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慧「遇見」兩會,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017年全國兩會,人工智慧使得媒體報導的「神器」再升級,不僅有高顏值還有高智商,從前沿科技走進實用,智能新聞機器人憑藉其聰慧、趣萌成為了亮眼的報導「新秀」。
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0家新聞媒體推出了13個智能新聞機器人產品或應用,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創新報導。人民網研究院梳理了新聞媒體智慧機器人的兩會應用情況以饗同好。
1、 光明日報融媒體中心「小明AI兩會」
類型:虛擬機器人
展示平臺:光明日報客戶端(底層工具欄的中心位置)
研發企業:三角獸科技(百度度秘、微軟小冰核心團隊組成)
技術原理:機器學習(大數據)、智能識圖、語音識別交互
據光明日報客戶端報導,為了實現智能識圖功能,「小明」學習了數萬張代表委員照片;為了解代表委員的履職情況,學習了40多萬篇兩會新聞報導。通過智能分析和數據挖掘,整理了29萬個詞彙,並從中挖掘出近5000個與兩會相關的關鍵詞,並據此整理出每一位代表委員的履職報告。
實現功能:
(1)日常語音交互問答
點擊小明AI圖標,首先進入的是普通的交互問答頁面,可以輸入文字、語音提問。
(2)兩會代表委員查詢
點擊「開始聊天」右邊的「+」,可以進入兩會代表委員查詢頁面。通過文字輸入、語音輸入代表委員名字,或者上傳一張代表委員照片,就可以獲得代表委員的人物信息、人物關係、關注領域、相關新聞、兩會熱點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人物關係和關注領域顯示最為突出,分別以圖譜和詞雲圖的形式展示。
如下圖,通過測試文字、圖片(可以手機拍照或上傳現有圖片)、語音輸入陳道明委員名稱,均能快速返回結果(加載時間約5秒左右)。
體驗評析:(1)問答資料庫建設不健全,沒有持續地學習、更新資料庫資料,一些問答不能返回正確結果。(2)兩會代表委員的圖片識別率較高。(3)人物關係標註簡單,沒有進一步解釋。(4)相關新聞、兩會熱點點擊瀏覽之後,無法回退到上一步頁面,瀏覽不便。
2、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小融」「小端」
類型:實體機器人(「小融」)、虛擬機器人(「小端」)
展示平臺: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廳、人民日報客戶端
研發企業:北京進化者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原理:機器學習(大數據)、語音識別交互、動作控制
實現功能:
(1)農曆雞年春節來臨之際,人民日報曾通過微博、微信、客戶端、人民網等平臺推出首款人工智慧機器人「小融」與網友互動。兩會期間,人民日報客戶端在兩會欄目上線兩會知識機器人「小端」(右下角顯示一個萌萌的小機器人圖標),用戶可以通過文字和語音交互提問獲得答案。
(2)兩會期間四個實體機器人「小融」進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廳,成為導覽、互動小助手,可以進行WI-FI登陸審核、互動聊天、會議提醒等。也能實時播報熱點輿情(包括「最受關注的話題」、「點擊最高的新聞」等),甚至和前方記者進行語音交互(前方記者通訊方式語音查詢——通過與小融語音交互,後方總指揮可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前方記者,提高兩會報導的協同作戰和溝通效率)。
體驗評析:(1)兩會知識機器人在線問答準確性尚可,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2)實體機器人「小融」目前受使用場景局限,提供的支持服務還比較簡單,並未對使用它的記者本身以及媒體採編流程實現深度相融、再造,在控制設備、投屏、數據抓取、深度學習和分析等方面需要實現更多業務場景的融合和創新。
3、新華社機器人「i思」、 「小新」
類型:實體機器人(「i思」)、虛擬機器人(「小新」)
展示平臺:機器人「i思」參與兩會會議現場採訪,在網站、客戶端、電視欄目等平臺上以短視頻、電視專題以及新媒體等方式播出。智能問答機器人「小新」在新華社客戶端底部工具欄設置入口。
研發企業:新華社音視頻部i思工作室聯合社外優秀技術團隊設計開發。其中機器人大腦由音視頻部與上海海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機器人硬體由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製造。
機器人「快筆小新」由新華社技術局研發。
技術原理:機器學習(大數據)、語音識別交互、動作控制
實現功能:
「i思」機器人【也被稱為愛思(「Inspire」)】以新華社見習記者的身份報導兩會,既可以在演播室與主持人、嘉賓互動,也可以出鏡報導採訪兩會代表委員。根據中國記協網的報導,「i思」目前已具有簡單採訪、聊天對話、代表委員信息查詢、天氣查詢、兩會知識測試等功能,還將開發兩會輿情、大數據智能分析等。 「i思跑兩會」系列節目,以短視頻、電視專題以及新媒體等方式播出,受眾可以通過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新華視點》《新華縱橫》電視欄目看到i思。目前黑龍江衛視每晚六點播出的《新華視點》欄目中,i思機器人還將以特約記者身份與主持人連線報導「兩會」。
機器人「快筆小新」,主要用於機器人寫稿。2015年11月8日上崗,在新華社體育部、經濟信息部和中國證券報使用。目前,新華社客戶端上推出的機器人「小新」主要實現智能問答功能,與用戶互動。
體驗評析:智能問答機器人作為資訊小助手功能還不完善,一些問題不能準確回答,還需要建設深度學習的資料庫。
4、深圳特區報「讀特」
類型:實體機器人
展示平臺:深圳特區報北京演播室、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代表團駐地
研發企業:深圳市城市漫步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原理:機器學習(大數據)、語音識別交互、人臉識別、動作控制
實現功能:
根據深圳特區報報導 ,「讀特」主要有以下功能
(1)語音交互問答:「兩會指的是哪『兩會』?」「兩會為什麼在三月召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要做些什麼?」機器人 「讀特」都能對答如流。
(2)可以採訪人大代表,還可以提供智能人臉識別,播報天氣等,同時具有雷射導航、紅外感應、人機互動、自主避障的功能。
體驗評析:無。
5、人民網-阿里雲ET機器人
類型:虛擬機器人
展示平臺:人民網「每日兩會熱點」專欄
研發企業:阿里雲
技術原理:深度學習、語義分析、文字轉語音
實現功能: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與人民網研究院聯合推出「每日兩會熱點」專欄。阿里雲研究中心攜手阿里雲ET機器人為公眾同步呈現「語音版」播報服務。
體驗評析:通過機器學習人類發音特徵,自動把文字內容轉換成語音。具有模仿真人聲音效果,此外語氣、切詞、停頓的把握非常準確,聽上去非常連貫。據阿里雲研究中心負責人介紹,如果獲得授權許可,阿里雲人工智慧ET還可以通過語料學習,模仿觀眾喜歡的明星、網紅、企業家的語音進行播報。
6、浙江衛視智慧機器人「小聰」
類型:實體機器人
展示平臺: 浙江衛視
研發企業:諸暨市藍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團隊
技術原理:語音交互、動作控制
實現功能:
在浙江衛視《E眼看兩會》節目中,智慧機器人「小聰」作為「機器人嘉賓主持」,與主持人親密互動。根據紹興網-紹興晚報報導, 當主持人何敏提問「今年全國兩會上哪些話題最受關注」,旁邊的「小聰」立刻回答出今年全國兩會網民最關注的前十個熱點話題。清脆的童音搭配靈活的肢體動作,「小聰」與主持人配合得相當默契,全程實現了人機互動、實景虛擬切換,增強播報時尚感。在兩會節目開始前,技術人員將網絡上最新的全國兩會信息錄入程序,並將播報內容整理錄入,根據場景與語言環境需要,編制機器人新的「肢體」動作程序。「小聰」是國內首款把語音聊天交互和運動能力合二為一的人形機器人,也是目前中國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採用步態算法行走的機器人。
該機器人研發者之一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形機器人實驗室的常琳博士介紹,「小聰」身上,設置有紅外距離、觸摸、碰撞、方向、人體紅外、光敏、溫溼度、顏色等傳感器,這是它能夠與主持人交互的基礎條件。其設計的智慧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走在全國前列的步態算法,配上這些傳感器和高精度強扭矩伺服舵機(機器人關節運動關鍵部件),「小聰」才能在主持人做出觸碰、靠近等行為時及時反應。
體驗評析:無
7、廣州日報機器人「阿同」和「阿樂」
類型:虛擬機器人
展示平臺: 廣州日報(寫稿機器人)、微信公眾號(對話機器人)
研發企業: (不詳)
技術原理: 大數據分析、語音交互
實現功能:
根據廣州日報3月11日報導, 「阿同」是以理性思維見長的「小帥哥」,他的強項就是分析政府工作報告,實現機器人寫稿,它的稱呼是「廣州日報全媒體機器人記者」。兩會前「阿同」已接受了半個月的兩會特訓,「閱讀」了過去四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以及兩高工作報告。政協大會開幕當天,「阿同」快速梳理完了政協工作報告,發現「發展」和「建設」連續四年排在熱詞榜前列。此後連續寫出了政府工作報告熱詞分析、外交部部長記者會熱點問題分析等多篇報導。
「阿樂」則定位為文科「小姑娘」,活潑外向,知識淵博,對於兩會的知識和新聞,不管問什麼都會耐心進行回答。在「廣州參考」微信公眾號上和廣大粉絲一見面,便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體驗評析:「阿同」機器人寫稿更多的是數據分析工作,此功能大多數數據分析系統都能解決,智能化程度較低。通過體驗,「阿樂」的問答結果基本與人民日報兩會知識機器人「小端」一致,說明兩者的底層資料庫相似。
8、河南廣電「飛象V仔」機器人
類型:實體機器人
展示平臺: 大象融媒兩會報導直播間
研發企業: (不詳)
技術原理:機器學習(大數據)、語音交互
實現功能:
(1)河南廣電全媒體·大象融媒推出首檔「原創」「互動」短視頻策劃節目《河南人@河南人》,將「飛象V仔」VR機器人與大象融媒新聞島數據聯絡分析,能夠篩選出當日網友關注話題的熱度和大數據。
(2)在新聞直播間與主持、嘉賓進行互動對話
體驗評析:無。
註:「飛象V仔」機器人官方宣傳是國內首臺VR機器人,但相關資料介紹中並沒有涉及VR功能。
9、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機器人「小寶」
類型:實體機器人
展示平臺:兩會現場
研發企業:深圳市打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保千裡集團子公司)
技術原理:機器學習(大數據)、語音交互、人臉識別
實現功能:
根據大公網報導,機器人「小寶」主要有以下功能
(1)語音識別交互
機器人「小寶」呈人形形態,身高84.9CM,全身無稜角,手感細膩圓滑,有16種擬人表情,搭載了機器人專用的作業系統ROS,擁有21項國際專利,語言能力非常強。今次兩會為了與港代表委員溝通交流,來京前它「苦練」粵語,目前不僅粵語流利,普通話、東北話、四川話也樣樣精通,在不同地區代表面前都能「談笑風生」。
(2)自動化新聞寫作
作為平臺型機器人,需要時還可以為「小寶」植入寫稿的APP。
(3)應用功能
「小寶」有三大應用功能:保鏢、秘書、管家。「保鏢」方面,它可以人臉識別、家庭布防、智能監控等等;秘書方面,它能來電提醒、高清會議、新聞快遞、天氣預報、分享暢聊、日程安排、語言交互;管家方面,則能擔任智能管家、生活顧問、遠程通話、生活記錄、醫療諮詢、家庭老師等多角色。
體驗評析:無。
10、南方都市報「小南」
類型:虛擬機器人
展示平臺:生成的報告在報紙、兩微一端發布(寫稿機器人)
研發企業: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技術原理:機器學習(大數據)
實現功能:
1月17日,南方都市報社寫稿機器人「小南」就正式上崗,並推出第一篇共300餘字的春運報導。兩會期間,開通了"兩會讀報"功能:3月4日起上崗,兩會期間每天關注南方都市報對2017年全國兩會的全媒體報導,分析追蹤每一篇專訪每一次直播,為讀者推薦熱點和爆款,解密南都新聞生產力。
體驗評析:無。
(責編:燕帥、宋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