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樹雌雄同體,壽命長達百年已成瀕危物種,如今世界僅存一棵

2020-12-06 騰訊網

引言

我國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文人葛洪曾在《抱樸子·明本》說道:「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表明了世間萬物多數會因為其數量稀少而顯得珍貴,一旦數量多了反而就變得低賤。比如在我國浙江省現身的「普陀鵝耳櫪」,這種樹木雌雄同體,如今在世界都只有一顆,被譽為「全世界最珍貴的樹」。

01

「鵝耳櫪」是屬於樺木科的一種喬木,平均高度可以達到10米左右,一般分布在我國遼寧省、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甘肅省和陝西省內,部分海拔500米到2000米的地區, 此外在朝鮮和日本等國也有少量分布。因為鵝耳櫪木材的材質十分堅韌,在我國比較常見,歷來被用於製造農具、家具和日用器具等木製品,其種子含油量也特別豐富,也普遍被用於生產食用油或工業用油。

▲鵝耳櫪照片

然而在1930年之時,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鍾觀光,在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頂的慧濟寺採集植物標本時,發現了一棵特別的鵝耳櫪。經過長達兩年的研究後,他發現這株鵝耳櫪不僅具有普通鵝耳櫪的全部特點,而且還具有耐陰、耐旱和抗風等特性,更重要的是它壽命長達百年且雌雄同體!這樣的鵝耳櫪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一棵。因為其是在普陀山被發現的,因此林業學家鄭萬鈞教授便將其命名為「普陀鵝耳櫪」。

▲普陀鵝耳櫪照片

02

事實上,因為僅存一棵被稱為「地球獨子」的百年古樹——普陀鵝耳櫪,還與一個佛門傳說相關。據說,在八仙還是凡人之際,曾四處遊歷苦尋得道成仙之法,後來在普陀山頂之上遇到了專門等候他們的觀音菩薩,於是便在此聆聽觀音菩薩講經。而在觀音菩薩講經的時候,一顆鵝耳櫪種子正好落在了觀音菩薩頭上,便被其種在了這裡,生根發芽。

▲慧濟寺照片

到了明朝,一位法號圓慧的僧人在此修建了慧濟庵,四百多年後清朝的僧人能積又將慧濟庵擴建為慧濟寺。普陀山因為被人們譽為「觀音菩薩教化眾生之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了「海天佛國」、「南海聖境」,慧濟寺和這株普陀鵝耳櫪也因此被人們妥善地保護了起來,直到現在依然完好無損。

▲普陀鵝耳櫪樹葉照片

不過鵝耳櫪實在太過常見,世人一直沒有發現這株普陀鵝耳櫪,是雌雄同體的特殊存在,此前經常砍下其枝幹,用以製造器具,其果實也經常被人為採摘,直到1932年後才受到特殊的保護,以至於它已經成了瀕危物種。

03

普陀鵝耳櫪在被發現之後,因為其雌雄同株的特點而被稱為「夫妻樹」。而它之所以是全世界僅存的一株普陀鵝耳櫪,也是因為其雌雄同株所致。普陀鵝耳櫪雌花和雄花的花期並不相同,所以授粉相對而言就比較困難,加之其生長環境比較特殊,不僅需該地雲霧較多、溼度較大,而且還得年平均溫度在16℃左右,因此,在這樣苛刻的環境要求下,浙江這棵百年普陀鵝耳櫪古樹成了世界僅存的一棵。

▲普陀鵝耳櫪果實照片

目前,普陀鵝耳櫪已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之中。這株生長在慧濟寺旁的普陀鵝耳櫪,也受到了相關單位的嚴格保護,並且在浙江省舟山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帶領下,專家們還對其繁殖方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後選擇採用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雙管齊下的方式,嘗試人工培育普陀鵝耳櫪。

▲專家培植普陀鵝耳櫪幼苗

2011年9月29日,為了進一步探尋普陀鵝耳櫪的培育方法,我國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其種子帶入了太空之中,進行太空育種試驗。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努力之後,如今我國已經培育出了3萬餘株普陀鵝耳櫪的幼苗,有望幫助這株「全世界最珍貴的樹」脫離瀕臨滅絕的危險。

結語

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經典地概括了西漢建國功臣韓信的一生,他成為大將軍是因為蕭何的推薦,最後身死又是因為蕭何的計謀。這正如普陀鵝耳櫪一樣,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其雌雄同株的特點,而成為僅存一株的瀕危物種也是因為其雌雄同株的特點。不過歸根結底,普陀鵝耳櫪以及大多數物種瀕危的原因,都是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影響,我們確實有責任和義務對其進行保護,更應該積極地尋求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方法!

參考資料:

《抱樸子·明本》

《史記·淮陰侯列傳》

相關焦點

  • 百年古樹買保險 20棵樹投保400萬元
    一旦發生火災、雷擊等自然災害,文化宮內的20棵古樹將由保險公司賠付。從昨天起,這份由某民營企業投保的保險合同正式生效,保額400萬元,這是我市首次為古樹投保。  據介紹,此次投保的古樹樹齡皆在百年以上,包括黃葛樹、金桂、香樟等樹種。其中,靠近文化宮側門的黃葛樹樹齡達400多年,茂密的枝葉向四周延伸,樹身要兩三個人才能合抱。
  •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一棵樹,目前已活了4851年,生長在中國!
    我們都知道樹的壽命是很長的,在我國一些地方也有一些古樹,他們在很早之前就被種在那裡,活了很多年,仍然在生長,我們印象中的古樹大多是活了幾百年的樹,但能活這麼久,已經稱得上是古樹,畢竟那種能活上萬年的神樹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 紐西蘭首次發現奇特的雌雄同體鈴鳥物種
    生物學家在紐西蘭發現的這隻鈴鳥不但外形兼具雌雄雙性特徵,而且叫聲也兼具雙性特徵。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動物世界的同性戀甚至是雙性戀現象並不足為奇,但據據最近一些動物學家稱,他們在紐西蘭發現的一隻鈴鳥卻是世界上第一隻擁有雌雄同體特徵的鈴鳥。
  • 隨「天宮一號」升空的這一植物有多珍貴?科學家想盡辦法幫它繁衍
    普陀鵝耳櫪目前全球僅存的唯一一株野生古樹就生長在中國,它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等級,也是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地球獨子」和它的同伴們,原本一直生活在我國浙江舟山群島上,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中國特有植物。
  • 上古異獸圖鑑-雌雄同體?自我繁殖?
    譯文:山裡有一種獸,外形看上去像是山貓,頭上長著濃密的毛髮,這種獸的名字就叫做類,雌雄同體,傳說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嫉妒他人。——《異物志》其實《山海經》中出現雌雄同體的異獸,這並不十分意外。因為在現在來講,雌雄同體一般被認為是原始的特徵,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而雌雄異體便是進化的標誌。而且一般來說,雌性要比雄性在生殖系統上更加高級(包括人)。所以《山海經》中的類很可能是上古時期的物種了,因為如今已經很少有雌雄同體的哺乳動物了。
  • 雌雄同體的動物怎麼交配繁殖?想知道這個,還得從人類兩性出發
    雌雄同體,說白了就是一種現象。縱觀世界的發展史,動物的結構愈是複雜,進化愈是高等,其性別分化的特徵愈是明顯。所以說高等動物比如說脊椎動物,大多是雌雄異體;而身體結構比較簡陋,進化程度比較低下,甚至退化的動物,則可能會出現雌雄同體的現象。這是一種通則。因為這種關係,想要研究雌雄同體,我們必須先在高等動物上,著手觀察兩性的問題,依次觀察下等動物。
  • 莒縣大井峪村有棵上百年的黃楊樹
    但在莒縣桑園鎮大井峪村,有一棵高六七米,已有400歲的黃楊樹,算是黃楊樹中的「巨人」了,這棵黃楊樹已經成為村民王書田的「寶貝」。 今年72歲的老人王書田從小就在這棵樹下長大,這棵作為家族的「族」樹,就生長在他的院門外,對他來說,童年的歲月與這棵樹息息相關,古樹見證了他的童年歡樂時光。 老人介紹,曾經聽父親說這棵黃楊樹已經有上百年的樹齡了,大約在清朝初年自己的祖上就種下了這棵樹。
  • 浙江努力讓26萬株古樹名木「老有所養」
    不過隨著4日、5日兩天浙江古樹名木保護現場會的召開,很多像周衛文這樣的守樹人走到臺前,「讓每株古樹名木都能『老有所養』」的口號也變得更為響亮。古樹老矣,尚能飯否?「你知道麼?這棵1500多歲的銀杏在今年5月可是出現過一次險情的。」和記者說這話的時候,周衛文壓低了嗓門。停頓片刻後,他的聲音又高昂了起來:「不過我們馬上把問題解決了。
  • 浙江近三分之一野生動物遭威脅 瀕危物種搶救性保護
    浙江近三分之一野生動物遭威脅 瀕危物種搶救性保護   浙江是中國動植物物種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孕育出豐富的動植物物種資源,浙江陸生野生動物分布有126科689種,約佔中國總數的三分之一,高等植物5500種,其總科數佔到中國的60%。  縱使野生動植物物種資源豐富,但如今的野生動物卻身處險境。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文字記錄雌雄同體的生物的國家,最早發生在廣東
    類想像圖雌雄同體是雌雄異體現象的反義詞。即在一個生物體中雌、雄性狀都明顯的現象。在植物當中普遍存在雌雄同體的物種,在環節動物門的蠕蟲和軟體動物之類的低等動物那裡,也可以發現這種情形。一般而言,動物之中雌雄同體的生物大多是一些比較低級的生物,但是也有一些較為高等的動物,比如黃鱔,而黃鱔的雌雄同體屬於雌雄性逆轉,黃鱔生殖季節約在6-8月,在其個體發育中,即從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時都是雌性(即體長在35釐米以下的個體的生殖腺全為卵巢);產卵後卵巢逐漸變為精巢;體長在36-48釐米時,部分性逆轉,雌雄個體幾乎相等;成長至53釐米以上者則多為精巢。
  • 生物界雌雄同體現象很普遍,內因外因共同造就這一現象
    生物界雌雄同體現象很普遍新發現的這隻雌雄同體蜜蜂,左側身體是雄性,有一個小巧精緻的下顎、一根長長的觸角,還有一條細細的後腿,上面有幾根剛毛,而它的右側身體則是雌性特徵——較短的觸角、形狀分明的齒狀下頜骨,以及厚實多毛的後腿。什麼是雌雄同體?
  • 野生甲魚成全球瀕危物種 浙江原生品種年年放生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名單中出現了中華鱉(甲魚),系瀕危物種3個級別中的最輕一檔「易危」,即「滅絕機率大增種類」。據說,這一結果是考慮到甲魚在日本、中國等地的生存狀況,理由是野生甲魚被捕獲用於食用與養殖,個體數量不斷減少。
  • 中國近代五大瀕危物種,圖三全球僅存三隻,滅絕或成定數
    受到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開普士花豹的生存之地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孤島」,種群之間繁衍出現困難,野外種群數量不斷減小。斑鱉,是所有龜類動物中最瀕危的一種,目前全世界僅存三隻,雖然一直都有人工繁育計劃正在實施,但是結果大多不盡人意。而就在前不久分布於中國的一隻雌性斑鱉在通過人工授精之後死亡,現全球僅存下三隻斑鱉,其滅絕命運或已成定數。
  • 全球壽命最長的5棵樹,第二在我們中國,第一長生不老
    全球壽命最長的5棵樹,第二在我們中國,第一長生不老。俗話說「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但是在現實的生活當中,不管是王八還是龜,能活到幾百歲,那已經是非常極限了。但是樹的壽命基本都很長,我國有很多的百年古樹,甚至千年古樹。黃山的鎮山之寶,迎客松就是一顆經歷了好幾百年風雨的古樹,但是在全世界的範圍當中,百年甚至千年古樹就更多了。美國的雪曼將軍樹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一棵樹。它的整棵樹高達84米,直徑長達12米,需要好幾十個人合抱才能抱在一起。它的體積竟然達到了1500立方米,樹齡長達2600歲。
  • 銀杏樹滿大街都是,為何還是瀕危物種?
    記得小時候,銀杏樹可是個稀罕物,上高中的時候有位校友贈送了母校一棵銀杏樹,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網上的資料顯示,銀杏樹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的一員,保護級別是瀕危。然而現如今,我們在大街小巷上就能看到銀杏樹,尤其在一些景點的街道兩邊,幾乎都是銀杏樹的身影!
  • 董俊來襲丨最優秀的男女必定是雌雄同體的!
    有這樣一位歌手,獨特的嗓音能讓你產生雌雄莫辨的幻覺!在浙江衛視「夢想的聲音」這個舞臺上,董俊憑藉自己雌雄莫辨的獨特嗓音,令現場幾位導師嘆為觀止,連連稱讚!全場火力全開,霸氣十足!有視頻為證著名作家周國平先生曾在《碎句與短章》中寫到:「最優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體的。」這裡所說的「雌雄同體」,並非是指生理,而是指心理。
  • 動物界的雌雄同體 是遺傳失誤還是繁衍策略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雲南省昆蟲學會理事長楊大榮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在動物界,雌雄同體是在一個動物體中雌性、雄性性狀都明顯的現象。雌雄同體生物擁有雌性及雄性的生殖器官,能同時製造精子及卵子。 事實上,雌雄同體並不是新鮮事。這種現象在昆蟲、蝸牛、貝類、蚯蚓、水母、烏賊、珊瑚、線蟲等無脊椎動物中最常見。
  • 雌雄同體是咋回事?
    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同時或者先後存在於一個生物體中的現象叫雌雄同體現象。動物中存在雌雄同體現象,同時存在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的叫常期雌雄同體現象,先後存在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的叫鄰接雌雄同體現象。
  • 全球最大蝸牛現身輪渡碼頭 雌雄同體繁殖力強
    ­  非洲大蝸牛爬到輪渡一車站的站牌上。­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文/圖記者 沈彥彥 王元暉)颱風尼伯特未到,大蝸牛先動了起來。­  昨天凌晨,幾隻巴掌大的蝸牛悄悄地從輪渡碼頭旁的綠化帶爬向人行道,這吸引了廈門大學幾名學生的注意,他們蹲下身子,掏出手機,拍下這種罕見外來入侵物種碩大的身影。­  不僅啃食植物 也吃紙張肉類­  「颱風天前後,最容易遇到這些傢伙。」
  • 自然界中的雌雄同體動物:雌雄同體蝴蝶最常見
    第6頁: 第7頁: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雌雄同體是指一個動物同時具備雌雄兩種性狀的現象最常見的雌雄同體動物是昆蟲和蜘蛛類,但這種奇特的現象在甲殼類動物、蟹類、紅雀和雞等較高等動物中也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