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區最具人氣花鳥魚蟲市場 老攤主講述十裡河天嬌「血脈」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苦笑,嘆息,告別,互相留個電話,最近,這樣的場面在十裡河天嬌市場裡的顧客、商戶之間不斷上演著。從改革開放之初自發形成的龍潭湖市場,至「亞洲最大鳥市」的玉蜓橋市場,到華威橋畔「華聲天橋」,再到今天的天嬌,40多年的歷史在玩家、商戶手中「傳承」下來。尤其是阜成門橋北側官園市場搬遷後,這裡已是公認的、城區最具人氣的花鳥魚蟲市場。然而春節前,天嬌市場外貼出了「騰退」的通告。

市場內蟈蟈、蛐蛐、油葫蘆、扎嘴、金鐘、黃蛉、竹蛉叫聲此起彼伏。

城區最具人氣的花鳥魚蟲市場

周六上午的天嬌市場最熱鬧。市場一進門處的通道裡,一隻只高壓鍋冒起熱氣,熱氣穿過鐵管架子,為一袋袋熱帶魚保暖。霧氣蒸騰的市場裡站滿了趕早來逛市場的玩家,透明的塑膠袋裡一雙雙玲瓏剔透的魚眼,與袋子外面一雙雙目不轉睛的人眼比賽著專注。

時至中午,熱帶魚批發的商戶們收攤,葫蘆、核桃等文玩小店裡、攤位上又熱鬧起來。市場東側的葫蘆攤位首尾相接,一把把曬得發紅的老葫蘆被擺放在錦盒裡,彰顯著他們不凡的身價;一對對核桃則被裝進精緻的密封袋,享受著保持溼潤的禮遇。

沿著過道蜿蜒數百米,蟈蟈、蛐蛐、油葫蘆、扎嘴、金鐘、黃蛉、竹蛉叫聲此起彼伏。

「周末逛逛十裡河,一會兒再去潘家園走走。咱爺們兒家住左安門,守著這兩個好玩的地方,這是個福氣。」逛市場的先生說著,與面前鑲葫蘆口的劉大姐互相加了個微信,「甭管去哪,您告訴大家一聲,在您這兒鑲了幾十個葫蘆口,您的手藝我放心。」

走在市場裡時常能聽到商戶、攤主們與顧客聊天,互相留下聯繫方式。

在十裡河村委會對面的宣傳欄記者看到了這張通告,「開展十裡河天嬌文化城的功能疏解工作……對相關單位或個人實施騰退。」同時間騰退的還有十裡河板材城。實施期限則是2017年1月至3月。記者就此欲採訪十裡河村委會,工作人員告知,此為根據上級安排做出的騰退計劃,目前尚無未來走向的規劃。近日村委會已多次派出廣播車,在市場門口進行宣傳。

京城老攤主講述市場「血脈」

「秋趣」葫蘆文玩小店門口,劉新生大叔擺著自己的鳴蟲攤。他不僅是這裡最老的商戶,也是從改革開放初年龍潭湖市場時代,跟隨著市場一路走來,並落腳天嬌市場的老攤主。他回憶了自己近40年的「玩樂擺攤史」。

劉新生是1954年人,從小就愛玩。改革開放後,今龍潭路鐵道橋西側開始出現了少量花鳥魚蟲攤位,經過幾年發展形成規模。

市場裡時常能聽到商戶、攤主們與顧客聊天,互相留下聯繫方式。

上個世紀80年代,劉新生改行跑業務,到處進貨開會,時常坐火車。趁著這樣的機會,他在山東下車,到寧津附近開始倒騰蛐蛐。至秋蟲下來的季節,劉新生曾經一個月跑了三趟山東收蛐蛐,帶回龍潭湖市場擺攤。忙活下來一算,這一個多月掙了上百塊錢。妻子嫌他不顧家,「我給她買了一臺洗衣機。」

他回憶,當時收藏觀念尚未深入人心,龍潭湖市場上不乏奇人奇物。「涿州馬」馬老爺子擺攤賣鳥籠子,籠子邊緣可以踩上去一個人,下來之後再看,籠子絲毫不走形;清代初年手藝人趙子玉的蛐蛐罐,當時不過幾十塊錢;「我花100塊錢買過4把老葫蘆。」這些物件現在市場價格,都得成千上萬了。

1997年龍潭湖一帶整治、花鳥魚蟲市場搬遷到不遠處的玉蜓橋畔的時候,牡丹鸚鵡又著實火了一把。劉新生和老玩家們回憶,漂亮的鸚鵡從攤位上的稀罕物、每隻幾千元上萬元,至成為隨處可見的大路貨,一夜之間其身價下跌不止10倍,最終跌至每隻鳥1塊錢,乃至於一位囤了貨的攤主跳樓自殺。「好東西多,好手藝人守規矩。」龍潭湖市場的段子,至今都為很多人津津樂道。

2001年,因玉蜓橋市場臨近鐵路,「進京第一形象工程」將玉蜓橋市場拆除,原地拆遷改建為小花園。商戶們有的奔了華威橋西路南的華聲天橋市場,有的奔了久敬莊一帶的市場,還有的到安樂林路北的一家市場落腳。

華聲天橋市場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但直到2002年,市場才真的有了起色。緊接著,這塊地方蓋高樓的消息就傳來,2006年,市場搬遷到了十裡河橋畔。2008年前後,市場改名為「天嬌」。

劉新生也跟隨者老龍潭湖市場的腳步,經歷了玉蜓橋、華聲天橋的時代。此時他已內退,明正言順地繼續經營著自己的鳴蟲攤位。「在龍潭湖擺攤的年代,生怕單位會知道。」

他感覺到了市場的變化,「社會上興起了收藏熱,北邊潘家園舊貨市場也熱鬧起來了。那些有年份的好東西,越來越難見到了。」

現在劉新生擺攤的地方是「秋趣」店鋪門前。這麼多年他一直傍著「秋趣」這家小店,因為店主張大叔是他從龍潭時代便結識的同行好友、老哥哥。抽著煙的劉大叔抬眼皺眉,回想起30年前,「我擺攤賣蛐蛐,老哥在一旁賣鳥具,大嫂子手裡拿著鉤針鉤葫蘆的毛線套。」生意做著做著,兩家都開始倒騰些葫蘆蟲具,更是互相依偎。

當年用鉤針鉤葫蘆套的大嫂子姓王,被顧客們稱作王姐,她也是十裡河的著名人物——王姐給鳴蟲葫蘆砸底的手藝相當地道,活幹的也仔細。

劉新生算了算,至今,和他一樣從龍潭湖一直堅持過來的老商戶大概還有十多戶。春節之前騰退的消息,讓劉大叔整個春節過得不安生,不得不琢磨著再找個地方。「我還跟著老哥哥傍著幹。」

從天津自行車廠到北京的鑲口小攤

在天嬌市場裡逛逛,最常聽到的除了北京話,便是天津話。無論是葫蘆攤主還是熱帶魚攤主,其中相當一部分都來自天津。

天津人劉鳳英生於1965年,被很多葫蘆愛好者稱為「大姐。」她在過道裡擺著一個葫蘆鑲口小攤,用她的話說,這個小攤是真正的「產銷一條龍」,因為「姐夫」長期在家裡負責進木料、車葫蘆口等幕後工作,她則動手將口蓋安放至打磨過的葫蘆上。

春節前,天嬌市場外貼出了「騰退」的通告。

劉鳳英原工作在飛鴿自行車廠,是大鏈盒的烤漆工。2000年從工廠下崗。2002年,夫妻來北京擺攤,「北京比天津好幹。天津收入相對低,不像這裡,愛玩的人多,同樣的東西市場價格比天津高。」

那年冬天,兩口子在附近租了一處地下室。「當工人旱澇保收,忙不忙都不愁。」可自己做生意,「忙了愁太累,閒了愁不掙錢。過年這幾天算是能睡個安穩覺,要不然腦子一直都得轉悠,自己幹的活得自己走腦子。」

夏天玩葫蘆人少,兩口子在家做口蓋為冬天準備材料,「一整天就幹這個了,沒有個休息日。高興了吃完晚飯還幹呢。」丈夫說。冬天,劉鳳英穿著棉襖坐在攤位上從早到晚,手臉通紅地忙活。

當年二三十塊錢的葫蘆口,十多年過去,已經漲到了百十來塊錢;兩口子在北京折騰一冬天的收入,也從兩三萬塊上漲到十萬塊上下。說到這一冬天要安多少個葫蘆口蓋,劉鳳英想了想,「沒數過,得有1000個吧。」

帶著孩子的一家三口從攤位旁邊經過,劉鳳英笑呵呵地打招呼,「閨女那麼大啦。」回過頭來,「從還沒結婚,小夥子就在這兒玩,現在都帶著孩子來逛了。」

「就說你吧,」大姐對攤位前站著的另一位小夥子說,「沒媳婦時候你多苗條,就是現在的三分之一啊——豎著說三分之一的身材。」小夥子笑著,「嗯,原來是二條,現在是五條了。」

劉鳳英頗具代表性的笑聲,蓋過了附近攤位上的蟈蟈叫聲。

15個春秋過去,每年冬天,劉鳳英仍然在市場附近租房,從秋末堅守至初春才回天津,兩口子都很喜歡北京的文玩市場環境。「想起當出剛來北京那會兒,都是眼淚。好不容易有了人氣兒,好了幾年,現在又要拆啦,弄得我心裡拔涼拔涼的。」這些日子大姐也在附近找地方。

「劉大姐,您不錯,看來後半輩子都要獻身給北京的文玩事業。」旁邊的小夥子說。

「獻身……說的我多偉大啊。」大姐又樂了,「其實想想……也確實挺偉大的。」

漸行漸遠的花鳥魚蟲市場

近年來,北京的多家花鳥魚蟲文玩市場都隨著城市改造的步伐,越搬越遠。2009年,與十裡河同具備高人氣的官園市場搬遷至紫竹橋畔、北窪路旁;2012年春,亦於改革開放初年自發形成的三路居市場搬遷;2015年底,二環路以內最後一家成規模的花鳥魚蟲市場即陶然江亭市場停業。

這些市場停業後,原地均再度形成了規模不大的、自發的市場。

採訪中記者發現,天嬌市場中相當一部分攤主仍然打算在十裡河至潘家園一帶的其他市場中尋找落腳點。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張碩

相關焦點

  • [北京您早]北京日報:十裡河花鳥魚蟲市場下月疏解
    [北京您早]北京日報:十裡河花鳥魚蟲市場下月疏解 北京日報:十裡河花鳥魚蟲市場下月疏解。
  • 看北京|京城最大的花鳥魚蟲市場部分復工營業
    從春節大年二十九停業的京城最大的花鳥魚蟲市場——北京十裡河天嬌花鳥魚蟲市場近日部分復工營業。5月9日,是五一小長假後的第一個周末,由於五一節借了這個周六為工作日,再加上部分市場營業,所以市場內顯得有些冷清。
  • 北京老城區最後的花鳥魚蟲市場將關 老玩家們捨不得
    在市場的多處牆面、玻璃上,記者看到了一紙通知:「根據上級管理部門的規定和指示,自2016年1月1日起此地將停止對外租賃,另作他用。」 48歲的李先生是一位老玩家,養了20多年的觀賞魚。他家就住在離此不遠的煤市街。「要買魚,這裡最方便。」談起老北京的花鳥魚蟲市場,李先生如數家珍,「早年間,咱南城老宣武的南橫街東口、裡仁街、櫻桃園都有過魚市,但要麼拆了,要麼搬了。
  • 最大花鳥魚蟲市場3月底搬家(組圖)
    有獎評新聞   本報訊(記者閆雪靜)本市目前最大的花鳥魚蟲市場近日,該市場貼出通告:所有商戶將於三月底、四月初整體搬遷。同時,緊鄰南三環十裡河橋的新市場正在加緊建設中,主體工程已經完工。  昨天,記者來到與潘家園舊貨市場相鄰的華聲天橋民俗文化市場。儘管天冷風大,但市場仍是熙熙攘攘,遊客不斷。
  • 北京:老官園花鳥魚蟲市場變身停車場
    老官園花鳥魚蟲市場變身停車場解決周邊單位及居民停車難問題本報訊(記者葉曉彥)海澱區紫竹院街道長智路旁,曾經是人員混雜、環境髒亂的老官園花鳥魚蟲市場,2017年底關閉拆除。
  • 北京老官園花鳥魚蟲市場變身停車場 解決居民停車難
    央廣網北京5月13日消息(記者劉天思)日前,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紫竹院路南側的老官園花鳥魚蟲市場經過拆除整治,變身一座可容納450個車位的停車場,解決附近居民停車難的問題,進一步暢通地區路網血管,較大提升地區環境秩序。環境治理「頑疾」變身便民停車場,贏得周邊居民拍手點讚。
  • 廣州 老廣最愛逛的花鳥魚蟲市場即將拆遷建新樓,趁假期去感受
    廣州 老廣最愛逛的花鳥魚蟲市場即將拆遷建新樓,趁假期去感受 原標題:廣州 老廣最愛逛的花鳥魚蟲市場即將拆遷建新樓,趁假期去感受
  • 煤山雀、綠頰錐尾鸚鵡……市場販賣野生鳥?北京森林公安出手了
    市森林公安近日開展打擊盜獵專項行動,對豐臺區分鐘寺橋南自發市場、天嬌文化城、雅園國際市場等地區進行集中檢查。檢查攤位180餘處,共收繳野生保護鳥類18隻,其中7隻煤山雀,2隻大山雀,1隻暗綠繡眼,5隻黃頰山雀,2隻銀喉長尾山雀,1隻綠頰錐尾鸚鵡,抓獲嫌疑人1名。
  • 白巖松提案:建議保留一些花鳥魚蟲市場
    為何建議北京保留部分花鳥魚蟲市場?「北京知道」專訪白巖松先生,和他聊一聊你我都關心的話題。 白巖松先生接受「北京知道」採訪 攝影|王子誠 知道君:2013年
  • 芳村「新」花鳥魚蟲市場本月試營業
    部分檔主表示,待明年6、7月份與原市場合同到期後才正式搬過去。也有檔主對於新市場的交通和市場氛圍表示憂慮。新市場交付 花鳥魚蟲新世界本月開始試營業2018年4月,位於廣州花卉博覽園的芳村花鳥魚蟲新世界啟動全面招商工作,當天招商率達80%,水族館商鋪更被搶購一空。
  • 西倉花鳥市場 老西安的民間記憶
    核心提示: 看盡世間百態,體會市井人生,穿行在充滿滄桑和歷史的西安古城裡,感受體味著名作家賈平凹所描寫的場景:「那裡是一個偌大的民間交易場所,主要營生是家養動物珍禽花鳥魚蟲,還包括器皿盛具,飼養輔品之類。趕場的男女老幼及閒人遊皮趨之若鶩,挎包搖籃,戶限為穿,使幾百米長的場地上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好一個熱鬧繁華。」
  • 「哄哄鬧鬧」近20年,廣州芳村花鳥魚蟲市場熄燈落幕了
    對於老廣州人來說,市中心有兩條金魚街;一條在老荔灣,上下九旁的清平路,那是西關人的回憶;一條在老越秀,惠福東路和大南路中間的書坊街。其中清平路的花鳥一條街,連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出名的「清平農貿市場」更聚人氣。對於新廣州人,那就是芳村的花鳥魚蟲市場。
  • 放假隨便逛,全國花鳥市場地址己更新(快收藏)
    1、十裡河,在十裡河橋南,三環路西側的是雅園花鳥魚蟲市場,在路東側的是天嬌花鳥魚蟲市場。2、官園花鳥市場,二環阜成門橋東北角,周末開放。在天津站附近,每天上午人多,周末人巨多,商販有固定 攤位,經營高中低擋鳥具,天津話講分細籠和糙籠,天津人玩兒的是心氣兒,鳥不好籠不好沒臉往外溜,流動的小販不要相信,他們沒有良心可講,丟天津鳥友的臉。4、寶雞道花鳥魚蟲市場,西開天主教教堂後面。5、廣東路原利民道寵物市場。6、長虹公園市場。
  • 北京的花鄉真有花嗎?失去花鳥魚蟲市場的北京人只能逛這裡了
    因為某生鮮批發市場,全國人民知道了花鄉這個名字,估計大多數人以為這個名字就是隨便叫叫的,跟花沒啥關係。大錯特錯了。花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承襲,據資料記載,花鄉種養花卉的歷史長達800餘年,最早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清朝《鴻雪因緣圖》記載:「豐臺為養花之所。前後十八村,泉甘土沃,養花最盛,故居民多以養花為業。」這裡說的「十八村」,就是現在花鄉所在區域。
  • 北京森林公安突查多家花鳥魚蟲市場 問題不少!
    今天上午,市森林公安來到朝陽區天驕文化城、雅園國際花鳥魚蟲市場等非法出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頻發地區進行突擊檢查。突擊檢查中,執法人員先後查獲了繡眼鳥、大山雀、綠頰錐尾鸚鵡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數隻。
  • 花鳥魚蟲市場北方最大落東麗
    李海燕  新報訊【記者李海燕】為推動具有濃鬱天津地域特色的花鳥魚蟲休閒產業的發展,經有關部門批准,一個新的花鳥魚蟲市場大型集散市場———東麗花鳥魚蟲市場昨天落成,將於本月13日開張納客。  東麗花鳥魚蟲市場地處東麗區商業中心地帶,佔地 50多畝,室內經營面積6000多平方米,露天經營面積10000多平方米,主要經營觀賞魚、寵物、花卉、觀賞鴿鳥、鳴蟲及其用品。該市場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花鳥魚蟲市場。  為方便外地客戶來津採購觀賞魚及其用品,該市場自 5月 13日起,每周五早上 6點至晚上 7點開設露天觀賞魚交易市場。
  • 老官園花鳥魚蟲市場變身便民停車場
    先來看組對比照:眼尖的市民應該認出來了這不是昔日的老官園花鳥魚蟲市場嗎?古玩、魚、裱畫、石頭、花、鳥、狗……位於紫竹院路南側的老官園花鳥魚蟲市場,在經營了10多年後,經過拆除整治,如今變身一座可容納450個車位的停車場,解決附近居民停車難題,也暢通了地區路網,提升地區環境秩序。
  • 越和花鳥魚蟲市場還在,養花種草提籠架鳥繼續
    越和花鳥魚蟲市場外圍城鄉結合部風貌的違建已被拆除,「一線城市」新建樓盤的輪廓線在迫近。圖by 譚慶駒位於廣州芳村花地灣的越和花鳥魚蟲市場開拆的消息近日傳出。南都記者記者今日走訪後獲悉,越和花鳥魚蟲市場租約是明年到期,主體部分至少經營到明年9月,最近拆除的只是市場外圍違建大棚。
  • 越和花鳥魚蟲市場何去何從?明年9月見分曉
    大洋網訊 近日,越和花鳥魚蟲市場拆遷消息眾說紛紜。28日,記者從越和花鳥魚蟲市場管理方獲悉,越和花鳥蟲魚市場主體部分仍然正常營業。市場何去何從,要明年9月才能見分曉。相關人士表示,「我們和廣信房地產公司籤約是到明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