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叫做「飲鴆止渴」,意思是喝毒酒解渴,基本等於自殺。所以「鴆」在歷史上自古就是劇毒的代名詞,而且鴆毒還是人們談之色變的一種毒藥,被譽為是「殺人之王」,但可惜它最後卻絕跡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砒霜,那麼為什麼鴆毒突然就消失了呢?其實有三個原因,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鴆毒來源於一種毒鳥,叫做鴆,根據《爾雅翼》記載,「鴆似鷹而大……食(毒)蛇……其屎溺著石,石皆黃爛。飲水處,百蟲吸之皆死……」,所以可見,鴆專門捕食各種毒蛇,哪怕是有劇毒的眼鏡蛇,都會成為鴆的「盤中餐」。
所以久而久之,鴆自身也就充滿了劇毒,比如它的糞便都能腐蝕石頭,它去河邊飲水,在它附近喝水的動物都會被毒死。因此,古人就捕捉鴆,用其羽毛泡酒,然後就變成了劇毒的鴆酒。
比如,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就是個善用鴆毒的高手。在劉邦死後,劉盈繼位為漢惠帝,所以呂后為了讓漢惠帝坐穩皇位,就將趙王劉如意誘騙到長安,然後賜他一杯鴆酒,將其殺害。
還有篡漢的王莽,也慣用鴆毒,比如他殺死漢平帝劉衎的時候,就是在酒中下了鴆毒,毫無防備的漢平帝一飲而盡,沒多久便一命嗚呼,然後王莽就立了「傻」皇帝子嬰。
其實在春秋時期,鴆毒也十分流行,比如晉獻公的一位妃子,叫做驪姬,就差點用鴆酒將太子申生殺害,幸虧被晉獻公識破,若不然申生也死的很難看。另外,除了他殺之外,還有自殺,比如秦朝的呂不韋,就是飲鴆自殺的,這種鴆毒無色無味,喝下去除了咽喉好像被燙了一下,基本沒有痛苦,可是卻有一個最厲害的地方,追魂奪命在轉睫之間。
既然鴆毒如此的厲害,可以殺人於無形之中,那麼為什麼後來就被砒霜取代了呢?小編分析了一下,主要有這三個原因:
第一:鴆鳥滅絕了。
因為鴆鳥能製作鴆毒,所以在古代,這種鳥可以賣個好價錢,因此也就有很多人去捕捉它。鴆鳥本身就是一種稀有的物種,不僅數量極少,而且繁殖率也很低,所以很快也就滅絕了。
第二:鴆鳥進化了。
這裡的進化,指代的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因為鴆鳥中有捕食毒蛇的,也有不捕食毒蛇的,而捕食毒蛇的鴆鳥因為可以製作鴆毒,就被捕殺殆盡,所以只有不捕食毒蛇的鴆鳥能生存下來,並且將這種基因性狀傳遞到下一代,導致最後生存下來的鴆鳥,也就沒有毒了。
第三:製造鴆毒代價大。
鴆鳥渾身是毒,別說被咬一口,或者被抓一下,甚至吸入了鴆鳥呼出的空氣,都有可能中毒而死,所以在捕鴆製毒的過程中,常常會讓自己喪命。而劇毒的砒霜,則是由自然界的礦物質,所以製作起來簡單便捷,不會傷及自己。
由此,小編不由的想到了一句話,「害人者終害己」,很多古人本想用鴆毒去害別人,別人沒害成,自己卻因此而喪命,所以說害人之心不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