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農信:助力解決中國農村金融服務供給與需求矛盾

2021-01-08 中國周刊

農村振興戰略既是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選擇,又是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舉措。從目前來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依然不平衡,擺在眼前的是加快農村農村金融制度的創新。2019年12月4日,由中和農信主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的「中國農村農村金融服務供給與需求研究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辦,共同討論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問題。

 

中國農村金融服務供給與需求研究報告發布會現場

在「中國農村金融服務供給與需求研究報告」發布會現場,專家們一致認為現在中國農村金融領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供給側無法滿足農戶日益增長和千變萬化的金融服務需要,而在供給側最核心和最主要的矛盾是金融牌照供給不足。在這一點上,中和農信作為一直紮根於農村,始終服務於縣域內中低收入群體的金融服務機構來說,一直致力於為其量身定製以小額信貸為主的多元化金融服務產品。中和農信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能夠很好地解決農戶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大限度上精準匹配農戶需求。

中和農信提供的小額信貸服務,背後的邏輯是普惠。小額信貸為無法從正規銀行獲得貸款的農戶提供服務,對正規銀行信貸形成了重要的補充。其次,小額信貸在給予農戶信貸支持的同時,幫助農戶獲得信用記錄,完成由「信用白戶」到「信用畢業」的過程,降低了中低收入、中低資產、低社會資本的農戶獲得正規信貸的門檻,改善了農戶的融資能力。最後,小額信貸的特殊信貸合約形成了與正規銀行迥異的客戶篩選機制,能夠為農戶提供更為靈活的貸款方式,如規模更小、期限更短、時間更快等,這是小貸信貸益貧普惠的重要理論機制。

中和農信一直倡導「負責任的金融」理念,積極投身於中國農村金融的建設中。在為農戶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秉承「打通農村金融最後一百米」的使命,注重客戶保護與賦能,提升客戶的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為農戶普及金融知識、進行生產技術培訓等,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體現出「負責任的金融」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來源:中訊財經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

相關焦點

  • 北京銀行攜手中和農信 打通農村金融扶貧的最後一百米
    如今,小額信貸扶貧在中國呈現了多樣化的格局,公益性機構與商業性機構並存、銀行機構與非銀行機構並存、大機構與小機構並存、非政府組織(NGO)與正規金融機構並存,他們相互補充,互為助力,共同構築了中國金融扶貧大平臺。  其中,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和農信)是中國NGO小額信貸扶貧發展的典範,經過20餘年的探索,為中國金融扶貧做出了傑出貢獻。
  • 螞蟻金服強勢入股中和農信,公益會變味嗎?
    「中和農信解決的是一個社會供給問題。在農村,因自然環境、生活狀況、社會地位等原因,農戶獲取商業資本能力很弱。通過公益組織前期摸索後,再引入商業資本,這是一種公益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劉冬文說,「從中和農信角度講,基本實現了商業可持續性,農民貸款現在確實容易了。」 對於螞蟻金服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中和農信,劉冬文表示,這使得以公益使命存在的中和農信的治理結構有了很大提升。
  • 中和農信:重視「中和金服」APP生態環境,鞏固「數位化戰略」
    過去幾十年,我國新農村建設戰略促進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其中,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是有效配置金融資源,引導資金流向農村,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促進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小額貸款公司的出現改善了農村金融的供給環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中和農信第12家小貸公司獲準籌建
    近日,山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文批覆,同意籌建山西中和農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小貸)。這是由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的第12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金為人民幣2億元。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關於調整小額貸款公司有關監管規定的通知》指出,註冊資本在2億元(含)以上的小額貸款公司,經公司註冊地和業務開展地區市主管部門備案,可跨市域設立分支機構或開展業務。未來,山西小貸在各市備案後,可在山西全省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 螞蟻金服 入股公益性小貸機構中和農信
    記者日前從中和農信獲悉,該機構獲得螞蟻金服、國際金融公司(IFC)和天天向上基金的戰略投資,螞蟻金服成為繼中國扶貧基金會之後的第二大股東。本次螞蟻金服入股中和農信後,雙方將在渠道、風控、資金、大數據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共同為廣大農村地區用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將小額信貸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服務全面升級。
  • 中和農信:一家專注農村草根金融的社會企業
    小王所在的單位是一家專門為農村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的企業,名字叫中和農信。他是中和農信在達茂分支機構的一名信貸員。 上午11點,信貸員小王來到蘇步登其其格家,她看著小王拿著手機拍照忙碌著。很快,小王告訴她和另外兩個蒙古族大姐,她們這組貸款申請手續已經辦好了,蘇步登其其格是小組長,438570就是她們這組貸款的編號。
  • 中和農信全國分支機構突破200家
    記者最新獲悉的數據顯示,由中國最大的扶貧公益組織——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成立的中和農信項目有限公司自1996年試點以來,目前全國分支機構已經突破200家,累計放款170多億元,支持了超過300萬農村百姓,為中國的扶貧開發事業提供了有力補充。
  • 【脫貧摘帽進行時】中和農信第一筆扶貧貸款 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
    中和農信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成立,深耕農村金融。2014年成立平江辦事處,解決了我縣農村群眾貸款難的問題。虹橋鎮東安村村民湯興汪便是中和農信湖南小貸平江辦事處發放貸款的第一個客戶。
  • TPG 領投「中和農信」C 輪 6 億元融資,想打通農村金融的最後一百米
    主營業務包括:為不能充分享受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農村中低收入群體,量身定製小額信貸,保險,投資和電商等多方位服務,幫助他們發展產業,增加收入,過上更好的生活。發源於國務院扶貧辦於 1996 年實施的一個公益項目,「中和農信」於 2008 年在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的支持下,轉型為市場化運營,至今已運營二十餘年的時間。
  • 中和農信創新業務平臺 中和農服迎來「優等生」
    這也是今年春耕疫情形勢之下中和農信旗下的創新業務平臺——中和農服第一批客戶交出的「答卷」,這批客戶取得如此優秀成績,儼然是客戶中的「優等生」代表。 據了解,中和農服是中和農信旗下為農民提供產、供、銷、學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該平臺旨在為廣大種養殖農戶及小微經營者提供農資供應鏈、技術培訓、農產品上行、數據支持與信息諮詢等服務,助力廣大農村百姓節本增收,發展生產。
  • 中和農信:穿越風雪 只為將平價農資送到家
    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和農信內蒙古小貸業務覆蓋內蒙古自治區79個縣、旗以及自治區金融辦批准的市區,累計發放小額貸款71萬筆、125億元。秉承為農服務,為民造福的理念,2019年中和農信內蒙小貸在小額信貸等金融服務的基礎上,新增了農資貸、飼料貸、訂單農業等服務項目,以資金、農資、技術、銷售等全方位扶持農戶可持續發展。
  • 中國扶貧基金會轉讓中和農信10%股權 螞蟻金服將成第一大股東
    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網站掛牌項目信息顯示,中國扶貧基金會擬以2.325億元的價格轉讓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和農信)10%股權,目前正在公開掛牌徵集意向受讓方,項目發布公告期為2018年8月23日~9月5日。
  • 中和農信甘肅小貸累計提供貸款38.5億元
    榆中縣園子岔鄉的農戶金家海種植百合,遇到資金周轉困難,中和農信甘肅小貸榆中營業部客戶經理黃彥平登門服務,為他 " 雪中送炭 "。金家海說,這是一場 " 及時雨 "。2019 年的時候,還是在中和農信貸款 5 萬元買了百合種子和化肥,今年繼續貸款 5 萬元,是為了用來擴大百合的種植面積,只有種植面積上去了,形成了規模,才能賺錢。" 金家海說。如今,他家百合種植面積達到了 36 畝,豐收在望,一家人深深鬆了一口氣。中和農信,是一家紮根農村的小微金融服務機構。目前,中和農信的業務已經覆蓋到全國 376 個縣 10 萬多個村莊。
  • 評論:發展綠色金融 高效助力「碳中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評論丨發展綠色金融,高效助力「碳中和」郭伯威(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出「以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 青島農商銀行:「農金通」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農金通」是安裝在固定場所為農民辦理規定業務需求的一種新型支農金融服務設備。它的外形像一個桌上型電腦,佔地面積不大。與ATM機不同的是,「農金通」沒有裝鈔機和驗鈔功能,除屏幕外,還設有銀行卡存摺刷磁處和密碼鍵盤。就是這麼一臺外表並不起眼的自助機具,卻帶給島城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革命性的變化,真正實現了金融基礎服務向「最後一公裡」的下沉延伸。
  • 中和農信6家駐聊分公司揭牌
    □記者 孫亞飛 報導  本報聊城訊 3月14日上午,中國扶貧基金會所屬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東昌府、臨清、陽穀、東阿、茌平、高唐6家分公司在聊城市舉行集中揭牌儀式。   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專門負責小額信貸扶貧試點項目的實施與管理。
  • 達夢資料庫,以自主原創技術助力新金融科技
    會議期間,我國資料庫解決方案領軍企業武漢達夢資料庫有限公司發布了達夢資料庫金融信創解決方案,並分享了從傳統資料庫向國產資料庫的遷移之道。 經過多年的信息化、數位化轉型實踐,目前很多行業用戶的業務系統已經成熟穩定運行多年,但是,國產資料庫怎麼上?針對一些用戶存在的各種疑惑,達夢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 四川農信2021年校園招聘公告發布
    四川農信2021年校園招聘公告↓↓↓一、企業介紹四川農信是服務「三農」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系統,已經走過70年的改革與發展歷程,成為四川省規模最大的銀行業金融系統。截至目前,四川農信有99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4萬多名幹部員工,資產規模達到1.5萬億元,是全省金融行業不可替代的、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重要金融系統。
  • 八堡村有了金融「魔法棒」
    如何根據農業、農村、農戶的新特點滿足其對金融服務與金融機構的新期待和新需求,是基層金融機構必須解答的問題。王增懷給出的答案是,一方面要深化農業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確保「普通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