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以前有個很火的電視劇《雙面膠》嗎?裡面的女主角抱著孩子讓孩子叫「媽媽」時,孩子回應總是「奶奶」,最後甚至冒出一句「媽媽,壞!」來。
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看似順理成章的過程,實則並非偶然。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每一個神眼,每一次發音都牽絆著父母的心。第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奶奶」,裡面暗含了多少心酸與幸福,或者是失落?
01小寶貝第一聲叫的竟然是「爸爸」
難道跟我不親嗎?
身邊好多家長反應,自家寶寶的第一聲喊的居然是「爸爸」。媽媽內心PS:難道寶寶跟我不親嗎?
在全世界所有語言中,mama的發音比較一致,而baba發音相對豐富,包括baba,dada,papa等。爸爸的第一個字母是【b】,媽媽的第一個字母是【m】,爸爸的發音是塞音,寶寶發音是不需要氣流振動聲帶。
而媽媽的發音是鼻音,發音時不僅需要振動聲音,還要從鼻腔部位通過。
因此,對於小寶寶來說相對而言,「爸爸」發音更簡單一些,所以很多寶寶即便不是爸爸帶大的,第一聲喊的卻是【baba】,這並不足為奇,媽媽們也不必為此失落。
先叫爸爸的家庭更幸福
雖然爸爸發音簡單,無論是出於喜愛爸爸還是無意發音,爸爸聽到都會非常高興。側面也說明媽媽經常教寶寶喊爸爸,或爸爸經常陪伴寶寶。
第一聲叫爸爸,爸爸的責任感會更強,更能體諒媽媽的辛苦,對寶寶的關注度也會更高,這樣爸爸能抽出時間帶孩子,媽媽自然會更輕鬆一些,因此家庭感更幸福。
02孩子第一聲叫誰的決定因素
發音的影響
前面也提到過【b】比【m】更好發言一些,因此寶寶能更快學會喊爸爸。這能斷定先叫爸爸的寶寶,比先叫媽媽的寶寶更聰明嗎?NO!
只能說明早期語言環境前者更優一些,寶寶真正的語言環境受到眾多因素影響,包括家庭因素,開口說話早晚等。
環境會影響寶寶最先叫誰
回到文章開頭,《雙面膠》裡的寶寶為何第一聲叫的是奶奶,那是因為寶寶的語言環境的原因。可能奶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停的重複「叫奶奶」等話,因此形成了寶寶早期的記憶。
這也是寶寶發音過程中語言環境因素影響,在寶寶語言早期會喃喃自語的時候,其實寶寶就已經開始語言發育,這時的任何聲音都可以影響到寶寶的第一聲喊誰。
並不建議第一聲喊的是奶奶,因為身邊很多孩子在與奶奶生活之後,與家長產生生疏。如果條件允許,媽媽還是最好陪伴寶寶成長。
外界應激反應
這種情況見於寶寶情緒受到外界影響後,比如寶寶晚上沒有睡好,白天必然會焦慮,這時可能會聽到寶寶喃喃自語「媽媽….」的聲音,或者「爸爸」之類的含糊叫法。其實這並不是寶寶真正意義上叫人,只是無意間的發音罷了。
03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快又好
多看:培養觀察力
平時多帶寶寶下樓接觸生活裡的人和物,才能調動寶寶的好奇心,這樣才能讓寶寶產生說話的欲望。當寶寶世界裡充滿好奇以後,即便是一個小貓小狗這樣平淡無奇的事物,在他們的眼裡也充滿驚奇。
細心的家長多帶寶寶出去接觸大自然,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同時調動他們的感知能力,這些均可以為日後開口說話打下基礎。新手家長如果不知道如何訓練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入手一些啟蒙早教親子書籍,科學養育必備。
多聽: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父母平時可以多對寶寶說話,同時也讓寶寶傾聽別人說話或者其他大自然的聲音:
如音樂、大自然的風聲、故事、雨聲、甚至鳥叫聲,邊讓寶寶聽邊給寶寶解釋「這是什麼」,這些行為都能讓寶寶熟悉某一種聲音,利於寶寶早點開口說話。
多模仿:例如學小動物叫
在教寶寶學說話時,媽媽可以多帶寶寶玩一些類似於躲貓貓或者是模仿小動物的遊戲。
在遊戲中寶寶對媽媽豐富的表情變化的觀察和對媽媽動作和語言的模仿,都能夠為寶寶進一步的語言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04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快又好
無論寶寶最先開口叫的是誰,對家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因為孩子從這一刻起已經開始講話,也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小的轉折點。都是值得開心的一件事。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