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寒露節氣習俗風俗盤點
秋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當歸500克、生地黃1000克,加水適量煎汁,用紗布過濾後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淨後加清水適量煎至半熟瀝乾,與菊花汁混勻蒸熟,拌入適量酒麴,裝入瓦壇中,包好發酵,直到有甜味時即成。
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親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餡料(棗泥、花生仁、葡萄乾、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經和面、制酥、包餡後,將生坯拍成兩個片中間夾上各種果仁,然後上爐燒烤,即成外形美觀,色澤素雅的重陽花糕。
柿子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飯後食用,儘量少食柿皮。同時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螃蟹
老南京關於寒露的習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裝等。也有俗話說「寒露髮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曆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蒸食螃蟹最營養!用手捏住螃蟹兩排腿根處的大蓋兩側,然後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儘量刷乾淨再放在盛器裡;再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後,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至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時取出。
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減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時還可以滋潤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著的痰液,這樣很快就可以潤肺止咳,連呼吸都覺得非常順暢,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試試這個妙方吧。
寒露節氣習俗風俗盤點
吃花糕
寒露節氣一般與重陽節在時間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後,有吃花糕的習俗。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乾果。
觀紅葉
寒露節氣,北京市民有到香山賞紅葉的習俗。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溫催紅了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我國幅員遼闊,跨越緯度範圍比較大,各地的紅葉在遼闊的大地上呈現的時間是不同的。適合寒露觀紅葉的是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河以北。
登高
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逐漸地,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寒露登高習俗在北京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鬥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鬥蟋蟀兒的高潮期。蟋蟀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蟋蟀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節氣,炎熱已退,陽光和煦,正是出遊的好時節,人們紛紛外出賞花、吃螃蟹或釣魚。因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飲菊花酒
寒露節氣,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就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責任編輯: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