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豔芬石頭畫。 林波 攝
中新網寧波7月8日電(記者 林波)精神抖擻的孔雀、風姿綽約的古典美人、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揚帆起航的船隻……在常人眼中普普通通的石頭,卻被浙江省寧波市「80後」「全職媽媽」鄔豔芬注入了神奇的魔力,經過她的構思、描繪,看似不起眼的石頭搖身一變,成為一幅幅精美的畫作。
鄔豔芬從小喜歡畫畫,但由於多種原因,並沒有系統學習過繪畫,畢業後從事了與文藝不沾邊的機械行業,「孩子出生後,我就辭去了工作,做一位『全職媽媽』,也就有了一些空閒時間。」
鄔豔芬石頭畫。 林波 攝
鄔豔芬與石頭畫結緣,來自一次偶然。
2017年,她為兒子報了繪畫興趣班,也正是在報名過程中初次接觸了石頭畫,「這些年雖無緣繪畫,但是看到畫作,心中總會產生別樣的情緒,可能是心之所向、心有所盼,我便和兒子一起報了興趣班。」
不同於油畫、國畫等,石頭畫是以石頭為原材料,用丙烯材質顏料作畫而成的繪畫作品。
「石頭畫上的色彩、紋理,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報班後,鄔豔芬便開始買畫材、撿石頭,並在全國各地購買各類石材,拿起畫筆進行構思創作,「一開始去小河邊撿石頭,尋找合適創作的原材料,現在則是到處『買買買』。」
如今的鄔豔芬,但凡出門就關註腳下的石頭,「看它們是否適合創作。」
鄔豔芬石頭畫。 林波 攝
鄔豔芬告訴記者,一幅完整的石頭畫,從選材、構圖、勾勒再到上色至全部完工,「少則幾天,有時十天半個月才能完成一個作品。」
「石頭是大自然的產物,有著不拘一格的造型,構思出適合石頭的畫作是石頭畫創作的難點之一。」鄔豔芬解釋道,在石頭上繪畫與在紙上繪畫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紙張可以人為生產,但石頭卻是自然的產物,每一塊石頭都有其獨特色彩和紋理,是不可複製的。」
拋去原材料的特殊性外,鄔豔芬解釋道,在石頭上畫畫的局限也較大,「石頭的面積比較小,所以更要考量繪畫的創意,在有限的空間進行無限的創作,這並非易事。」
如今,在鄔豔芬的收藏間書架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石頭畫,記錄著她的創路歷程,「這只是我創作的一部分,很多作品都放在老家。」
鄔豔芬表示,石頭畫不同於其他書作,重量較輕,石頭畫的重量輕則幾斤、重則有十幾斤,甚至上百斤,「所以我希望能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工作室,將我的作品放置在工作室內,讓石頭畫也成為一種大眾接受的繪畫方式。」
審視當下,從最初的簡單花鳥圖到如今的山水人物,在鄔豔芬的筆下,石頭畫被不斷賦予新的技法和內涵,「致敬歲月留下的痕跡,接下來計劃著將家鄉元素融入石頭畫之中,展現家鄉之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