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1915年2月13日-1947年7月19日),緬甸獨立運動的領袖,是緬甸目前全國最大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總書記翁山蘇姬的父親,也是領導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抗擊日本佔領、爭取國家獨立的民族英雄,被緬甸人尊稱為國父。1947年7月19日,被緬甸愛國黨領袖吳素派來的殺手殺害。
昂山 - 名字
昂山將軍出生時取名為貌騰林,其兄名叫昂丹,故他父母后來將他改名為昂山;參加「我緬人協會」時改名為德欽昂山;昂山將軍的日本名字為緬田門義。在泰國首都曼谷時,「三十志士」名字前紛紛加上「波」,昂山將軍也不例外,他改名為波德查。在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事業中,他以「昂山將軍」之名而聞名遐邇。
昂山 - 生平
昂山將軍1915年2月13日出生在緬甸馬圭縣那卯鎮,信奉佛教。
學生時代
1922年昂山就讀於馬圭省那卯大法師吳多畢達主持的迪彬格亞寺廟,1928年在仁安羌市民族高中繼續深造,七年級獲政府學習獎和吳瑞柯獎,1932年十年級畢業,巴利語和緬文成績優異。
1932-1933學年中,進仰光大學學習,期間,進仰大業餘軍事組織學習過軍事知識。
1935-1936學年中,擔任仰大學生聯合會執委、宣傳部長,並擔任《歐威》雜誌編輯。該雜誌上曾登載一篇名為《地獄之狗無拘無束》的文章,英國殖民者追查作者,昂山拒絕說出作者姓名,1936年3月被學校開除3年。
1936年仰光大學第二次罷課鬥爭中,昂山是領導成員之一,是「全緬學生聯合會」的組建者之一;學生們複課後,昂山返回仰大繼續學習。
1936-1937學年中,擔任仰大學生聯合會副主席和全緬學生聯合會執委,並擔任「勃固宿舍樓聯誼讀書社」社長,1937年5月獲文學士學位。
1937年6月,全緬學生聯合會下設仰光大學法修改委員會,昂山是積極倡導者。
1937-1938學年中,昂山在仰大繼續學習法律,擔任仰大學生聯合會後補執委和全緬學生聯合會主席。
1938年年初,英國當局任命昂山為仰光大學法修改委員會委員。
1938-1939學年中,擔任仰大學生聯合會主席和全緬學生聯合會主席。
1938年8月暑假期間,昂山離開仰大,11月3日辭去兩聯合會主席職務。
1940年6月5日,在仰大行政管理機構當選為首屆仰大學生代表。
革命生涯
昂山的女兒翁山蘇姬昂山離開仰大後,1938年10月參加了德欽哥德邁領導的「我緬人協會」,從事政治活動,在「我緬人協會」總部執委會裡負責宣傳工作,1938年11月26日成為該協會秘書長。「1938年事件」中,昂山積極聲援,為此,1939年1月23日被英國當局逮捕,不久被擔保出獄。
1939年8月13日,在我緬人協會中,德欽昂山、德欽拉佩(又名波萊雅)、德欽登佩(又名吳登佩敏)、德欽巴罕和達塔先生等人發起成立了一個共產黨組織,
1939年8月15日秘密將緬甸共產黨組成核心黨,昂山將軍出任黨的總書記。
1939年10月1日成立「緬甸出路協會」,昂山擔任秘書長;1939年11月18日成立地下秘密組織,昂山負責與外國的聯絡工作。
1940年3月29日,昂山赴印度國民代表大會。
1940年6月1日,昂山在興實達縣日侖鎮進行反政府演講,興實達縣警察局長6月29日發布懸賞令捉拿昂山,賞金5緬元。該懸賞令當年8月20日被取消。德欽昂山為了不被英國當局逮捕,決定去國外尋求幫助。
1940年8月8日,昂山化名為唐龍祥,德銘拉棉化名唐蘇堂,乘一艘挪威籍海輪,從仰光出發,於8月24日抵達阿邁市所在的庫郎素島(KulangsuIsland);德欽昂山等人在阿邁市未能與中國共產黨取得聯繫,他們在阿邁市停留期間,國內的同志經過努力,與日本取得了聯繫。木上校邀請德欽昂山等人去日本,於是,1940年11月12日,昂山等人抵達日本。德欽昂山在日期間,與日方商討了緬甸獨立事業的綱領,之後,為與國內同仁商議此綱領,他於1941年3月3日乘一艘日本郵輪返回緬甸,就此綱領與人民革命黨成員進行了商議。
1941年3月10日,德欽昂山率領30志士中第一批人員德欽拉佩(又名波萊雅)、德欽巴姜(又名波拉揚)、德欽埃貌(又名波莫)、郭吞形(又名波仰奈)乘日本郵輪於1941年3月27日抵達日本。之後,他們於1941年4月赴日軍佔領下的中國的海南島,分別在海南島和臺灣學習軍事知識。之後,他們在泰國曼谷歃血為盟,於1941年12月27日組建了緬甸獨立軍,昂山任副總司令,指揮部隊向國內挺進,與英軍作戰。
1942年7月27日,解散緬甸獨立軍,組建緬甸國防軍,昂山任總司令,授上校軍銜,1943年3月晉升為少將。
1943年3月11日,應日本政府的邀請,昂山將軍與巴莫博士、登貌博士、德欽妙一道訪問日本。
1943年8月1日,緬甸組成新政府,昂山將軍出任國防部長。日本法西斯在緬甸統治壓迫緬甸人民,因此,昂山將軍準備領導人民大眾推翻日本法西斯的專政。
1944年8月4日至7日,昂山將軍在勃固市模範營與緬共代表德欽索、德欽丹東、德欽巴罕會談,決定成立反法西斯同盟,8月23日召集舉行了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大會。
1945年3月1日至3日,在位於仰光市甘多枝環城路與吳吞妙路角的昂山將軍的官邸商討制定了一系列反日本法西斯的革命計劃。3月27日,抗日武裝起義開始,昂山將軍任前線指揮部總指揮。
1945年5月16日,在密鐵拉市與英軍威廉斯利姆將軍會面,5月19日從密鐵拉市乘飛機返回仰光,8月12日出席緬軍高級將領會議,8月19日在雷都迎代表大會上擔任大會主席,同月被選為反法西斯同盟主席。
1945年9月7日,就緬甸軍隊方面的事情與英軍籤定了甘迪協議。東南亞盟軍總司令莫北丹建議昂山將軍出任副總檢查長一職,軍銜為準將。這樣,雖然昂山將軍捨不得放棄軍隊生涯,但為了緬甸的獨立事業,不得不於1945年10月27日辭去緬甸愛國軍(1945年9月7日改為此名)總司令一職而重新步入政界。緬甸總督多曼史密斯力邀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入閣,但由於該同盟提出的要求未得到滿足而拒絕入閣。該同盟在昂山將軍的領導下,依靠緬甸人民群眾的力量,繼續進行緬甸的獨立事業。
1945年12月1日,昂山將軍組織了人民同志軍,任總司令;
1946年元月,在反法西斯同盟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該同盟改名為反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將軍再次當選為主席。在緬甸總督多曼史密斯爵士統治期間,緬甸人民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國內局勢動蕩不安。當時,英國政府將多曼史密斯爵士召回英國,派胡巴楊斯爵士為新任總督。新總督邀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入閣。
1946年9月26日,昂山將軍任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同時在國防部和外交部任職。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入閣後,於1946年11月8日向英國政府提出在一年之內給予緬甸獨立的要求。為此,英國首相艾德禮先生於1946年12月20日宣布將邀請緬甸代表團赴英國下議院商討此事。
昂山將軍率領的緬甸代表團應邀前往英國,英國政府與代表團進行了會談,於1947年1月27日籤定了昂山——艾德禮協議。
昂山將軍為了將緬甸本部和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統一為一個整體,於1947年2月12日與少數民族首領們籤定了彬龍協議。1947年4月9日,在建國議會選舉中,昂山將軍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候選人的身份,在仰光選區參選,無競爭對手,當選為議員;參加了1947年5月19-23日舉行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預備會,在1947年6月16日舉行的建國議會會議中,就制定緬甸聯邦憲法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則。
去世
1947年7月19日,在部長會議室裡正舉行部長會議,昂山將軍被吳素派來的殺手殺害,其遺體於1948年4月11日從仰光市柔美裡大廈遷入烈士墓地安葬。
昂山 - 榮譽
1943年3月22日,在日本東京被授予日本天皇三級日升勳章和中等綬帶。
1944年9月4日,在仰光被授予日本天皇一級崇高瑰寶勳章。
1959年3月27日,鑑於昂山將軍為了緬甸獨立事業所作的貢獻,祖國為紀念一代偉人,特授予昂山將軍一級獨立紀念勳章。
昂山 - 紀念
1947年1月,昂山率代表團赴英進行談判,於1月21日籤訂了「昂山——艾德禮協定」。根據協定,緬甸成立了以昂山為首的臨時政府。但時隔不久,英方在「臨時政府成立1年後,緬甸將完全獨立」的條款上採取了搪塞的態度,並於7月19日製造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政治謀殺案,殺害了昂山和政府的其他六位部長。這一天,就定為緬甸的「烈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