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男性不育,不得不說的是精液分析報告。臨床上,經常有這樣一些患者:他們拿著不合格的精液報告焦頭爛額,認為自己生育無望,不知如何是好。其實,男性「能不能生」不能單看精液結果,精液分析結果並不是唯一的判斷指標,故常常被誤讀。
目前,精液分析已經廣泛展開,並成為不育診斷的重要依據。然而,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要對精液分析結果過於執迷,因為精液質量改變多是非特異性的,除血精、圓頭精子等少數精子異常情況,精液改變的臨床意義有限,並不能因此給出病因診斷。我們都知道,男性不育並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個症狀描述,是許多不同異常的相同表現。精液分析描述的是物理徵象,不是病因診斷,精液質量提示的只是病情的嚴重性。無論精液質量是否正常,都應該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病史詢問及體檢,以發現性功能和其他病因。
精液結果可能預測生育潛能,卻並不能準確地判斷是否不育,只有當全部精子都存在某些功能缺陷或異常時才可確定,而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受孕過程中,真正需要受孕的精子,遠遠低於精液內的精子數量。精液射入陰道後,至少有一半的精液會流出,許多精子會因流出而喪失,大部分精子陷於膠凍樣的精液中,並被酸性的陰道分泌物所殺死,僅部分精子能到達宮頸口,進入宮頸黏膜後,能夠進入子宮內的精子大約只有1%。進入輸卵管的精子大約只有幾千個,而最後與卵子結合的精子只有一個,由此可見,真正進入受精過程的精子數量如此之少,因此,整體的精液評估報告並不是良好的生育預測指標。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精液分析結果本身也容易出現一些偏差,這其中包括精液的收集、射精的不充分,醫生的認識及化驗師的操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患者在實際取精過程中,由於環境不佳,比如敲門、噪音等各種幹擾;收集精液前醫護人員沒有給予患者足夠的注意事項提示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的幹擾,如酗酒、抽菸、精神壓力大,禁慾時間過長(一般建議禁慾3-7天)、休息不好、錯過最佳送檢時間等。以上各種因素,都會影響精液分析的結果,導致誤判。
生育也存在優劣互補的情況,如果夫妻某一方生殖能力很強,即使另一方生育能力存在一些問題,還是可能成功懷孕的。因此,男性在發現精液分析異常時,也不要心灰意冷,給自己的生育判「死刑」,而是應該和妻子到醫院做個全面檢查。
溫馨提醒:不育症是常見的問題,不育因素通常互相影響,有人形象地說:「不孕症經常和不育癥結婚。」往往一方有問題,另一方也存在問題。因此,臨床上強調夫妻同診同治,雙方不要互相指責和推諉責任。檢查一方存在明顯的影響生育因素,也不能表明對方完全正常,即使病因完全在男方,妻子也必須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