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位於東非,赤道橫穿而過,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東臨印度洋,中部的肯亞山為非洲第二高峰,肯亞的國名也由此得來。複雜的地形賦予肯亞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觀和豐富多樣的物種,從熱帶海洋、沙漠到終年積雪的高山,肯亞以截然不同的多種面貌呈現在旅行者面前。雖然肯亞位於赤道,但是平均1500米的高海拔讓這裡氣候宜人,也成為了避暑勝地。肯亞因為原始的非洲草原風光,和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到這裡生態觀光。下面就盤點一下肯亞十大熱門旅遊景點。
一、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
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肯亞西南部與坦尚尼亞交界地區,建於1961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年動物大遷徙就上演在這個地方。這座動物的天堂由1672 平方公裡開闊的平原、林地和河岸森林組成,擁有95種哺乳動物和450種鳥類,是世界最大的野生哺乳動物家園。一望無垠的草地上散布著成群的斑馬、長頸鹿、羚羊和轉角牛羚,洋槐樹林中充滿了鳥類和猴群,大象和非洲水牛在寬廣的姆西阿拉沼澤地裡打著滾,馬拉河中遊曳著眾多的河馬和鱷魚。這裡被稱為是獅子的王國,這些威嚴、強有力的獵食動物主宰這片草原。印度豹也非常多見,這裡還有鬣狗及小型的獵食動物如狐狼等。
二、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位於肯亞邊境,由於臨近雲霧繚繞的非洲之巔——吉力馬札羅山,吸引著一批批前來觀光的遊客。儘管這裡的動物沒有馬賽馬拉豐富,但由於沒有高大的植被遮擋,反而更容易跟蹤猛獸,也更容易看到它們的捕食。安博塞利國家公園是乞利馬扎羅雪山的最佳觀景地點之一,雪峰聳立、大象成群,這個景觀被視作非洲的標誌性經典畫面。在Observation Hill附近的Enkongo Narok沼澤地,是觀賞黑犀牛、河馬、大象、牛羚、蹬羚和水牛的好去處。在Observation Hill北面的Kioko湖旁的綠洲則是賞鳥勝地,可以看到成群火鶴、雪白的鶶鵝、冠鶴、埃及雁等。這裡也是大象的天堂,經常可以看到巨大的象群,由於這裡樹木較少,遊客們很容易觀察到它們。
三、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南起莫三比克,向北穿越肯全境,一直延伸到西亞的約旦河岸。全長8700多公裡,被稱為地球的傷痕,是世界上最大的斷層陷落帶。據說是由於三千萬年前的地殼板塊運動,非洲東部底層斷裂形成,有關地理學家預言,未來非洲大陸將沿裂谷斷裂成兩個大陸板塊。肯亞是東非大裂谷的最佳觀賞地點。在肯亞境內,裂谷的輪廊非常清晰,它縱貫南北,將這個國家劈為兩半,恰好與橫穿全國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亞獲得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稱號:「東非十字架」。裂谷兩側,斷壁懸崖,山巒起伏,猶如高聳的兩垛牆,蔚為壯觀。
四、馬拉河
馬拉河全長395公裡,大半部分位於肯亞境內,小半部分流經坦尚尼亞。每年5、6月間,坦尚尼亞北部原本水草豐美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逐漸荒疏,到了8、9月份,成群結隊的角馬開始向北方仍有青草可食的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遷移,這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和羚羊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橫渡馬拉河往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奔去,獅子、鱷魚循聲而至,開始一年中最殘酷的獵殺。在每年長達3000公裡的遷徙中,因飢餓、乾渴、體力不支或被天敵獵食,只有30%的角馬才能回到它們的出發地。可是在大雨季來臨前,又有40萬新生的角馬誕生。新生命的誕生和弱者的淘汰,每年都在馬拉河上往復循環著,生生不息。
五、納庫魯湖國家公園
納庫魯湖國家公園位於肯亞裂谷省首府納庫魯市南部,佔地188平方公裡,海拔1753-2073米,是為保護禽鳥專門建立的公園,也是肯亞的野生動物園之一。1960年,納庫魯湖連同附近草地、沼澤、樹林和山地被劃為鳥類保護區,1968年正式闢為國家公園,是非洲地區為保護鳥類最早建立的國家公園之一。公園內有約200多萬隻火烈鳥,佔世界火烈鳥總數的三分之一,被譽為「觀鳥天堂」。納庫魯湖處於火山帶,湖水鹽鹼度較高,適宜作為火烈鳥主食的浮遊生物生長。此外,園中有約450種禽鳥,最著名的火烈鳥,公園中還有多種大型動物,如疣猴、跳兔、無爪水獺、巖狸、黑犀牛等。
六、奈瓦沙湖
奈瓦沙湖位於東非大裂穀穀底,奈洛比市西北方約90公裡處。奈瓦沙湖是東非大裂谷裡的一顆明珠,是肯亞最美麗的淡水湖之一。這裡盛產鱸魚和非洲鯽魚,還有為數眾多的河馬,在湖上划船,很可能河馬就在船沿邊冒出兩隻小耳朵,給你一個驚喜。這裡還是飛鳥的天堂,魚鷹、斑魚狗、鵜鶘等幾百種鳥類在此匯集。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成群的魚鷹和水鳥棲息在水中的枯木上,仿佛仙境。湖中間有一個彎彎的小島名為「新月島」,小島上能看到長頸鹿、水羚羊、角馬等各種非洲野生動物。
七、馬賽村
馬賽村分布在肯亞南部和坦尚尼亞北部的草原地帶,居住著大約100萬馬賽人。他們以牧牛放羊為生,是東非現存最活躍、最著名的一個遊牧民族,如今仍然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馬賽人由部落首領和長老會議負責管理,成年男子按年齡劃分等級,從事遊牧。牧場為公共所有,牲畜屬於家族,按父系繼承。馬賽人以肉、乳為食,喜飲鮮牛血,每個大家族都飼養幾十頭牛,專供吸吮鮮血之用。馬賽人盛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蓄髮編成小辮,年輕婦女剃光頭。在這裡可以觀看到馬賽男子歌舞、表演彈跳、馬賽女子歌舞、鑽木取火,參觀馬賽房屋,選購馬賽人的手工藝品等等。
八、長頸鹿公園
長頸鹿公園位於奈洛比市郊的凱倫鎮,距奈洛比市中心約5公裡路程。公園建於1983年,創建者喬克也是「非洲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創始人。長頸鹿公園是為了保護瀕危的羅特希爾德長頸鹿而設立的,這種長頸鹿盡在東非的草原上發現過。長頸鹿公園建立後獲得廣泛關注和好評,這也使得公園在近些年還輸送了幾對羅特希爾德長頸鹿去往肯亞國家公園飼養。目前羅特希爾德長頸鹿的數量已近500頭。全世界60%的野生羅特希爾德長頸鹿生活在肯亞境內,它們是長頸鹿中十分珍稀的一個亞種。在長頸鹿公園,遊客可以和長頸鹿親密接觸,也可以用公園提供的食物親自餵食。
九、奈洛比國家公園
奈洛比國家公園位於奈洛比市中心以南8公裡處,是世界上唯一位於國家首都的野生動物園。公園佔地117平方公裡,東、西、北三面用電網與城市隔離,南部為開放邊界,是動物隨季節遷徙的通道。公園建成於1946年,迄今已半個多世紀,由於它得天獨厚的條件,公園內生活著80種哺乳動物和500多種鳥類,使奈洛比國家公園成為短期或過境遊客的首選景點。每年接待遊客量位居各野生動物園和自然保護區的前列。因奈洛比公園有許多猛獸,在園內除規定的地點如野餐地點外,遊人不能下車。
十、地獄之門國家公園
地獄之門國家公園位於肯亞裂谷省,靠近奈瓦沙湖。它由探險家費舍爾和湯姆森於1883年命名,1984年正式成為國家公園。公園佔地面積68.25平方公裡,海拔1500多米。地獄之門峽谷是這裡最主要的景點,因怪石嶙峋、溝壑縱橫聞名於世,是電影《獅子王》和《古墓麗影》的取景地之一。雨季在峽谷徒步會很危險,雨水在狹窄的通道驟升,沒有經驗的遊客會很危險,所以最好旱季的時候來到這裡,徒步欣賞這奇特的地貌。公園內沒有猛獸,可以看到斑馬、長頸鹿、角馬這類的動物,是遊客唯一可以步行或者騎行的野生保護區。
小編搜集素材不易,請動動手指轉發給喜歡旅遊的好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