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一位名叫李紳的宰相寫的名句,在我國婦孺皆知,講的是要愛惜糧食,避免浪費。但總有一些人為了面子,總要多點一些菜,桌子沒有剩菜顯得自己太小氣,認為吃不了兜著走的習慣太掉價。我國也多次呼籲、開展過「光碟行動」,但這樣的活動總是一陣風,風過之後一些人的餐飲浪費習慣又死灰復燃,尤其是公款消費的時候。
8月12日,全國各地多個餐飲、烹飪協會接連發出倡議,號召各地餐飲企業主動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引導消費者主動打包,深入做好「光碟行動」。同時,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到餐飲生產、加工、服務的全過程,減少餐廚垃圾。
2020年8月13日,江蘇省海安市海安街道新橋社區開展「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宣傳進飯店活動。社區志願者們深入轄區餐飲門店,通過張貼宣傳板、放置提醒牌、現場宣傳等措施,引導到店就餐的市民踐行「光碟行動」,節約糧食,拒絕浪費。
2020年8月12日,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轄區餐飲企業開展「『光碟行動』拒絕餐飲浪費」宣傳活動,號召消費者用實際行動加入到「光碟行動」中,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2020年8月13日,顧客在海南省海口市一自助餐廳取用食物。店家在醒目位置豎立著「光碟行動,拒絕浪費「的宣傳牌。
我國曾經在2013年開展過「光碟行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費」,尤其是使「三公」經費支出大幅減少,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但近幾年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群的浪費習慣又死灰復燃,不能不說是一個社會問題。
在一些餐廳裡,有的貼有「浪費超過一百克,加收十塊錢」,「自己打的飯菜,含淚也要吃完」等標語,目的就是要求顧客按量點餐,杜絕浪費。服務員也都會善意地提醒顧客吃多少打多少。這樣的宣傳可謂司空見慣,多多少少對不自覺的顧客起到了一些警示作用。
在農村長大的人,以及上了年紀的人,大都懂得糧食來之不易,知道愛惜糧食。當然,對於城裡的年輕人來說,要懂得」粒粒皆辛苦「還有一個過程。所以讓城裡年輕人體驗一下種糧的過程是很有必要的,儘管這種體驗過程不一定能完全起到教育作用。
2020年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中美關係不斷惡化,一些西方國家為斷加大對我國的打壓力度,糧食安全問題也成為一個戰略問題。國家提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意義深遠,可謂是未雨綢繆。餐飲浪費不只是個人消費習慣問題,更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糧食安全不只是要通過糧食的增產豐收來保障,更要通過糧食消費上的勤儉節約來保障,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應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的重大風險事件。
其實,對於我們這些顧客來說,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節約糧食是一舉三得:一是為國家節約了糧食,二是把食物留給了有需要的人,三是為自己節約了金錢。對於偶爾出現的過剩食物,也要養成」吃不了兜著走「的良好習慣。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利國利民利己 ,何樂而不為?
你說是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