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75歲的劉大爺一家最近很是苦惱,這幾年劉大爺的記憶力越來越差了,老是忘東忘西,出門經常迷路,有時還認不出家裡人。前兩天,他在家中上廁所時突然言語含糊,口角流涎,左半邊手腳乏力,行走困難。
家屬立即將劉大爺送到中山三院,醫生檢查後說,劉大爺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房顫引起的痴呆和中風!
家屬一聽懵了:房顫究竟是什麼病?它的危害竟然這麼大?
什麼是房顫?
房顫,也叫心房顫動,屬於心律失常的一種。通俗來說就是心臟的其一個部分,我們稱之為「心房」,它跳得不規律了,亂發指令,導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為政,雜亂無章地收縮,每分鐘可以快到350-600次,從而影響到整個心臟的正常跳動。
房顫離我們有多遠?
房顫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臟病,跟高血壓、冠心病一樣,屬於國家衛健委認定的心血管慢性疾病之一。
在中國,房顫患者已超過1000萬,估計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發生房顫的風險。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房顫的發生風險逐漸升高,60歲以後房顫的發生率驟升,所以也被稱為「爺爺的心律失常」。
此外,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酗酒、心肌梗塞等因素也會增加房顫的發生風險。
房顫有哪些危害?
由於房顫時心臟跳得快而紊亂,患者常常會出現心慌、胸悶、疲勞、頭暈等不適,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有些患者甚至出現心力衰竭,表現為運動耐力下降,呼吸困難,下肢水腫。
此外,和正常人相比,房顫患者中風的風險升高5倍,痴呆風險升高2倍,死亡風險增加1倍!因此,房顫又被稱為健康的隱形殺手。
如何知道有沒有得房顫?
如果您出現上述提到的臨床表現,那麼不妨摸一下自己的脈搏,如果感覺到脈搏極其不規律,那就有必要懷疑自己是否患有「房顫」了。當然,有些人的房顫是間斷髮生的,所以自我檢查可能會造成漏診。
因此,診斷房顫最靠譜的還是到醫院就診,由心血管專科醫生進行篩查。
房顫的篩查目的有兩個,一是明確有沒有房顫,二是評估病因、病情、併發症等情況。因此,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病史問詢、體格檢查、抽血化驗、心電圖檢測、心臟彩超檢查等。
房顫該怎麼治療?
房顫雖然很危險,卻是可防可治的,目前臨床上有許多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患者可以通過使用減慢心率的藥物來減少心慌、胸悶等臨床症狀。而在中風預防方面,房顫患者可以通過服用抗凝藥物或者進行左心耳封堵/切除來預防中風。此外,由於近年來科技不斷進步,現在房顫已經有了根治的手段,通過微創介入導管消融的方法可以徹底消除房顫,使心臟搏動恢復正常。
中山三院心血管專家正在為房顫患者進行 微創射頻消融治療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