴非常難以捉摸,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1992被首次發現並成功圈養在澳大利亞南部的monarto動物園。它們原產於澳大利亞,生活在蜘蛛狀網的洞穴裡,不主動捕捉獵物,而是喜歡躺在洞穴裡,頭朝上,每天一動也不動,就等著天上掉「餡餅」——過往的昆蟲,它們有多懶,就可見一斑了。它們甚至連喝水也不離開,而是依靠洞穴口周圍形成的雨滴和露水。儘管他們的生活方式聽起來很懶,但這也是它們躲避捕食者的一種形式。因為它們太弱小了,容易被其他稍大一點的動物所攻擊。
  • 四年級作文:我的懶爸爸
    我的爸爸,是個「懶」爸爸。前年暑假髮生的事,讓我至今難以忘記。那天晚上,爸爸突然告訴我:「陳祺,以後洗澡都得自己洗了,不能再讓爸爸媽媽幫你洗了!」。「啊—!」我當場大聲驚叫起來,「不行!我不要自己洗!你不就是自己想玩手機嘛!不行!不行!就是不行!」
  • 學會編程的我變得越來越懶
    不知不覺學習編程已經有十餘年了,回首過往,我發現編程帶給我最大的改變就是讓我變得更懶了,變得越來越離不開它了。習慣了聽新聞很早之前,我是每天都會瀏覽當天的新聞的,這會花費我早起的一部分時間,現在的我使用編程學會將文字轉換成音頻後,我愛上了聽新聞,在上班的路上聽新聞已經成為了我的愛好,我知道是編程讓我懶得閱讀新聞的。習慣了隨機點餐每天吃什麼是困擾幾億人的難題,然而對於學會編程的我這些不再是難題,我不在苦心思考每天吃什麼,因為我已經懶得思考了。
  • 老公嫌我太懶,我忍不住了,我看到婚姻變成了一根草
    每天早上,都是我把早餐送到老公床前,他不喜歡起床吃早餐,都是躺在被窩裡吃的,這樣的日子也持續了好幾年,每天都這樣,我也習慣了。他一如既往地抱怨我做得不好吃,我也沒說過分的話,老公很辛苦,我理解他,我一直小心翼翼維持著這個家,愛護眼睛一樣。「鹹了加水,淡了加鹽,實在不好吃那你只好自己做了。」我說。「你就是懶!」老公說。
  • 加菲貓:雖然我又懶又胖,但大家就是喜歡我呀
    我胖我懶我自豪加菲貓一般都挺胖的,那是因為它們能吃整天混吃悶睡,在它的世界裡,胖和懶不是罪,是榮耀,那標誌著它的存在,它胖可是心安理得,它懶,可是逍遙自在——是我胖故我在,是我懶故我在,球形也是一種身材。吃的多也就算啦,還吃的哪哪都是,貓砂也是賊費!一想也是吃的多可不拉的就得多嘛,可沒辦法,咱還得好吃好喝地伺候著。誰讓你愛呀!
  • 和我比懶?我懶得和你比:以懶惰聞名世界的10種動物
    第9名:侏儒藍舌蜥蜴侏儒藍舌蜥蜴非常難以捉摸,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1992被首次發現並成功圈養在澳大利亞南部的monarto動物園。它們原產於澳大利亞,生活在蜘蛛狀網的洞穴裡,不主動捕捉獵物,而是喜歡躺在洞穴裡,頭朝上,每天一動也不動,就等著天上掉「餡餅」——過往的昆蟲,它們有多懶,就可見一斑了。它們甚至連喝水也不離開,而是依靠洞穴口周圍形成的雨滴和露水。
  • 和我比懶?我懶得和你比:以懶惰聞名世界的10種動物
    名:侏儒藍舌蜥蜴侏儒藍舌蜥蜴非常難以捉摸,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1992被首次發現並成功圈養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它們原產於澳大利亞,生活在蜘蛛狀網的洞穴裡,不主動捕捉獵物,而是喜歡躺在洞穴裡,頭朝上,每天一動也不動,就等著天上掉「餡餅」——過往的昆蟲,它們有多懶,就可見一斑了。它們甚至連喝水也不離開,而是依靠洞穴口周圍形成的雨滴和露水。儘管他們的生活方式聽起來很懶,但這也是它們躲避捕食者的一種形式。因為它們太弱小了,容易被其他稍大一點的動物所攻擊。
  • 我好像很懶,內心明白但不想努力,怎麼辦?
    有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很久,那就是,我覺得我是有點聰明和運氣的那種人,畢業後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可是不知為何,我就是不願意努力,或者說,我不願意all in,我也贊同你說的,職場人在最開始的頭幾年積累最重要,但問題是,我好像找不到自己的熱情,對這份工作也有些厭倦,我知道這樣不好,但卻總無能為力,該怎麼辦呢?」
  • 英國超懶媽媽走紅,每月只做兩次飯,網友:我見過更懶的爸爸
    真是說到了我的心坎上。 也深知這種懶惰心理是家庭教育的反面教材,所以總是在努力改變自己的,爭取學習生活更加規律,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 英國超懶媽媽走紅,做一次飯吃半個月 在英國,有一位超懶媽媽走紅,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她白天工作比較辛苦,下班回家後並並不想做飯
  • 【每日一笑】老師我作業寫不好 都懶我家貓
    【每日一笑】老師我作業寫不好 都懶我家貓 啊 這是什麼 我被封印了 自助餐我來了
  • 喜羊羊與灰太狼——懶羊羊:我雖然很懶,但我不笨
    可能在別人看來,正如他名字裡的「懶」字一般,認為他是最懶惰、最沒用的羊。但其實懶羊羊一點都不笨。為什麼這麼說呢?03我要當爸爸了因為小羊們的誤解,誤以為兩隻羊相互親了之後就會有小寶寶,再加上沸羊羊身體的不舒服,就以為懷了小羊寶寶。
  • 民間笑話:懶徒弟學懶功夫,比懶師傅還要懶
    因為太懶,大家都稱他為「懶王」。#高手在民間#眼看著懶王一天天變老,身體越來越差,懶王便動了收徒弟的心思,一來老了有個人伺候,二來這懶功夫也後繼有人,不至於失傳。收徒的消息傳了出去,很多人都來拜師,希望成為懶王的徒弟。可人一多,懶王也發了愁,挑誰呢?為了招收真有悟性學懶功夫的徒弟,懶王決定先考考他們,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很懶。
  • 看我的魚缸就知道了,這是真懶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養魚老道今天看看我的某些魚缸的水質,連我自己都看不過去了,等吧,明天就周一了,我就可以慢慢地、給它們挨個魚缸換水了,可能需要一個星期……尤其注意的,就是我的那條黑食水虎,很多魚友問道了它的近況,還算可以吧,只是由於我要給它倒缸,所以說,就更加不注意那個魚缸的水質了,看起來,已經是絕對的、對不起觀眾了,還好,它自己還可以在這個魚缸裡自在的活著。
  • 我的世界:現在的人太懶了,什麼都不想做,整天想要全自動的!
    本期內容最近演說家發現有些粉絲朋友太懶了,使用全自動農場種植小麥等農作物還不夠,他們還想通過全自動農場種植南瓜、西瓜和竹子。問題是我的世界中的農民在看到這些農作物時,根本就是愛答不理的狀態,想自動收割、種植基本上不可能。
  • 我很懶,學習怎麼辦?
    上大學就是成功嗎?我一直按部就班的走,卻不知道哪裡才是終點。答: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拿出一支筆,拿出一張紙,然後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寫出自己的夢想,那是你要努力的目標,不管能不能實現,現在,只需要奔著高考一個目標去就好,什麼都不想。未來就會知道,迷茫真的是常態,看不清未來,那就活在當下。我很努力的看書刷題,成績還是平平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