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花朵「藍色光暈」招蜂採蜜 人類肉眼很難看見

2020-12-0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24日報導外媒稱,為了吸引蜜蜂,很多花採用一種有效方法:發出一種「藍色光暈」,雖然人的肉眼很難看見,但是卻可以吸引蜜蜂。

據法新社10月18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解釋說,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蟲能很容易地通過這種光暈發現花朵。光暈是由能散發光線的花瓣上的光紋形成,鮮花由此發出了能被昆蟲發現的可視信號。

這些微小的光紋體現出了某種「無序性」,也就是說其大小和分布在花朵與花朵之間、甚至在同一朵花上都不太一樣。研究人員分析了一系列開花植物,發現它們都有類似的「無序性」,而且都能產生從紫色到藍色這一色系的光暈。

為了測定這些光暈對蜜蜂的影響,研究人員製造了一些試驗樣品,有些可以散發出「藍色光暈」而其他的則不能,以便研究蜜蜂的相關行為。結果是,蜜蜂比較容易地發現了那些散發「藍色光暈」的樣品。

研究人員認為,花瓣上微小的「無序性」結構也許因開花植物的種類有所差異,但是都一致地進化出了能產生蜜蜂可見光暈的能力。

英國劍橋大學植物學系研究員、該項研究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貝弗利·格洛弗表示:「花瓣表面散發出的無序性光紋是能更好地吸引蜜蜂找到花朵的光學信號來源,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吃驚的發現。這種無序性似乎受到了進化的控制,並且最終起到了幫助花朵和蜜蜂溝通的作用。」

此前的研究曾表明,很多種蜜蜂容易被藍色和紫色吸引。劍橋大學化學系研究員、上述研究的另一位參與者西爾維婭·維尼奧利尼指出,「有很多植物在遺傳和生物化學方面沒有產生藍色色素的能力」,而造出藍色光暈是它們「吸引昆蟲的另外一種手段」。

相關焦點

  • 人類能用肉眼看見的那些星星,它們是否都在銀河系之內?
    那麼人類能用肉眼看到的這些星星都在銀河系範圍之內嗎?是的,它們都是處在銀河系範圍之內,而且大部分都是距離地球不超過1萬光年的能恆星。人類用肉眼能看見的星星都處在銀河系之內,但肉眼看看見的星系卻有可能處在銀河系之外,由於星系龐大,有的星系即使在銀河系之外,我們在地球上也是可以通過肉眼看見的,比如: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雲。其中三角座星系距離地球300萬光年,如此遠的距離,我們都能用肉眼看見,由此可見,這個星系有多麼龐大了,只比銀河系小一點。
  • 研究顯示:與鳥類相比,「人類簡直是色盲」
    美媒稱,研究顯示,蜂鳥能看見人類只能想像的顏色。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6月15日報導,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系助理教授瑪麗·卡斯韋爾·斯託達德說:「與鳥類和其他許多動物相比,人類簡直是色盲。」報導稱,人類眼睛裡面有三種對顏色敏感的錐形細胞,分別與紅色、綠色和藍色光的波長相適應,但鳥類還有對紫外線敏感的第四種錐形細胞。
  • 美麗花朵裡的殘酷世界
    美麗的殘酷,花朵裡的昆蟲世界!人人都喜歡與美麗純潔的鮮花相伴,可是,在昆蟲學家的眼中,再美麗的花朵,也不過只是昆蟲們的家園住宅而已。他在文章裡披露了研究成果。原來,看上去美麗純潔的花朵裡,其實隱藏著大量的昆蟲。各種飛蛾,蝴蝶和毛毛蟲之類都悄無聲息的生活在花朵裡!大量寄生的蟲、掠食動物、食腐類動物都在花朵裡愉快的玩耍和生存,花朵裡果實的萌芽就是它們的營養來源。大家熟悉的蝴蝶就是在花朵裡養育了自己的幼蟲。大家熟悉的吐絲的蠶寶寶的大部分親戚也都是寄生在花朵裡。這些幼蟲很微小,有時候肉眼很難看見,在顯微鏡下才露出真容!
  • 花朵能「聽見」蜜蜂的嗡嗡聲嗎
    春天,花朵盛開,充滿生機。走進大自然,看一看盛開的花朵,你知道開花植物的演化,以及藏在花朵中的秘密嗎?花朵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大約在1.3億年前,也就是白堊紀時期。植物學家稱開花植物為被子植物,這個詞來自希臘語,意思是「容器」和「種子」。
  • 世界最美的藍色花朵,花語一生難忘!
    藍色的花朵總有一種別樣的妖嬈和神秘,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世界最美的藍色花朵,以及它們讓人一生難忘的花語。藍色鳶尾,花語:精緻的美麗,可是易碎且易逝。藍色彼岸花,佛經記載:「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
  • 蟎蟲是一種肉眼不容易看見的害蟲
    蟎蟲是一種肉眼不容易看見的害蟲,其接觸或叮咬皮膚後會引起急性皮炎,蟎蟲導致的過敏性皮炎是由蟎蟲叮咬或接觸其分泌物引起的皮炎。對於本病,最主要還是殺蟎,蟎蟲非常難去除,因為它也同時存在於室內和身上,一般方法很難同時兩頭兼顧。用三滴電熱殺蟎液是個不錯的辦法,你只須插上電,關閉門窗用幾晚,就能殺光身上和室內的蟎蟲。
  • 尋找生命中的「藍色花朵」
    他寫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小說,書中的主人公海因利希一心一意找尋他曾經夢中見到、渴望已久的「藍色花朵」,以此紀念他十五歲零四天就早逝的未婚妻。其實,真愛就像諾瓦裡斯夢中的藍色花朵一般不可捉摸、遙不可及。這次聚會,許多同學丟開繁忙的工作,從大江南北、從天涯海角,不遠千裡雲集而來,我想就是為了觸摸我們各自心中那朵「藍色的小花」。這朵小花他處無可尋覓。
  • 狗狗真的能看見人類看不到的東西嗎?
    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它陪伴人類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訓練狗狗讓它們輔助自己進行一些高強度活動。狗狗身上有很多優點是人類比不上的,首先它比人類要跑得快,如果你不信有機會你去追趕一條狗狗除非你是劉翔要不然把你累個半死你也追不上,其次是狗狗的嗅覺也要比人類強而且強的不是一星半點,據研究表明狗狗的嗅覺是人類的1200倍,它們嗅覺之強在動物界稱第二的話沒誰敢稱第一,它們可以通過嗅覺辨別食物,無論離家多遠狗狗們都可以通過自身超強的嗅覺精準無誤的找回回家的路。
  • 光暈開發主管致歉 重製版錯誤不會在新作上演
    《光暈:士官長合集》本來是玩家萬眾期待的經典光暈系列遊戲高清重製版合輯,但是由於不計其數的Bug,以及糟糕的在線多人模式體驗,使得不少玩家感到非 常失望。新內容的缺失很難讓玩家承認其為合格的Xbox One作品,玩家大呼炒冷飯也要有誠意啊。
  • 假如肉眼可以看見所有光波,那麼我們眼中的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雖然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但是有些東西我們經常接觸但是就是怎麼也看不到,如光。假如我們人類可以看見光,那將會是怎樣的場景呢?我們知道電磁波的波長跨度是從萬分之一納米到千米,即使是這樣,我們人類所能看到的範圍是380nm~780nm的波長段,為什麼我們人類只能看得到這個範圍呢?其實這完全是進化的結果,也是自然界為生物生存的最優解。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雖然快速發展的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人類文明實現了質的飛躍,但是快速發展的工業,也給地球的生態帶來了不斷的破壞。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在人類最頭疼的問題,如果生態惡化得不到有效控制,再過幾百年,地球生態就有可能徹底崩潰,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在眾多的環境汙染中,白色汙染是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一類汙染。
  • 宇宙中「可怕」的存在,人類肉眼看不到,但佔宇宙大部分空間!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科幻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宇宙中「可怕」的存在,人類肉眼看不到,但佔宇宙大部分空間!宇宙中「可怕」的存在,人類肉眼看不到,但佔宇宙大部分空間,這種物質也就是科學家所說的暗物質,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宇宙當中才會藏著這麼多神秘的氣息。比如說宇宙當中存在著數萬億顆恆星,並且這種事情也是非常正常的,然而當這些恆星全部都加起來,也不如宇宙當中的暗物質多。
  • 最新研究發現:狗眼中人類行動均為慢動作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9日發表題為《狗看我們行動都是慢動作:研究發現,動物腦部處理視覺信息比人類快》的報導。報導稱,動物的形狀和大小各種各樣,而目前科學家已經揭示了它們的外形對其感知移動物體有什麼影響。
  • 夏天養這5種開藍色花朵植物,每一種都讓人著迷!
    藍色,被稱為治癒的顏色,如果家裡養有幾盆開有藍色小花的植物,會不會感覺心情瞬間好很多,不妨試試看吧!1、藍雪花如果你喜歡開藍色花朵的植物,那藍雪花絕對是不二之選,在夏秋季節能夠開出特別燦爛的花朵,它的花色都是天藍色的,且花量極多,能開成一大片,很適合布置在院子裡。它非常耐高溫,非常耐熱,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就長得特別好,還很少病蟲害,但冬天要注意防寒。
  • 外媒:研究稱人類能夠解讀黑猩猩叫聲
    參考消息網6月17日報導據法新社6月16日報導,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將於當地時間6月17日發表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表明,人類能夠根據黑猩猩的叫聲分辨出它是在遭遇攻擊、發現食物還是撓痒痒。研究的聯合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學專家蘿扎·卡米洛格呂解釋說:「我們首次證明,人類可以根據其他物種發出的聲音推斷出這些發聲是在何種行為背景下產生的。」報導稱,為了得出這些結論,研究員們讓近3500個不是黑猩猩專家的人聽66隻黑猩猩的150個聲音,然後判斷黑猩猩的發聲背景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是放鬆的還是受刺激的。
  • 蜂鳥能看到人類看不到的東西,研究發現,它連紫外線都能看得到
    根據《參考消息》6月26日報導,近日一項研究表明,我們人類雖然能夠看到數百萬種顏色,但是這些顏色並不是全部,而相對我們人類來說,蜂鳥這一生物所看到的顏色遠比我們人類多得多,甚至是在人類所看到的顏色基礎上,還高達數百萬種。這主要取決於這一生物的一項功能。
  • 研究稱:鬥牛犬的螺旋尾巴與人類遺傳疾病有關
    Moxie,一隻3歲的法國鬥牛犬,參加了一項關於螺旋尾犬種(鬥牛犬、法國鬥牛犬和波士頓梗犬)遺傳學的研究。這些狗中的常見突變類似於罕見的人類疾病Robinow症候群的遺傳變化。現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這些狗外形的遺傳基礎,並將其與人類罕見的遺傳症候群聯繫了起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獸醫學院的Danika Bannasch教授說,鬥牛犬、法國鬥牛犬和波士頓梗犬並不是唯一頭部短而寬的狗,但它們的確具有其他品種的狗所沒有的另一種特徵:短而扭曲的尾巴或者叫作「螺旋尾巴」。她說,這三個品種的狗都缺乏構成尾骨的椎骨。
  • 研究稱冰河時代史前動物滅絕為人類所致
    這項最新國際性研究報告發現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巨型袋鼠直到早期人類出現才滅絕,並將早期人類作為相繼發生的百萬動物群滅絕的罪魁禍首。使用最新的放射性碳和發光探測技術,研究小組能夠探測到更精確的百萬動物群殘骸化石的年代,該結果顯示許多物種一直倖存至4.1萬年前,這要比之前所認為的晚一些,同時當早期人類出現之後的2000年,這些物種才出現滅絕。
  • 研究稱鬥牛犬的螺旋尾巴與人類遺傳疾病有關
    研究人員對100隻狗的全基因組——整個DNA序列進行了測序。這100隻狗包含10隻螺旋尾巴犬種。所有參與的狗都是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獸醫醫學教學醫院看到的私人寵物,其主人同意參與研究。為了發現與螺旋尾巴犬種相關的變化,研究生Tamer Mansour和Katherine Lucot以及獸醫學和基因組中心副教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