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是一個非常令人討厭的生物,尤其是雌性蚊子,在雌蚊子懷孕時期,它們會吸食人類以及動物的血液,但在吸血的過程中蚊子會將病菌從這個生物身上傳入下一個生物,導致生物患病。
既然如此,就有科學家在思考,是不是可以製造出一種蚊子,可以使它們生下來的後代永遠是雄性蚊子,這樣一來新出生的蚊子會因性別失衡而滅絕。
那麼,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上討論一下,這種蚊子究竟是否會被製造出來。
蚊子的性別開關
美國分子遺傳學家Adelman和他的同事對埃及伊蚊展開了研究,希望尋找到埃及伊蚊的性別基因。
他們找到了一個新基因,並將其命名為Nix基因,他們將這個基因注射到雌蚊的胚胎之中,過後不久發現有一大班雌蚊發育出了雄性器官。雖然該基因不能使所有的雌蚊都發育成雄性,但科學家表示,可以通過Nix基因讓埃及伊蚊雄多雌少,從而減少雌蚊數量,以達到控制蚊子數量的效果。
但是這項研究很難在實際中展開,原因很簡單,科學家不能為每一個蚊子胚胎做基因手術。但是科學家們認為,這項研究可以帶來一種新的策略:在人工環境下製造出一批只能生育雄性的蚊子,讓它們與自然界中的蚊子繁衍後代,直到該種群因性別失衡而滅絕。不過由於科學家還沒有弄清楚蚊子的性別開關究竟是哪幾個基因導致,所以這項技術實施起來還有難度。
再者,即使人類修改了這種基因,擁有這種基因的雄性能夠在自然環境下生存嗎?要知道,很多基因並不是只控制著一個性狀,很可能同時控制多個性狀。比如:有一種基因能夠導致鐮刀型貧血症,但是這種基因同時又可以抗瘧疾。
其次,如果人類修改了蚊子的基因,蚊子還能夠競爭過其他同性的蚊子嗎?我們知道,生物在求偶時,並不是只要異性對方都會接受,雌性往往會對雄性有所選擇,比如:雌孔雀在挑選配偶時,優先會選擇尾巴漂亮的雄性;雌鹿在挑選配偶時,會優先選擇角較大的雄性。達爾文將這種選擇叫做性選擇。
如果人類改變了蚊子的某個基因,而這個基因導致該蚊子不受異性的喜歡,那麼人類所做的一切都是白努力。
最後,即使修改基因之後的蚊子能夠與異性繁殖後代,但自然環境下,該基因很難快速擴展到整個種群之中。
實際上,除了這種策略之外,還有一種策略是:生物驅動。
生物驅動
生物驅動是指:將原本不屬於該生物的基因,移植到該生物體內,並通過人為驅動的方式將該基因迅速傳播到該種群。
科學家10年前就開始想,如果在蚊子的基因組裡裝上一些我們希望它們攜帶的基因,比如:不能傳播病毒的基因,不孕基因等,然後利用基因驅動系統將這些基因迅速擴散到整個種群,達到控制生物演化的目的。
從實驗室中的結果來看,這項實驗在昆蟲的基因組中確實是有可能的。但是科學家們沒有進行下一步的實驗。
主要原因是,我們修改了它們的基因之後,它們會演化成什麼樣的生物呢?我們人類真的有權利通過修改生物的基因來達到讓某個生物滅絕的目的嗎?
總結
毫無疑問的是,人類的科學技術會越來越發達,甚至能操控起上帝才具有的手術刀,人為修改生物基因,或者轉基因,催化生物演化。
然而現在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科學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如果我們真的要通過基因的手段去消滅某一個物種,那麼下一次我們會不會把這項技術應用於人體身上,比如:將人類的某個基因修改,以提升智力或者外貌。
當科學變得沒有邊界時,不僅會為地球上的生物帶來災難,也會為人類帶來威脅。
再者,當人類的科學技術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我們需要問自己:能做到不侵犯其他生物的權益嗎?雖然蚊子會傳播疾病,對人類而言屬於有害生物,但是我們憑什麼因為它們對人類有壞處,而去消滅它們,我們真的有這個權利嗎?
超級英雄蝙蝠俠之所以不殺小丑,是因為如果殺了小丑,就是凌駕於法律之上,這將會給更多人帶來災難。而我們如果通過基因手段消滅蚊子,也是凌駕於自然法則之上,或許也會給地球生物帶來更嚴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