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通常是指由於氣候乾旱、地面缺水等原因而形成的荒漠化地區,地表黃沙覆蓋,動植物稀少,空氣乾燥。
我國領土上分布著八大沙漠,分別是:塔克拉瑪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準噶爾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庫木塔格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據統計,中國沙漠面積達130萬平方公裡,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6%。近些年來,人們不斷意識到沙漠的存在所反映出來的生態問題和發展問題,為此,治理沙漠環境,恢復生態活力就成為了當下人與自然共存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自上個世紀以來,為恢復荒漠生命力,一直艱苦的不懈努力,期間也湧現出不少治沙人的傳奇故事。如今,中國的沙漠黃地已逐漸變成了生機綠地,而這樣難以置信的變化,也恰好在美國NASA衛星的觀察和拍攝下一一顯現,這不僅引發了國際關注,而且還被世界讚譽「中國奇蹟」。
那麼,我國在沙漠綠化的治理進程,具體都恢復了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全球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庫布齊沙漠

庫布齊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北部,面積約1.39萬平方公裡,是我國第七大沙漠,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沙漠。未治理之前,庫布齊的植被覆蓋率僅為1%,由於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庫布其沙漠被稱之為「死亡沙海」。現如今,這片沙海已經變成了「綠色之海」,綠化總面積達到6500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近16%,植被覆蓋率超過50%,野生動物也逐漸多樣。庫布其沙漠治理是生態治理的典範,堪稱是世界綠色奇蹟。
保水土,出良田的沙漠―毛烏素沙漠

毛烏素沙漠,又稱鄂爾多斯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處於陝西和內蒙古交界處,面積4.22萬平方公裡。寸草不生的大沙漠一度被稱為「壞水沙漠」。作為我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開展的地區之一,在榆林市的長期號召和努力下,現今30%沙漠區域已覆蓋了植物,80%的沙漠區域得到了成功治理,並在沙地上誕生了600畝良田,沙漠裡5000萬畝地水土壤不再流失。有網友稱,沙漠變成綠洲,可以說是逆天改命,這個了不起的壯舉,用信念譜寫了人定勝天!
灰棕漠土改善的沙漠―烏蘭布和沙漠

烏蘭布和沙漠地處黃河西岸,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位於內蒙古阿拉善地區。每年春天,受季風力的影響,烏蘭布和沙漠中的沙礫就會順著季風被吹飛至內蒙古高原地區,引起沙塵暴現象,空氣中瀰漫著無數塵埃。所幸的是,重慶交通大學研究團隊對土壤性質進行研究並取得了成果,該成果能夠使得鬆散的土壤顆粒在化學作用的反應下變得富有粘性,從而可以固定水分並保持土壤營養成分。因此,在此項研究成果應用下,如今的烏蘭布和沙漠種植出了3000多畝的綠色植物,森林覆蓋率達到了近16%。除此之外,眾所周知的阿里巴巴集團下的螞蟻森林,在阿拉善的治理項目上已經種植了5500多萬棵樹,保護了約4萬平方米的沙漠土地,這為該地區改善環境,防治風沙也同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治理最艱巨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
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盆地附近地區每年都會受到風沙的襲擾,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水分十分稀少,而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左右,採取植樹造林的方式成本之高,治理起來非常困難。因此,若要治理達到持續的效果,這將會是長達上百年的艱巨任務。目前,通過在沙漠邊緣種植大量的胡楊樹能夠起到隔絕風沙的效果,也基本能控制住沙漠的擴大趨勢,這也算是成功的一小步。
當前,國家每一年都向各大沙漠地區的治理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用來控制沙漠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劇的形勢。尤其是沙漠面積極廣、沙漠化嚴重、治理難度很大的地區,國家也都在積極地尋找和研發治理方案。當然,改善環境不只是針對沙漠,更重要的是防止沙漠化的意識和行動起來保護好森林植被。沙漠是環境氣候惡劣的結果,沙漠化則是森林植被受到破壞引起的,因此,國家在行動的同時人人也要行動起來,共同維護生態,保護環境,讓家園充滿眾多的綠色盎然和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