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 嶽品瑜 劉四紅 網編:財經新聞中心 2021-01-11
比特幣坐上「過山車」!經歷了前段時間的瘋狂猛漲之後,比特幣價格再現暴跌。1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24小時內,比特幣從41043美元跌落至33096美元,日內最大跌幅達19%。截至記者發稿時間1月11日18 時 30分,比特幣報35575美元。此外,近24小時內共有117370人爆倉,總爆倉金額高達17.83億美元。
日內跌幅擴至19%
「上一秒還在暗喜再破新高,下一秒可能就跌入谷底……」對於比特幣等虛擬幣價格的「陰晴不定」,幣圈人士似乎早已司空見慣。
1月11日,全球幣價網站CoinMarketCap顯示,截至當日上午10時的近24小時內,比特幣從41043美元跌落至36076美元,日內最大跌幅達12%。這一波暴跌行情仍在繼續,截至當日15時整,比特幣價格再次跌落至33096美元,日內最大跌幅達19%。
跟比特幣保持統一趨勢,其他幣種也出現暴跌行情,其中,以太幣、萊特幣、瑞波幣、比特幣現金等虛擬幣,日內跌幅分別為15.82%、17.85%、20.56%、19.15%。
事實上,就在前兩日,在大型機構投資者購買量增加以及散戶投資者的參與熱情推動下,比特幣價格還曾屢創新高。但僅僅一日內,比特幣就開始經歷暴跌,堪比「過山車」。
從暴跌背後原因來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慧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指出,目前,市場熱度持續發酵,海內外都保持了狂熱的情緒,貪婪指數居高不下,意味著泡沫持續擴大中。每一次大額的離場都能挑動市場投資者的情緒。同時,在合約層面也更多偏向於做多,因此任何一個突如而來的急跌都會引爆一連串的做多合約,進而引爆更多的做多合約強制平倉,導致暴跌的形成。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則指出,比特幣作為高風險資產品類,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過暴漲暴跌事件,甚至短期內暴跌超30%。近24小時暴跌,一方面是前期大漲後的回調,空頭趨勢漸佔上風;另一方面則是疫情籠罩下的國際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使市場情緒發生轉變,因此比特幣時常出現「爆完空頭爆多頭」等情形。
多頭空頭「通殺」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行情下,無論是做空還是做多的投資者都慘遭「雙殺」。
1月11日11時,合約帝數據顯示,近24小時內共有74120位幣民爆倉,爆倉量達10.6億美元(約68.83億元人民幣)。爆倉事件仍在持續,截至1月11日18時,24小時內有117370人爆倉,總爆倉金額高達17.83億美元(約115.54億元人民幣),該次爆倉中,虧損人群中既有對行情看漲的投資者,也有看空的人群。
幣圈所稱的合約交易,是一種將交易品遠期交易的模式。與現貨交易相比,合約交易有兩大特點,一是既能做多又能做空,可雙向獲利;二是可以加槓桿,以小博大。
「比特幣開啟連環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評價道,「按照比特幣的波動,除非完全無槓桿,基本上加槓桿的人資產都會被打爆,不管你是空頭還是多頭,抵押物不足一律會被強平。 」
在盤和林看來,由于波動性較大,對於比特幣來說,持有不是目的,流通也不是目的,加槓桿玩才是目的。因此,作為儲蓄,其幣值不穩,也就是財富本身價值不夠穩定,所以暫時比特幣的屬性偏向於投機品。
「近年來,歷次的暴漲暴跌都凸顯出了狂熱市場中資本被操作的跡象。作為散戶投資者往往在這種巨量波動的市場中造成巨額的財產損失。同時,市場暴漲暴跌往往都會讓曾經理性的投資者逐步變成短期的投機者,並意欲在低買高賣中投機獲利。」劉峰如是說道。
警惕炒作風險
當前,多位分析人士一致認為,比特幣沒有真實價值支撐,相關交易大多為投機炒作。一方面,消費者需提高防範意識,切勿盲目跟風;另一方面,暴漲暴跌行情下,建議監管部門加強針對性監管,能在最大限度上警示投資者炒作交易風險。
要釐清的是,近年來,我國政府部門對虛擬貨幣逐步加大管理和規範力度。儘管國際上部分國家認可了比特幣的貨幣性質,但國內央行、工信部等金融監管部門與網際網路監管部門,仍非常明確地界定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一樣是一種特殊商品,應加強防範風險。
在蘇筱芮看來,一方面,比特幣價格頻頻暴漲暴跌會推升短期炒作氛圍,吸引投機者入市,不利於健康、穩定的市場機制形成;另一方面,隨著央行數字貨幣項目的不斷推進,官方性質的數字貨幣發展路徑日趨明朗,其他「代幣」「虛擬幣」等發展的空間會愈發狹窄。對於個人而言,投資此類高風險資產也會產生加重個人財務負擔的可能,輸者可能傾家蕩產。
劉峰則認為,對於幣圈的炒作行為,如果涉及到違法傳銷、詐騙等行為,應該堅決予以取締,加強監管。同時,對於投資者本人來說,也需要理性看待市場暴漲暴跌的現象,並做好合適的投資規劃,保護好自身的財產安全。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