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一種審查機制,他不想讓我們看到的我們就看不到,它想讓我們看到的我們才能看到,這就是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的「宇宙審查假說」。
當我在看到這個理論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宇宙怎麼跟一個智能生物一樣,還懂得如何篩選信息,一些好理解的基本的信息,會慢慢的展現給你看,那種涉及到宇宙奧秘的比如黑洞奇點,就隱藏起來不讓你看到,羅傑彭羅斯是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之一,今年之所以能獲獎並不是因為這個假說,而是跟他在1965年編寫的《引力坍塌和時光奇點》,霍金當年知道了彭羅斯這個課題也非常感興趣,並且和彭羅斯合作發展了:宇宙的奇點理論,如果說史蒂芬霍金還在世,今年的諾貝爾獎也會有他的一份。
奇點理論說羅傑彭羅斯和史蒂芬霍金一生都在研究的課題,但提到奇點我們就不得不先了解這個形成奇點的天體-黑洞,1783年劍橋的一位老師:約翰米歇爾發表了一篇關於「暗星」的論文,他認為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天體,其密度非常大,擁有連光都無法逃脫的引力,但這種超前的理論並沒有引起重視,知道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記住了這個時間愛因斯坦的偉大從這裡開始,簡單來說廣義相對論預言了緻密天體黑洞的存在,到了2019年天文學家終於發布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黑洞照片,而羅傑彭羅斯在1965年就開始和霍金一起研究起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然後他們一同證明來奇點可以在大質量星體的重力坍塌中形成:例如黑洞,黑洞的中心是擁有「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引力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而這個奇點就是宇宙對我們隱藏起來的「東西」。霍金和彭羅斯都認為恆星內部坍縮成奇點的過程一定會伴隨著事件視界的產生,由於事件視界的存在,所以奇點無法被直接觀測到,而彭羅斯就此提出來這個「宇宙審查假說」宇宙把這個能吞噬光線的怪物隱藏起來了,我們只能看到黑洞的事件視界,並不能直接觀測其內部。
就因為彭羅斯的這個宇宙審查假說,霍金在1991年還和另外一名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打了個賭,霍金認為黑洞由奇點和周圍的事件視界組成,光子無法逃逸到事件視界之外,黑洞內部也無法被直接觀察,由於某種我們不能理解的量子引力的「自我審查」,奇點就一定觀測不到。
光在我們的物理學上已經是所有物質的極限了,黑洞中的奇點能夠連光都吸收掉,那麼其能量必然也是人類無法想像的,這種巨大能量的天體直接吸收掉這個宇宙中最基礎最重要也最常見的東西,肯定有這個宇宙中所存在的秘密,也可能和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暗能量有關,如果人類可以理解發現觀測這些宇宙藏起來的東西,可能人類的文明就能進入下一階段,黑洞在我們這個宇宙目前已經不算是新鮮事了,據天文學家觀測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心就存在著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周圍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恆星,而這些恆星更像是給這個巨大的看不見的天體當作食物,大多數星系中央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在拖行星系的同時也在捕食周圍的恆星獲取能量,而它應該是宇宙對我們隱藏起來的最關鍵的轉換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