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烏政府發起針對東部親俄武裝的「反恐」行動,至今戰火未息。據俄媒5月12日報導,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舉行獨立公投之際,烏軍已開始轟炸頓涅茨克州斯拉維揚斯克市郊外。那麼,對陣雙方實力如何?戰術有何看點?未來局勢又將怎樣發展?本期解讀。
「黑衫軍」多為烏極端民族主義者,對待親俄武裝和民眾都不會手下留情。圖為在烏東部某政府大樓前警戒的「黑衫軍」士兵。
「黑衫軍」兵員素質參差不齊 但武備精良
媒體曝光率很高的「黑衫軍」——烏克蘭國民近衛軍,準確稱謂應是烏克蘭國民警衛隊(NGU)。老NGU早在1991年烏獨立時就已建立,雖是效仿西方的產物,但脫胎於克格勃的老NGU更接近於蘇聯時期的內衛部隊,其主力是配屬有炮兵、裝甲兵和陸軍航空兵的7個機步師,分駐全國23座重要城市。但上世紀90年代烏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外債總額高達130億美元。迫於財政壓力,時任烏總統庫奇馬於2000年將老NGU解散。
2014年2月下旬克裡米亞危機爆發後,當地烏軍的「不抵抗」令烏高層震驚之餘,讓其萌生了另建新軍的念頭。2014年3月13日,烏克蘭議會高票通過《國民警衛隊法》。從立法到4月6日NGU第1營成立,再到4月13日烏政府發起「反恐」行動,整個NGU建軍過程相當倉促。NGU徵兵標準寬鬆,只要應徵者身體健康,無犯罪記錄,年齡在18至40歲(實際放寬到55歲)之間,均可申請入伍,服役時間3至5年。根據計劃,應徵者入伍後要接受為期2至6周的集訓,課目包括射擊、格鬥、閱讀地圖和使用通信器材。
「黑衫軍」多為極端民族主義者 心狠手辣
新組建的NGU摒棄了坦克、大口徑火炮等重裝備,轉而突出輕型化和快速反應能力建設,其基本作戰單位是配屬BTR系列輪式裝甲車和軍用卡車的輕步兵營。截至目前,NGU已徵召約5萬人,可組成100個營,未來該部或將擴編至15萬之眾。NGU普通士兵月薪約合300美元,與烏人均月收入基本相當,軍官薪酬是士兵的兩倍,也不高。但相比早就斷餉,甚至斷炊的烏正規軍,NGU待遇算很優厚了。前不久,圍攻斯拉維揚斯克的烏軍第25空中機動旅(註:該旅已在4月18日被解散)的近60名官兵,因連續3天吃不飽飯,一氣之下攜6輛裝甲車投降了親俄民兵。而對於NGU,烏政府不僅擠出7億美元保障官兵福利,還斥巨資為其訂購了70多輛BTR-4輪式裝甲車。
雖然兵員素質差強人意,但NGU吸納了大批心狠手辣的烏極端民族主義者,整體戰力不可小覷。據外媒報導,面對親俄武裝時,烏當地軍警普遍士氣低落、踟躕不前,真正肯賣命的只有NGU。作戰中,NGU表現兇悍,扮演了「衝鋒隊+憲兵」的角色。如果說猩紅色貝雷帽是老NGU的標誌,那麼黑制服就是新NGU的招牌。4月16日,在亞速海港城馬裡烏波爾,NGU「黑衫軍」初露崢嶸。當時,約300名親俄民兵向NGU駐地發動進攻,但在NGU猛烈反撲下,親俄武裝損失慘重,3人被打死,13人受傷,63人被俘,而NGU無一傷亡。5月9日,NGU士兵向參加二戰勝利日的親俄民眾開槍,造成至少10人死亡。因當地警察拒絕鎮壓親俄民眾,NGU又調轉槍口,用火箭筒攻擊警局大樓。
親俄武裝手中的武器多為繳獲所得,與烏軍相比,較為落後。此外,由於構成複雜,各親俄武裝的戰力差距相差較大,且互不團結。圖為親俄武裝在克拉馬託爾斯克警察局外合影。
親俄民兵武器落後 多為戰鬥繳獲所得
親俄武裝內部構成龐雜,既有一心想學克裡米亞的民族主義者,也有立場模糊的前政權支持者,還有不少身份不明的外籍武裝人員,一些烏軍警也投向親俄武裝。截至目前,親俄武裝仍各自為戰,其中名頭較響的民兵組織有好幾支,如「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頓涅茨克)、「頓巴斯人民軍」(斯拉維揚斯克)和「東南軍」(盧甘斯克),但他們互不統屬,也不團結。
親俄民兵的武器五花八門。據報導,「頓巴斯人民軍」裝備並不先進,多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產的AK-74系列自動步槍、馬卡洛夫手槍、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PK輕機槍和RPG火箭筒,還有少量BMD-1/2裝甲車和自行迫擊炮。親俄民兵甚至打算將運煤列車改裝為裝甲列車。綜合各方消息看,親俄民兵的武器,主要還是來自戰鬥繳獲,甚至是與對手私下交易所得。比如,4月12日,親俄民兵佔領了斯拉維揚斯克警察局,在軍械庫中繳獲至少400支手槍和20支自動火器(一說為150支)。而從圍城的烏軍士兵那裡,親俄武裝曾花2000美元,買來RPG-7火箭筒和12枚榴彈。
但也有西方媒體對此質疑。烏軍米-24武裝直升機被擊落後,《簡式防務周刊》就認為,親俄武裝使用了來源可疑的SA-16/18肩扛式防空飛彈,且操作者顯然受過專門訓練。另外,烏政府一直指責俄方支持「恐怖分子」,理由是親俄民兵裝備了專供俄特種部隊使用的AK-100突擊步槍、RPG-30火箭筒和特戰靴。
「頓巴斯人民軍」中多為老兵 戰力最強
各親俄武裝實力相差較大,「頓巴斯人民軍」以連為單位,據稱有上千武裝人員(一說為2500人),其中不乏在阿富汗、喬治亞打過仗的老兵。該部多次予對手以重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初,圍攻斯拉維揚斯克的烏軍已有至少15人陣亡,10人被俘,40多人受傷,4架米-24武裝直升機被擊落,1架安-30偵察機和1架米-8直升機被擊傷,多輛裝甲車落入敵手。5月2日,據稱2架載有美國特工的烏軍米-17直升機被該部擊落。5月5日的戰鬥中,「頓巴斯人民軍」更是一次出動約800人,使用大口徑武器和迫擊炮,打死打傷烏軍24名士兵,其戰鬥作風之頑強令人側目。
相比之下,頓涅茨克、克拉馬託爾斯克、康斯坦丁諾夫卡、馬裡烏波爾等地的親俄武裝要弱得多,可能只有幾百人。5月10日,馬裡烏波爾親俄武裝出動約60人襲擊當地警局,結果被擊潰。而盧甘斯克因非烏軍當下主攻目標,「東南軍」的「底牌」暫未揭開。但從法新社報導看,該部短時間內即可動員3000人上陣,其骨幹中包括一些前「金雕」特種兵。5月5日,大批據稱來自俄境內的哥薩克民團乘軍用卡車進入盧甘斯克,此舉或將進一步增強「東南軍」實力。
在進行東部「反恐」行動時,烏軍採用了「空地協同」、「圍而殲之」和「逐個擊破」等戰術,利用裝備和戰鬥素質上的優勢,重創親俄武裝。圖為集結在斯拉維揚斯克市外的烏軍直升機和自行高炮。
烏軍採用「文攻武鬥」及「逐個擊破」戰術清剿
前面提到的烏軍「投敵事件」是個重要節點。因初戰不利,18號之後,烏政府用了大約一周時間調兵遣將,特別是增派新建的NGU參戰。而從近半個月的戰況分析,烏軍主攻目標和路線遵循了「先小後大,由西向東,各個擊破」的原則,即先拿同為頓涅茨克衛星城,且都分布在3號公路沿線的斯拉維揚斯克、康斯坦丁諾夫卡和克拉馬託爾斯克「開刀」,然後順勢向南平定頓涅茨克,或折向西行,直撲盧甘斯克。沿海的馬裡烏波爾、敖德薩和位於北部內陸的哈爾科夫,則屬偏師「清剿」的「單點」目標,而烏軍先打親俄武裝最集中的3座衛星城,本身也有殺一儆百的意圖。
行動策略上,烏政府「文攻武鬥」雙管齊下。在斯拉維揚斯克,烏軍散發傳單號召市民「捍衛和平」,進攻前還通知老百姓躲避。5月7日,烏安全局向東南部地區27位市長發出警告,稱後者若參與分裂活動必遭嚴懲。戰術上,或許是為減少人員傷亡和民眾反感情緒,烏軍一直比較保守,總結成16字訣就是「地空協同,慎用火力,掃清外廓,緩步推進」。從5月2日開始,烏軍出動直升機和裝甲車,掩護步兵對3座衛星城發起攻擊,將陣地從郊外逐步縮小到市區。克拉馬託爾斯克和康斯坦丁諾夫卡接近失守,斯拉維揚斯克也已進入「決戰」階段。
親俄武裝劣勢明顯 無險可守只能遲滯烏軍進攻
雖然東部各地戰鬥已打響多日,但雙方戰線仍不明朗,而是犬牙交錯,敵我混雜,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沒有一座城鎮完全被親俄民兵控制。外媒先前曾報導,烏軍在斯拉維揚斯克附近已集結約160輛坦克、230輛裝甲車、150門各型火炮和超過1.5萬兵力。但「頓巴斯人民軍」指揮官5月7日證實,烏軍在城外部署了1個裝甲營、1個2S3自行火炮連、幾個BM-21「冰雹」火箭炮連和一支裝備20輛步兵戰車的摩步分隊,以及大批NGU「黑衫軍」。考慮到城市已陷入重圍,親俄武裝偵察範圍受限,有可能是烏軍準備「牛刀殺雞」,但又沒必要投入全部力量。另外,除去技術兵種和後勤部隊,能參戰的烏軍步兵也就幾千人。而烏軍暫未動用重武器,不排除是想將親俄武裝壓縮到某一區域後,再集火聚殲。烏軍在當地(註:距邊境線200公裡左右)集結重兵,似乎也有避開俄方突襲,「以逸待勞」縱深防禦(註:烏方判斷俄軍若來援,頓涅茨克州會成為主戰場)的打算。
反觀親俄武裝,仍以斯拉維揚斯克為例,雖然「頓巴斯人民軍」打得不錯,但其劣勢明顯。親俄民兵普遍裝備差、訓練少、火力弱,攻則後勁不足,守則難以持久。「頓巴斯人民軍」曾派出百人突襲烏軍營地,卻遭對手火力壓制,只得撤退。防禦作戰時,親俄民兵傾向于堅守行政大樓、警察局、電視塔等「標誌性建築物」,這類目標雖堅固,但過於暴露,往往成為烏軍重點攻擊的對象。而且,其城防工事也較簡陋,城市外圍分布有若干扼守交通要隘的檢查站,相當於前沿哨所,但無險可守。城中主幹道則設有輪胎(必要時可點燃形成火網)、廢棄建材、石塊堆砌成的街壘,但也只能暫緩對方輕步兵進攻,卻擋不住烏軍炮火和裝甲車輛的轟擊、衝撞。
斯拉維揚斯克攻防戰開始後,親俄武裝在城中實施宵禁,並在通往城外的道路兩側和樹林裡埋設地雷、潛伏狙擊手。外媒普遍猜測,接下來的幾天,該市中心區可能會爆發更加激烈的戰鬥,親俄武裝已決心把這座變成「第二個史達林格勒」,烏軍也運來巷戰、夜戰的裝備,做好了「逐屋爭奪的準備」。
從目前情況看,3座衛星城失守幾成定局,最大的懸念就在於盧甘斯克的「東南軍」。當然,若無強有力的外援,該部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即便重佔所有東部城鎮,也不意味著烏政府獲勝。俄羅斯只要在本國境內向親俄民兵提供庇護所,就足以攪得烏政府坐臥不寧。而烏東部搞不好就會變成「第二個南斯拉夫」,局部衝突逐漸演化為曠日持久的血腥內戰。4月17日,俄總統普京警告烏政府在國家「墮入深淵」前收手,別逼他動武。從這個角度看,他5月7日宣布從邊境撤軍,更像是一個老練拳手使出「必殺技」前的假動作。到頭來,烏東部或將重演南奧塞梯式的活報劇。
參考資料:
1、英文維基百科相關詞條 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Guard_of_Ukraine
2、英國BBC網站 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26558288
3、俄羅斯RT電視臺網站 rt.com/news/ukraine-national-guard-training-937
4、簡氏信息集團網站 www.janes.com/article/36447/ukraine-national-guard-to-receive-btr-4s
5、《基輔郵報》網站 www.kyivpost.com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作者:小兵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