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生態文化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科學發現地。一直以來,我市一直致力於保護與推廣大熊貓這張國際名片。
8月4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市政府共同組織的《國家大熊貓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雅安國際熊貓城產業核心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專家評審會在成都召開,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旅遊學會、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省經濟發展研究院等單位參加評審會。
經專家討論,《規劃》順利通過評審,進一步增強了我市打造大熊貓這張國際名片的底氣。
工人正在隴西河一橋上扎鋼筋
規劃引領 城市發展更有底氣
150多年前,法國人阿爾芒·戴維在雅安鄧池溝發現了大熊貓;1963年,全球首隻人工繁育的大熊貓「明明」誕生,它的父母都來自雅安;1979年,全球首隻人工授精繁育的大熊貓「元晶」,它的父母同樣來自雅安;隨著人工繁育的大熊貓越來越多,大熊貓又在雅安重回山林……
大熊貓科學發現至今,雅安與大熊貓一起走向世界,是名副其實的「熊貓故鄉」。
雅安大熊貓國家公園面積6219平方千米,佔全國大熊貓國家公園面積的22.9%,是國家公園試點的主要片區和對外展示大熊貓的重要窗口。
2019年10月2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向雅安市授牌「大熊貓國家公園園地共建先行區」。近年來,我市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中不等不靠,先行先試,在棲息地保護、野化馴養放歸和入口社區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不得不說,雅安打造國家大熊貓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具有一定的先天資源優勢和後天發展優勢。雅安將如何打造?《規劃》從資源優勢、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實際情況出發,立足大熊貓國家公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及四川省「一幹多支、五區協同」的戰略高度,提出打造全國首個以大熊貓為特色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會客廳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項目,對雅安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園地共建先行區和成渝地區高品質康養宜居地具有較強指導意義。
計劃在前,行動才更有力。在《規劃》制定的同時,我市加快推進熊貓新城等相關產業項目建設,為《規劃》的落地落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位於熊貓新城規劃區內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科普教育中心 本報記者 郝立藝 攝
產城一體 城市新地標正在崛起
8月6日一早,記者在市區青鼻山公園(一期)隴西河橋梁工程(以下簡稱:隴西河一橋)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搶抓上午較涼爽天氣,抓緊施工。「主體結構已經完成,現在正在進行橋面施工、路基防護、擋牆施工等。」現場施工人員介紹,隴西河一橋將於本月底具備通車條件,9月底基本完工。
隴西河一橋靠青鼻山一側,與科研路相交,連接著大熊貓科研高地項目。橋梁正式通車後,將成為大熊貓科研高地項目施工進場的必經之路。
走進大熊貓科研高地項目施工現場,多輛工程車輛正在有序作業。其中,一輛挖掘機正在場地上挖掘泥土,進行園區土地平整收尾工作。該部分將結合南側旅遊集散次入口,將大熊貓科研高地項目打造成為對接熊貓新城遊客集散南入口的重要節點,成為熊貓文化的展示窗口和市民休閒及近郊旅遊的理想目的地。
在市區的另一角,緊靠青衣江的雅安熊貓會展博覽館項目施工現場同樣是一片繁忙。該項目包括會議會展和酒店兩個部分,各工程節點正抓緊推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雅安又一大地標建築,彌補我市會展功能短板。同時,連接熊貓綠島與大興濱江文化長廊,成為中心城區文旅融合和城市建設的新名片。
目前,熊貓新城其他建設項目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位於雨城區河北街道紅星村附近的成雅高速公路出入口,大熊貓國家公園標誌牌項目正抓緊施工,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科普教育中心正在進行綠化工作,大熊貓演藝中心正在與創作運營團隊合作洽談……一幅「大熊貓+」的畫卷正在這座城市全面鋪開。
未來,我市將增加多處熊貓元素打卡點,助力我市打響大熊貓這張國際名片。
本報記者 戴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