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車啦!
今早9點
銀西高鐵D4355次西安北首發
運行時間3小時05分,經停慶陽
其他車次西安北站出發經停鹹陽北、彬州東、寧縣、慶陽、慶城、吳中等站最終到達銀川站。票價二等座245元,一等座392元。本趟列車因為通體藍色,也被親切的稱為:藍暖男。
首班車車廂內部也有大大的驚喜
話不多說 「藍暖男」,展示!
▼
上午9點
銀西高鐵正式發車
與此同時
我們的一路記者也正在銀川採訪
在銀川站
乘務員和當地一些勞模代表陸續登車
銀西高鐵「藍暖男」銀川—西安北也同步發車
▼
12月26日上午9點
銀西高鐵「藍暖男」發車啦
車廂免費wifi 全覆蓋
銀西高鐵北起寧夏銀川,向東南經甘肅慶陽市,陝西鹹陽市,至陝西西安,接軌西安北站。通過西安樞紐與西成、大西、徐蘭等高鐵銜接。記者了解到,銀西高鐵自開通之日起至2021年1月19日為運行過渡期,開行動車組列車16對,從銀川可直達西安,自2021年1月20日起,按調圖後基本運行圖運行,線路全長618公裡。車廂內wifi網絡全覆蓋,給乘客帶來良好的體驗感。
「一城千人千面」
你的銀川初印象會是哪一面?
看看我們的記者提前為您打探到的銀川
有什麼好吃好玩?
有什麼風土民情?
▼
今天上午10:00
陝視直播推出特別節目
《 幸福陝甘寧丨銀西一線牽
——銀西高鐵開通運營現場直播》
直播正在進行中
關注第一新聞視頻號
看直播
▼
▼
銀西高鐵西安局管內6個車站介紹
01
西安北站:絲路起點 古都西安
西安北站站場規模全國最大,銀西高鐵通車後,西安北站首次運能全釋放,全站18臺34線將首次全部投入使用。
西安北站擁有鄭西—西寶場、大西—西成場、銀西—包海場共計3場18站臺34股道,是全國接入線路最多、站場規模最大、站房面積最大的樞紐車站。銀西高鐵開通前已開通14臺27線,剩餘的銀西場4臺7線將在銀西高鐵通車後開放使用,屆時,西安北站全站18臺34線將首次全部投入使用,西安北站運輸效能將得到全釋放。
02
鹹陽北站:秦漢雋永 大美鹹陽
鹹陽,秦漢文化積澱深厚,是秦漢文化重要的發祥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帝都定都鹹陽。鹹陽南側的五陵塬歷史文化景觀帶風景宜人,十餘座漢代帝陵串珠相連,一字排開,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群」。
銀西高鐵陝西段內新建5個車站均位於鹹陽境內
從陝西省內來看,銀西高鐵新建的鹹陽北、禮泉南、乾縣、永壽西、彬縣東這5座車站均位於鹹陽境內,大大加強了鹹陽與省內各市區之間的聯繫,為西鹹一體化發展加入了重要的交通紐帶。
鹹陽北站成為繼鹹陽秦都站之後,第二座以「鹹陽」為名的高鐵站。鹹陽北站總建築面積3000㎡,站場規模2臺6線,旅客進出站通過兩條地道實現「下進下出」。同時,車站還預留了包海客專及閻良至機場城際鐵路接軌條件。通過高鐵引擎,從鹹陽北站出發,向東一站即達西安北站,向西,則接駁18個城市地區。
鹹陽北站設計中以秦漢建築最典型的四阿頂為原型,創造出極具秦漢韻味又合理現代的屋頂形式,屋頂兩側通過體量削切,避免空間浪費。立面運用橫豎格柵,映射秦漢建築中的臥欞欄杆及直欞欄杆,形成生動對比。建築整體雄渾大氣,奔放有力,表達了對秦漢文化的追憶和致敬,穩重大氣的氣質,幹練流暢的線條,象徵著鹹陽植根文化,快速發展的魅力。
03
禮泉南站:歷史民俗、牽手禮泉
禮泉縣,隸屬於陝西省鹹陽市,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建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古文化歷史深厚悠遠。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昭陵座落於此。而被稱為「關中民俗第一村」的袁家村,與昭陵遙向相望。
站房以「泉湧」為主要設計元素,體現了才如泉湧、樂觀向上的建築意圖。
銀西高鐵建成後禮泉首次迎來高鐵時代
西平鐵路的建成,結束了禮泉縣不通火車的歷史,拉近了禮泉同外界的時空距離。銀西高鐵建設的禮泉南站是銀西高鐵上的一個中間站,銀西高鐵建成後禮泉首次迎來高鐵時代。
04
乾縣站:絲路重鎮 印象乾縣
乾縣交通便捷,312國道、福銀高速、西平鐵路、銀西高鐵和西法城際鐵路穿境而過。乾縣地處「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西安鹹陽半小時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貿重鎮。
乾縣車站為銀西高鐵陝西段新建車站中站房面積最大的車站
乾縣站距離西安北站65公裡。乾縣站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是銀西高鐵陝西段站房面積最大的站,規模比鹹陽北站還大一倍。車站總體造型體現出濃厚的大唐歷史文化,營造了更具有地域特色的乾縣門戶形象。
銀西高鐵開通後結束乾縣不通高鐵的歷史
乾縣站是西平鐵路和銀西高鐵在乾縣的共用車站。車站距離乾陵景區僅9公裡,極大方便了遊客及沿線群眾出行。銀西高鐵開通後徹底結束了乾縣不通高鐵的歷史。
05
永壽西站:秦隴要衝,江山永壽
永壽縣位於鹹陽西北部,素有「秦隴咽喉」之稱,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個驛站。永壽生態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31.44%,是渭北旱塬上的「綠色明珠」。
車站建築取永壽「萬壽」之意,特色鮮明
永壽車站在建築空間設計中,取永壽「萬壽」之意, 以萬字、壽字等中國傳統紋樣為元素進行表達。壽字造型的柱頭、萬壽造型的椽子、槐花裝飾的紋樣,以及車站的造型仿造了永壽塔斜面的形態。永壽站為中間站,站場規模2臺4線,車站設在直線上,為橫列式布置,設到發線4條(含正線)。
武陵寺塔、頤和槐樹林生態森林公園將為永壽帶來旅遊流
武陵寺塔在武陵寺遺址內,相傳宋時此地為翠屏書院。從院中仰望寶塔,雲飛塔動,甚為壯觀。槐樹林生態森林公園位於槐山中東部,佔地10000畝,距縣城15千米,交通便捷。依託40萬畝槐樹林天然屏障,投資3億元建設野外拓展訓練、狩獵、滑草、老年公寓等旅遊項目。
06
彬州東站:絲路佛度、山水彬州
彬州古為豳地,殷商時期,周人公劉建立「豳」國。《詩經》之《豳風》中裡描述的場景就是現今彬州一帶風土人情。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古韻豐厚。
彬州東站站房建築屬國內少有的切梁設站,建築契合彬州大佛寺石窟文化
彬州東站地勢高差較大,站房位於高地,地處彬州城區東側林家堡村的半山腰,屬國內少有的切梁設站。彬州站結合地勢,將化解高差納入站房整體設計,以層級臺地,形成站房的高位優勢,站房與臺地有機共生,牆體上如石窟般的細節處理,加之巨大的浮雕字「彬州」,契合了彬州大佛寺石窟文化。建築頂部的仰蓮意向,象徵:絲路佛都;蓮花生於水,基座有如山,寓意:山水彬風。站前廣場景觀平臺利於眺望城市景色,從城市更可遠眺塬上,層層實體烘託出仰蓮造型的車站,成為名副其實的彬州地標。建築大氣延展,穩重現代,彰顯現代交通建築特徵。
大佛寺石窟是陝西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被譽為陝西和古絲綢之路第一大佛
大佛寺石窟,位於彬州市。寺窟始鑿於北朝,大規模開鑿於唐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彬州淺水原大戰和五龍阪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福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大佛寺石窟群現存大小窟、龕361個,其中洞窟107個,佛龕254個,內有造像的洞窟共19個,造像1498尊,是陝西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國現存初唐時期和盛唐時期規模最大、最為精美的石窟群,被譽為陝西和古絲綢之路第一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