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諺語:「鱷魚的眼淚」,意思是說鐵血無情鱷魚在捕獵的時候會流下憐憫的眼淚,形容很虛偽的人。
這句諺語可太一廂情願了,人家鱷魚壓根不care。研究發現,這些眼淚的鹽度極高,是從眼角的一個囊裡流出來的。鱷魚的腎臟已退化,流眼淚這個動作主要是為了把身體中多餘的鹽分排出,畢竟也沒有汗腺。
所以鱷魚的捕獵的時候其實非常的乾脆,壓根不會假傷心。硬要做課後閱讀,不如理解成即將吃到食物興奮地落淚倒還比較貼切。
言歸正題,鱷魚不虛偽咱們是清楚了,「富有營養」又是因為啥呢?請看下圖。
蝴蝶和蜜蜂一蟲一個餐位的在痛飲鱷魚淚。這個魔幻的場景是生態學家德拉羅薩在哥斯大黎加的舊港河偶然看見的,聽說整整喝了15分鐘無限量免費供應的鱷魚淚。
德拉羅薩當時就納悶了,鱷魚曬著太陽「呆若木鱷」,這倆敢死隊玩了命的吸,本就很離奇了,關鍵是幹嘛還喝眼淚啊?經過調查,他發現這種情況在熱帶地區其實並不罕見。
熱帶地區資源稀缺,動物們很難發現鈉等礦物質,尤其是蜜蜂和蝴蝶這樣主要靠花蜜攝取營養的昆蟲。花蜜的礦物質含量可以忽略不計,為了補充嚴重欠缺的鹽分、蛋白質等物質,它們就看似鋌而走險的去喝鱷魚的眼淚,以此來為繁衍後代和正常的新陳代謝續航。
德拉羅薩將這一研究結果發表於《生態學與環境前沿》雜誌上。大家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眾多由業餘攝影師和其他研究者拍攝的照片,說明喝鱷魚淚這個行為能比科學家曾經設想的更為頻繁。昆蟲飲爬行類動物眼淚相當普遍,只是大部分的人很難親眼見證。
也有昆蟲去喝鳥類的眼淚的情況,因為鳥類的眼淚成分構成與鱷魚是極度相似的。不過敢去喝鳥淚的蟲子,那可真就是敢死隊了。打開鳥類菜單第一頁,昆蟲就標著「生猛蟲鮮」掛在那裡。
鱷魚在獵食前會流下眼淚,看似通人性的反應,卻也是有它的科學依據。聽說哭得最兇的,反而是最狠的灣鱷和鹹水鱷,畢竟是半海生的鱷魚。
只要解釋得通,也許今後看到鱷魚用刀叉吃肉,我也不會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