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是「爸爸」「媽媽」「奶奶」,並非偶然

2021-01-07 天天話育兒

大家還記得以前有個很火的電視劇《雙面膠》嗎?裡面的女主角抱著孩子讓孩子叫「媽媽」時,孩子回應總是「奶奶」,最後甚至冒出一句「媽媽,壞!」來。

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看似順理成章的過程,實則並非偶然。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每一個神眼,每一次發音都牽絆著父母的心。第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奶奶」,裡面暗含了多少心酸與幸福,或者是失落?

01小寶貝第一聲叫的竟然是「爸爸」

難道跟我不親嗎?

身邊好多家長反應,自家寶寶的第一聲喊的居然是「爸爸」。媽媽內心PS:難道寶寶跟我不親嗎?

在全世界所有語言中,mama的發音比較一致,而baba發音相對豐富,包括baba,dada,papa等。爸爸的第一個字母是【b】,媽媽的第一個字母是【m】,爸爸的發音是塞音,寶寶發音是不需要氣流振動聲帶。

而媽媽的發音是鼻音,發音時不僅需要振動聲音,還要從鼻腔部位通過。

因此,對於小寶寶來說相對而言,「爸爸」發音更簡單一些,所以很多寶寶即便不是爸爸帶大的,第一聲喊的卻是【baba】,這並不足為奇,媽媽們也不必為此失落。

先叫爸爸的家庭更幸福

雖然爸爸發音簡單,無論是出於喜愛爸爸還是無意發音,爸爸聽到都會非常高興。側面也說明媽媽經常教寶寶喊爸爸,或爸爸經常陪伴寶寶。

第一聲叫爸爸,爸爸的責任感會更強,更能體諒媽媽的辛苦,對寶寶的關注度也會更高,這樣爸爸能抽出時間帶孩子,媽媽自然會更輕鬆一些,因此家庭感更幸福。

02孩子第一聲叫誰的決定因素

發音的影響

前面也提到過【b】比【m】更好發言一些,因此寶寶能更快學會喊爸爸。這能斷定先叫爸爸的寶寶,比先叫媽媽的寶寶更聰明嗎?NO!

只能說明早期語言環境前者更優一些,寶寶真正的語言環境受到眾多因素影響,包括家庭因素,開口說話早晚等。

環境會影響寶寶最先叫誰

回到文章開頭,《雙面膠》裡的寶寶為何第一聲叫的是奶奶,那是因為寶寶的語言環境的原因。可能奶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停的重複「叫奶奶」等話,因此形成了寶寶早期的記憶。

這也是寶寶發音過程中語言環境因素影響,在寶寶語言早期會喃喃自語的時候,其實寶寶就已經開始語言發育,這時的任何聲音都可以影響到寶寶的第一聲喊誰。

並不建議第一聲喊的是奶奶,因為身邊很多孩子在與奶奶生活之後,與家長產生生疏。如果條件允許,媽媽還是最好陪伴寶寶成長。

外界應激反應

這種情況見於寶寶情緒受到外界影響後,比如寶寶晚上沒有睡好,白天必然會焦慮,這時可能會聽到寶寶喃喃自語「媽媽….」的聲音,或者「爸爸」之類的含糊叫法。其實這並不是寶寶真正意義上叫人,只是無意間的發音罷了。

03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快又好

多看:培養觀察力

平時多帶寶寶下樓接觸生活裡的人和物,才能調動寶寶的好奇心,這樣才能讓寶寶產生說話的欲望。當寶寶世界裡充滿好奇以後,即便是一個小貓小狗這樣平淡無奇的事物,在他們的眼裡也充滿驚奇。

細心的家長多帶寶寶出去接觸大自然,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同時調動他們的感知能力,這些均可以為日後開口說話打下基礎。新手家長如果不知道如何訓練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入手一些啟蒙早教親子書籍,科學養育必備。

多聽: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父母平時可以多對寶寶說話,同時也讓寶寶傾聽別人說話或者其他大自然的聲音:

如音樂、大自然的風聲、故事、雨聲、甚至鳥叫聲,邊讓寶寶聽邊給寶寶解釋「這是什麼」,這些行為都能讓寶寶熟悉某一種聲音,利於寶寶早點開口說話。

多模仿:例如學小動物叫

在教寶寶學說話時,媽媽可以多帶寶寶玩一些類似於躲貓貓或者是模仿小動物的遊戲。

在遊戲中寶寶對媽媽豐富的表情變化的觀察和對媽媽動作和語言的模仿,都能夠為寶寶進一步的語言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04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快又好

無論寶寶最先開口叫的是誰,對家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因為孩子從這一刻起已經開始講話,也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小的轉折點。都是值得開心的一件事。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相關焦點

  • 寶寶幾個月開始會叫爸爸媽媽?先叫爸爸還是媽媽?
    當寶寶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的時候,所有爸爸媽媽瞬間覺得心都融化了,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我的寶寶會叫「爸爸」「媽媽」了,她多可愛、多漂亮呀!為了他傾盡所有都願意!其實很多寶寶第一次叫「」爸爸「媽媽」時 她並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也並沒有所指,他只是單純的在發「baba」"mama"的音而已。當孩子發現他在發「ba」「ma」的音時,身邊的人會表現出非常驚喜和愉悅的表情,這會鼓勵他繼續嘗試,因為這個時候他最喜歡看到親近人的笑臉。
  • 寶寶多大才會真正叫爸爸媽媽?如何更快的教會寶寶叫爸爸媽媽呢?
    貓爸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說是寶寶第一次用稚嫩的聲音喊爸爸媽媽。而對於那些初為人父人母的人來說,最想知道的也是寶寶多大才會真正叫爸爸媽媽。那麼下面貓爸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一般來說,在寶寶4-6個月的時候,就能無意識的發出「爸」、「媽」等音,但這會還不能叫做真正會叫爸爸媽媽。
  • 寶寶先叫「爸」還是「媽」?其實這其中是有講究的,並不是偶然
    寶寶從出生以後,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是會圍在寶寶身邊。當寶寶剛剛開始學習說話是,叫出"爸爸、媽媽"的那一瞬間,我們父母們覺得之前照顧孩子的一切辛苦都值得了。但是,根據數據顯示,大多數的寶寶開口先叫的是爸爸,可能媽媽這個時候會有一些失落。從懷孩子,到孩子出生,我們媽媽可以說是承受的最多。但是寶寶一開口叫的不是媽媽,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看看。
  • 孩子摔倒對著監控叫爸爸,刺疼了誰?
    孩子摔倒對著監控叫爸爸,刺疼了誰?孩子的父親常先生和妻子在無錫打工,孩子平常都是奶奶帶。中午孩子奶奶忙,孩子父親就會經常邊吃飯邊通過監控和女兒聊天。「今天女兒對著監控喊我,以為我能把她扶起來,心裡難受了一下午,恨不得活幹完馬上回家。」常先生說,快過年了,給女兒準備了畫筆,希望能在家陪她一起學畫畫。網友在淚奔的同時,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 一聲「媽媽」,就像是一個分割線,翻過去了你過去所有的委屈和愛
    今天,我們同樣也收集了幾個不同的難忘瞬間,來共同重溫一下,第一聲「媽媽」背後的故事。第一次叫媽媽的背後:驚訝、美好、甜蜜嚇懵的心情,全家人都瘋了,因為她三個月不到叫了我媽媽。——檸風2花生一歲生日的前一天才會叫媽媽。我當時正在給他準備生日聚會要用的東西,然後他喊了一聲媽媽,我激動的哭了直接。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孩子成長中的一點一滴都值得關注,寶寶的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嘗試輔食等等,小朋友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踩下的腳印都能讓家長們激動好久,但要說最讓家長們期待的是什麼,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投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媽媽一票。
  • 「爸爸打媽媽,媽媽疼得一直叫」,4歲孫女告狀,奶奶回復很直白
    但夫妻倆工作都非常忙,現在想要二胎的話生活中就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最後思來想去就將孩子奶奶接過來了,這樣等到有了二寶後就可以更好的照顧孩子了。於是等到奶奶到家裡後,成子就讓孩子搬過去和奶奶一個房間住了,正好也能讓他們更好的「製造」二寶。
  • 媽媽確診→寶寶斷奶→爸爸慌了……
    2020年的最後一天北京市順義區南彩鎮出現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媽媽、奶奶同時確診新手爸爸獨自帶著8個月大的嬰兒集中隔離觀察在陌生的環境裡寶寶焦躁不安,拒絕喝奶粉為了讓孩子喝上母乳同時,寶寶和爸爸入住隔離酒店集中隔離。在酒店,情緒緊張的寶寶嚎啕大哭,拒絕喝奶粉,爸爸心急如焚。「小嬰兒長時間得不到食物補充,容易引起低血糖症候群,嚴重的話還會危及生命」,集中隔離點防疫指揮部的負責人王鵬說。「我有凍母乳,可以應急」「有一名八個月大的嬰兒在集中隔離,急需冰鮮或冷凍母乳,如能提供請儘快與我聯繫。」
  • 奶奶瞞著家人,給新生寶寶割「舌系帶」,結果孩子再沒開口說過話
    奶奶瞞著家人,給新生寶寶割「舌系帶」,結果孩子再沒開口說過話小時候我家不遠處住著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小女孩,可大家都叫她「啞子」,因為她從小就不會說話。而據媽媽說,孩子之所以啞了,完全是人為導致的:「啞子」出生後她的父母希望她這輩子平平安安,所以給她取名叫「安安」,由於當時條件受限,爸爸媽媽結婚後一直和奶奶同住。
  • 寶寶只會叫爸爸,媽媽急得要跳樓,專家:不是孩子笨是你太焦慮
    最近看到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新聞,杭州一位全職媽媽的寶寶現在16個月大,但是卻只會叫「爸爸」,媽媽心裡已經是非常著急,老公又埋怨她只是看手機不陪娃,夫妻兩人又因為這個大打出手,最後這位媽媽手持菜刀跨上窗戶,氣得要跳樓。 孩子不說話,爸爸媽媽心裡真的是非常著急。而我發現身邊這樣「語遲」的孩子也是越來越多。寶爸寶媽互相埋怨和指責,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 寶寶2歲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不清楚,算不算說話晚?怎麼辦?
    自從 #精彩媽媽# 開設了「問專家」的欄目,後臺就收到了很多媽媽們的育兒疑問。在眾多疑問中,問的最多的是孩子說話晚的問題。尤其是孩子2歲之後,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不清楚,家長才開始著急。但是孩子說話晚既不能食補又不能醫補,只能幹著急。「哎呀,是不是這孩子智商有問題?」「細思極恐,不會是啞巴吧?」
  • 寶寶受到驚嚇後,主動向誰尋求抱抱,誰就是那個真正的「媽媽」
    當蟲蟲快9個月的時候,蟲蟲媽才發現一個不願意接受的現實:寶寶受到驚嚇或者哭鬧的時候,最喜歡的竟然是讓奶奶抱,而非自己也非爸爸。想必最令一位媽媽傷心的,莫過於自己的寶寶不再依賴自己,反而對別人露出最單純原始的需要。
  • 寶寶每天粘媽媽,怎麼破?
    有好幾次,打算出門的寶媽被豆豆發現,纏住不讓走,抱著大腿,帶著哭腔,一聲接一聲地叫媽,那小感情拿捏地特別到位,實在不忍拒絕。後來知道,這是「依戀」的典型表現,又叫「分離焦慮」,是寶寶在一歲左右經歷的最重要的情緒之一。寶寶四、五個月的時候,就能夠區分出不同的長相、聲音和氣味,開始建立一種針對親密關係的情感連接,通常表現為對媽媽的依賴。
  • 我家寶寶15個月只會叫爸爸,這個孩子卻能講那麼多話,開掛了吧?
    15個月的寶寶能開口說話了嗎?可以,只不過大多數都只會叫爸爸、媽媽而已,再厲害一些的,也就加個奶奶或者爺爺。然而今天要講的這位寶寶,15個月大卻能跟爸爸對答,簡直是「厲害炸了」。爸爸問:告訴爸爸你屬什麼?寶寶:屬豬。爸爸:你姓什麼?寶寶:姓於。爸爸:你叫什麼名?寶寶:於佳冉。
  • 爺爺叫夏日,爸爸叫夏天,兒子叫什麼?奶奶「一語」令人哭笑不得
    爺爺叫夏日,爸爸叫夏天,兒子叫什麼?奶奶「一語」令人哭笑不得 鄰居家的孩子剛出生,一家人就因為「取名」的問題忙得團團轉,根本原因還是「名字儀式感」。 新生兒的爺爺名字叫夏日,新生兒的爸爸名字叫夏天,家人都承接父輩的名字風格給孩子取一個「單字」名字。
  • 出生1個月被媽媽遺棄,7歲見面叫阿姨,今成影帝給奶奶買千萬豪宅
    出生1個月被媽媽遺棄,7歲見面叫阿姨,今成影帝給奶奶買千萬豪宅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就是井柏然了,井柏然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男明星,他最開始是因為參加選秀節目《加油!在2009年井柏然出演了校園情景劇《青春進行時》,這是井柏然第一次拍戲,但是也是因為這一次的嘗試讓井柏然萌生了做演員的念頭,之後他也陸陸續續出演了不少的影視劇,在2015年井柏然和劉德華合作拍攝了電影《失孤》,井柏然還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第30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的提名,之後他和周冬雨主演了電影《後來的我們》口碑和票房也非常不錯。
  • 媽媽奶奶去世 4歲男童患重病巨額醫療費愁壞爸爸
    nbsp&nbsp&nbsp&nbsp母親懷胎6月查出肺衰 不治病冒死生下兒子&nbsp&nbsp&nbsp&nbsp然而 母愛的偉大並未攔住接連的悲劇……&nbsp&nbsp&nbsp&nbsp不到3年,寶寶媽媽
  • 北京順義媽媽確診新冠肺炎,8個月寶寶斷奶,爸爸慌了……
    2020年的最後一天,北京市順義區南彩鎮,出現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媽媽、奶奶同時確診,新手爸爸獨自帶著8個月大的嬰兒集中隔離觀察。在陌生的環境裡,寶寶焦躁不安,拒絕喝奶粉。為了讓孩子喝上母乳,一場跨年愛心接力開始了。
  • 別再讓寶寶看這部動畫片了!一位媽媽吐槽引發熱議
    動畫片是每個寶寶的童年必備,也是寶媽帶娃的一大利器!很多時候多虧了動畫片,寶媽才能有片刻喘息的時光。 最近,有個媽媽發帖友情提醒:不要再讓寶寶看這部動畫片了!、跳水坑,還天天學豬叫,叫了一年多......
  • 兩歲半的男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拜拜」,這情況是正常的嗎?
    但也有的寶寶由於各種的問題影響,導致語言發展比較的遲緩,所以,有媽媽就會擔心兩歲半的男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拜拜」,其他都是閉嘴巴哼哼,這情況是正常的嗎?其實,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是寶寶出現了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