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很多有趣的俗語,往往用最樸素的語言描述真理。比如說「人怕理,馬怕鞭」「老人不講古,後生會失譜」等等,這些俗語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同時這些道理也是值得推敲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俗語非常有趣「兔子不吃窩邊草」
這個俗語很好理解,兔子如果把窩邊草吃了那麼就會暴露自己。但是這句話的下一句是什麼呢?我看網上有很多答案,其中有不少是「天涯何處無芳草」「近水樓臺先得月」「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是這些俗語都是不對的?那麼要想知道這個俗語的下半部分就要弄清他的出處。
這句話和清朝末年的紅頂商人胡雪巖有關,胡雪巖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富翁。他通過白手起家,到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御賜黃馬褂只用了短短二十多年。可見這個人是經商又道。除此之外胡雪巖跟著左宗棠還稱為朝中的大官。
胡雪巖這個人仗義疏財,結交朋友重情義。又一次朋友有難找到了胡雪巖,希望胡雪巖能夠照顧妻女。但是這個朋友有些擔心胡雪巖會出現不軌的行為。所以就旁敲側擊胡雪巖。胡雪巖當然懂得朋友不放心什麼,於是便說「你放心,『兔子不吃窩邊草』,要有這個心思,我也不會叫胡雪巖。」
朋友放心地離開了胡雪巖,從此一去不復返,不只是生是死。而朋友的妻女和胡雪巖住在一起日久生情。漸漸地便忘記了朋友的囑託。最後胡雪巖還是娶了朋友的妻子為小妾。因此後人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來調侃胡雪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