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珠——蘭嶼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蘭嶼上盛開的鮮花(5月15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蘭嶼島上的海上日出(5月16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晨曦下的古舟(5月16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美麗的蘭嶼海灣(5月16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美麗的蘭嶼海灣(5月16月攝)。 蘭嶼位於臺灣東部,約45平方公裡,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島上丘陵起伏,海岸曲折,怪石林立,滿目蔥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島上生活的達悟人是臺灣唯一居住在離島的海洋少數民族,保留著很多古老神秘的習俗。 

遊客體驗達悟人的拼板舟。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

  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

  生活在蘭嶼的達悟人夏曼阿樂本向記者介紹說,達悟人的傳統糧食是地瓜、芋頭和飛魚。飛魚季是蘭嶼生產糧食的高峰期,也是達悟人獲取蛋白質的重要時節。飛魚季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部落所有的男性穿著傳統丁字褲,帶著自己的拼板舟面對海洋一字排開,舉行招魚祭禮。「部落的老人會念祝福今年豐收的咒語」。

  夏曼阿樂本在蘭嶼做旅遊服務,經營民宿、餐飲、環島遊覽、浮潛、機車出租等業務。他說,「在蘭嶼,紅綠燈就是山羊、螃蟹等生物」,「一些遊客偷採海芙蓉,達悟人在導覽同時還兼職保護生態環境」。

  記者為沒能趕上一年中最精彩的飛魚季節,錯過了達悟男性身著傳統丁字褲舉行儀式而遺憾。但夏曼阿樂本卻說:「飛魚季有很多禁忌,並不適合遊客上島遊玩。」 

蘭嶼「東清」部落的拼板舟。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飛魚季節,達悟男人們駕著拼板舟出海抓飛魚。在夏曼阿樂本所在的「東清」部落,飛魚季以外的時間,拼板舟可以供遊人體驗。「按照部落的古老傳統,拼板舟只能自己家人碰,外人不能碰船,會帶來厄運,打不到魚」。

  蘭嶼島上有6個達悟族部落,約四五千人。其中「紅頭」部落被認為是飛魚文化的發源地,因此飛魚季的招魚祭也從「紅頭」部落開始,依次進行。飛魚季期間,達悟人只能捕捉飛魚等洄遊魚類,禁止捕捉底棲魚類,飛魚季結束,達悟人也不再捕捉飛魚。

  蘭嶼的人文與生態合為一體,泛靈信仰的達悟人認為,綠蠵龜、蘭嶼角鴞、海漂植物「棋盤腳」等動植物,都來自「惡靈」一方,部落長老堅持著諸多禁忌。但像夏曼阿樂本一樣的「80後」卻很「開明」。「現在島上的民宿都提供夜觀生態的旅遊項目,可以帶著遊客看島上生物」。

  在島嶼東側面向太平洋的緩坡上,集中了30多處地下屋,是達悟人的傳統建築。「『野銀』部落很聰明,完整保存了地下屋。這裡有些地下屋已經14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住。」夏曼阿樂本指著路邊半穴居的木石結構房屋向記者介紹說,雖然這些地下屋低矮,與山坡融為一體,但是迎風而建和獨特的排水管道,讓它能祛除炎熱、抵禦颱風。

  達悟族是沒有文字、倚靠語言延續傳統的族群。至今達悟人還用把動物耳朵剪缺角、把樹用顏料畫標記的方式確認歸屬權。在島上耳朵不缺角的羊、豬、雞等動物可以在節慶時被任何人抓捕、宰殺。

  多年來,壓在蘭嶼居民心頭,揮之不去的一個沉重負擔是存放在蘭嶼南部的10餘萬桶核廢料。這引發了居民長期的抗議行動,在貯存場的圍牆上塗鴉著很多反核、讓核廢料離開蘭嶼的標語。

  達悟語稱蘭嶼為「Ponso No Tao」,即「人居住的島嶼」。夏曼阿樂本說,雖然存放核廢料的補償金給當地帶來水泥、電器和設施建設,但蘭嶼人仍然覺得可怕。

  蘭嶼曾經的落後,讓夏曼阿樂本等達悟人告別小島,到臺北等大城市求學謀生。「最近10年,島上的旅遊業才開始發展,我們也陸續回到島上」,夏曼阿樂本說,「很多部落禁忌,讓蘭嶼依然保存了最原始的生態」。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也可以維持平衡,「蘭嶼的原生態和神秘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都是小島最好的旅遊資源」。

探尋蘭嶼飛魚季

  曬飛魚乾。陳曉星攝

  魚船準備出海。陳曉星攝

  明明是魚的外表,卻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飛魚與蘭嶼以及島上的少數民族達悟人,有著一年一度的約定——飛魚季。資料顯示,蘭嶼的飛魚魚汛一般在陽曆2月至6月間。按照達悟人傳統,捕魚工作由男性完成。在飛魚季前期,同一個家族的男性成員會組成捕魚團隊,齊心協力捕捉飛魚。而在飛魚季到來前,魚團成員要集中居住。蘭嶼飛魚文化館館長、達悟人瑪拉歐斯(漢文名鍾啟福)說,此時是禁慾期,以保證捕魚者體力充沛。

  蘭嶼位於臺東東南的太平洋海域中,面積約45平方公裡,猶如遺世獨立的秘境。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從南向北的洋流將大批飛魚帶至蘭嶼附近,預示著飛魚捕撈季的到來。

  「按照傳統,飛魚季是蘭嶼生產糧食的高峰期,是達悟人獲取蛋白質的重要時節,因此也是一年中最神聖而禁忌最多的時候。」瑪拉歐斯介紹,飛魚季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傳承,是達悟人最重要的漁獵活動。

  隨後,達悟人將根據陰曆及月相,迎來一年飛魚季中最重要的時刻——「招魚祭」。當天,捕魚者將佩戴傳統飾品,盛裝聚集在自己所屬的漁船邊,由船長殺雞獻祭,捕魚者以食指蘸雞血觸碰海邊礁石,呼喚飛魚來到漁場,祈求今年獲得豐收。

  蘭嶼上的達悟人分為六個部落,其中的「紅頭」部落被認為是飛魚文化的發源地,因此招魚祭也從「紅頭」部落開始,依次進行,標誌飛魚季正式拉開大幕。

  飛魚季前期,捕魚團隊乘坐大型的十人船出海,捕捉到的魚由各家平分,大船成為維繫家族關係、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到飛魚季後期,各家各戶可乘坐小型的四人船、二人船乃至單人船捕魚。而在飛魚季中期,當地女性要製作芋頭糕,並在上面鋪滿蟹肉和臘肉,以此慰勞辛勤捕魚的男性。

  達悟人乘坐的傳統漁船,正是蘭嶼島上特有的拼板船。這種漁船並非原木挖空而成的獨木舟,而是以蘭嶼島上的番龍眼等堅硬木材一片一片組合而成。拼板船外型獨特,兩端高高翹起,主要由紅白黑三色組成,使用天然顏料塗繪;船身還有波浪紋、人形紋及太陽紋等圖案,其中位於兩端的同心圓太陽紋被稱為「船之眼」,具有驅邪祈福之意,是蘭嶼島的圖騰。

  直到6月底左右,飛魚季漸入尾聲,此時達悟人也將迎來「終止祭」。當天,漁民將捕獲的大魚尾巴穿串掛在海邊,表示飛魚季已經結束,從此不再捕捉飛魚,改抓其他食用魚。「飛魚季期間,達悟人只能捕捉飛魚等洄遊性魚類,禁止捕捉底棲性魚類,讓這些魚類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體現了永續發展的理念。」瑪拉歐斯說。據他介紹,飛魚季是貫穿達悟人生活的重要時序,因此十分強調人的約束。在飛魚季期間,當地人不能朝大海扔石頭,因為有「驅趕飛魚」之意,是對魚的不尊重;不能做罪惡的事情,不能跟人爭吵、打鬥、罵髒話。與此同時,拼板船是達悟人的「聖物」,因此他們也不希望遊客隨意觸碰,甚至進入其中拍照。

  此外,對於飛魚的食用也有很多講究。瑪拉歐斯說,在飛魚季的頭三個月,可以對飛魚採用煮或蒸的烹飪方式,但不能燒烤,盛裝飛魚需使用專門器具,不能混用。

  蘭嶼當地漁民夏門·呢時格時(漢文名顏進溢)說,飛魚季第一個月捕捉的飛魚必須當時吃完,不能用來製作魚乾;之後的可以製作魚乾,但必須在當年11月的「終食祭」前吃完,不能留到隔年,以此迎接下一個飛魚季。

  蘭嶼雖然被大海隔絕,但不能隔斷人類社會的發展,海浪和輪船將現代化的衝擊一波波送來,飛魚季的傳統也在悄然改變:油漆代替了天然顏料,燒柴油的現代船代替了純人力的拼板船;冰箱的出現讓飛魚的保存更加容易,也讓「隔年」的界限開始模糊;隨著老一代的逝去,飛魚季本身的流程也有變化……

  說起這些,夏門·呢時格時有些感傷,擔心達悟人獨特的文化正在流失。而瑪拉歐斯也表示,隨著蘭嶼觀光業的不斷開發,他很擔心飛魚季會變得過度商業化,甚至淪為遊客獵奇的景觀,不再是達悟人生生不息的生命驅動,「要讓文化精髓、而不是商業利益成為生態遊的主導者,這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等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遊客撿走貝殼留下垃圾 蘭嶼寄居蟹以酒杯當家
    中央社"圖  中新網6月18日電 被譽為海上明珠的蘭嶼島,隨著遊客的湧入,帶入大量垃圾,卻帶走了美麗的貝殼;清晨的蘭嶼環島公路四處都是小動物被壓扁的屍體,寄居蟹找不到美麗貝殼,只好以骯髒的小酒杯當家,拖著笨重的酒杯過馬路,讓人捏把冷汗。
  • 蘭嶼欲終結臺東最髒鄉鎮 豬羊逛大街將絕跡(圖)
    原標題:蘭嶼欲終結臺東最髒鄉鎮 豬羊逛大街將絕跡(圖)   蘭嶼豬、蘭嶼羊逛大街,在部落和遊客擦身而過的畫面,有可能消失。臺東縣清潔競賽,蘭嶼鄉連續6次最後1名,鄉公所將改變長久豬羊放牧習慣。資料照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1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蘭嶼豬羊逛大街,在部落和遊客擦身而過的畫面,有可能消失。臺東縣清潔競賽,蘭嶼鄉連續6次最後1名,鄉公所將改變長久豬羊放牧習慣。   臺東縣環保局今天公布去年下半年的鄉鎮清潔競賽,池上鄉公所蟬聯冠軍;有海上明珠美譽的蘭嶼則第6次拿下最後1名,引起外界好奇。
  • 安達曼海上的明珠—普吉島
    寬闊美麗的海灘、潔白無瑕的沙粒、碧綠翡翠的海水,作為印度洋安達曼海上的一顆「明珠」,普吉島無可挑剔。這裡歡迎著每一位遊客,你來自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來到了普吉島這個世界村,良好的包容性使普吉島成為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海島旅遊度假勝地。
  • 蘭嶼海洋風光旖旎
    遊人浮潛欣賞蘭嶼動人的海下風光  在臺灣諸多離島中,蘭嶼一直給人偏遠印象,也為蘭嶼島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蘭嶼是古老的火山島,島上奇巖怪石色澤多半灰黑,與傳統聚落常見的黑色屋頂相互輝映,島上植被倒是全年翠綠,使蘭嶼島呈現低調的綠與黑。或許正因為島嶼色調不豐,格外能彰顯蘭嶼拼板舟色彩的繽紛。  島嶼不大,蘭嶼生態卻是極其豐富,島上植被豐富而特殊,春天有原生蝴蝶蘭和臺灣百合綻放,海下有美麗的珊瑚和熱帶魚,蘭嶼很早就是釣魚人垂釣的天堂,更吸引潛水人一探龍宮奧秘。
  • 蘭嶼:藍色桃花源的小島驚奇(圖)
    蘭嶼2007年08月28日 17: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8日電 據28日的臺灣《聯合報》介紹,臺灣東南方海上美麗小島蘭嶼
  • 來到這座「海上明珠」,讓你來了不想走!
    到這個「海上明珠」來,你就不想走了!南澳大利亞島位於廣東、福建和臺灣三地之間的海面,是高雄、香港、廈門三大港口城市的海上中心,鄰近太平洋上最繁忙的國際主航道,這一位置十分重要,古代以來,東南海域商船經過的停泊點就在我國的海上貿易中,南澳大利亞島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在行政上隸屬於汕頭市。南澳大利亞島共有37個大小島嶼,總面積近130平方公裡,海岸線長4600公裡。
  • 臺灣遊記(三)蘭嶼
    在去臺灣前,我們就在糾結要不要去蘭嶼,最後我和莎哥還是決定要去,必須去。我知道蘭嶼是因為有種鳥叫「蘭嶼角鴞」,而蘭嶼作為一個海島,本身就有足夠的理由吸引我。且說我們前一天在墾丁潛完水,對海洋的熱愛又深了一層,甚至有考潛水證的衝動。       中午一點的船票,在熾熱的太陽下,我們上了船。
  • 蘭嶼
    孤懸在臺灣東南外海,蘭嶼和小蘭嶼相依為伴,黑潮護持著它獨特的身世,也帶來飛魚和熱帶的種籽;大樹覆蓋在火山熔巖上,為惡崢崢的地貌描上翠綠,木舟聚集的灣澳邊,雅美人在這裡生生不息。   蘭嶼為一座火山島,位在臺灣島東南外海40餘海裡處,面積約45平方公裡,次於臺灣、澎湖本島,為臺灣第三大島。
  • 【臺灣最深度】漫步蘭嶼部落~
    這裡有全蘭嶼唯一一家7-11、唯一一家海洋超市、唯一一家加油站,椰油部落也是蘭嶼居住人口最多的地方。椰油往朗島方向有條岔路,上頭的小天池是著名的秘境,雖然沒看到水滿成池,但意外發現景色一點也不遜色,宛如新海誠電影《你的名字》內的著名場景,三葉的故鄉系守町。
  • 大家都想去馬來西亞的六個地方,其中一個被譽為「海上明珠」
    03被譽為海上明珠的城市因其在海上貿易路線中的重要位置,歷來被視為東方的明珠。這是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島嶼,它以其多元的文化、遺產和世界聞名的美食而聞名。在這裡,你必須在歷史悠久的喬治城漫步,看看它的殖民建築、莊嚴的宅邸和可愛的寺廟。
  • 蘭嶼|天邊風光都不及你在我眼中
    蘭嶼是臺灣的第二大離島,因盛產蝴蝶蘭而得名,位在臺灣本島東南方的外海上。未過度開發而保留著濃厚原住民特色與諸多原始海岸風光的小島。造型獨特的拼板舟、冬暖夏涼的地下屋、獨特的飛魚祭活動沿襲至今。到達【蘭嶼】的方式有2種,飛機/坐船。可以從臺東富岡碼頭或墾丁後壁湖搭船前往,航行約3小時。綠島也有船班次前往蘭嶼,航行也是3小時。
  • 解放軍軍機飛近臺東蘭嶼?臺軍方不證實也不評論
    專門記錄軍事飛行器動態的軍事迷,今天追蹤到一架疑似大陸軍機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並轉向接近臺東蘭嶼外海空域,隨後識別消失。臺當局防務部門表示,不證實及評論 。他表示,按照過去追蹤經驗,原本以為這架大陸飛機會折返回去,沒想到卻在巴士海峽轉向往臺灣東部飛去,飛行軌跡一度很接近臺東蘭嶼外海,最後識別號即消失,下午1點多又出現巴士海峽。據了解,臺「中科院」今晚在臺東及屏東試射飛彈,彈道無限高,此時大陸軍機罕見一路從西南飛往臺東蘭嶼外海上空,島內軍事專家認為動機確實不單純。
  • 蘭嶼雅美風情
    雅美人循著黑潮南來,從呂宋、巴丹到蘭嶼,從此留駐在此,生活緊緊扣著島上的四時旋轉。古老禁忌、神話裡,寓含著天人合一的生活觀,不論是起屋造船,或是迎送飛魚,雅美人的行為總透露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道理。蘭嶼是菲律賓火山島弧上的一座小島,數百年前,雅美(達悟)人的祖先順著黑潮由島弧南邊的巴丹群島遷徙而來,在蘭嶼落地生根,成了這座島嶼的主人。數百年來,他們順應島上獨特的生態環境,最終衍生出一套完備的文化,與小島發展出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
  • 臺東 | 去蘭嶼迎接臺灣第一道曙光
    蘭嶼主要住民是達悟族。(圖/顏子矞提供)蘭嶼主要住民為達悟族,蘭嶼的達悟族語為「Ponso no Tao」,意思是「人之島」,過去漢語為紅頭嶼,後來因為島上盛產蝴蝶蘭,改名為蘭嶼。蘭嶼位在臺灣東南方外海上,行政區隸屬臺東縣。黑潮北流通過蘭嶼,四周珊瑚礁環繞,海水湛藍澄澈,是世界級潛水點,吸引全球潛水愛好者前往。島上地形多山,平地集中在沿海,海洋和飛魚是達悟族人的生活文化重心,飛魚含有高蛋白,也是達悟族人主食和營養來源。
  • 北海海映蘭嶼交房時間是什麼時候 新房怎麼收房
    那麼,大家知道北海海映蘭嶼交房時間是什麼時候嗎?新房怎麼收房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北海海映蘭嶼實景圖  北海海映蘭嶼的簡介  海映蘭嶼是融創中國與大都投資共同開發的新中式大盤 ,地處北緯21°黃金海岸線上,屬於融創首個新東方典藏封面作品,以現代東方文明致敬濱海生活文化,打造濱海新東方人居理想
  • 蘭嶼人發聲明 向蔡當局發出怒吼:核廢遷出蘭嶼
    華夏經緯網7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因臺電二度未經告知就私運3x4核廢料重裝容器到蘭嶼,引爆蘭嶼人怒氣,蘭嶼達悟族從本月31日起至8月1日止,將在島上舉辦「反核意念!遍地開花」全島豎旗行動!將有3場反核活動,表達對臺當局遲不將核廢遷出蘭嶼的不滿和憤怒,和堅持反核到底的決心。
  • 臺灣的小希臘蘭嶼,臺灣海水清晰度最高的潛水聖地
    個人看法是蘭嶼應該比綠島美,當然了,完全是我的肆意胡想,沒有任何論據可以支撐這個論點。從墾丁到蘭嶼需要航行兩個半小時,一二百人的輪渡擠得滿滿的,想找一個多餘的座位好像都沒有。這兩個半小時正好可以補充睡眠,在搖搖晃晃的輪渡裡一會兒上下眼皮就開始打架,沒兩分鐘就失去了知覺一巔一巔地進入了夢想,迷迷糊糊還沒睡夠呢,蘭嶼到了。
  • 臺灣的小希臘蘭嶼,臺灣海水清晰度最高的潛水勝地
    個人看法是蘭嶼應該比綠島美,當然了,完全是我的肆意胡想,沒有任何論據可以支撐這個論點。從墾丁到蘭嶼需要航行兩個半小時,一二百人的輪渡擠得滿滿的,想找一個多餘的座位好像都沒有。這兩個半小時正好可以補充睡眠,在搖搖晃晃的輪渡裡一會兒上下眼皮就開始打架,沒兩分鐘就失去了知覺一巔一巔地進入了夢想,迷迷糊糊還沒睡夠呢,蘭嶼到了。
  • 泰國最大島嶼,被譽為安達曼海上的一顆明珠,風景並不輸馬爾地夫
    普吉島是泰國南部最大的島嶼,也是泰國最小的一個府,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西海岸外的安達曼海,以其迷人的自然風光、寬闊潔白的沙灘、碧綠翡翠的海水,被譽為「安達曼海上的一顆明珠」,且因其島上資源十分豐富,有著「珍寶島」、「金銀島」的美稱。
  • 解放軍軍機昨日進入臺東南空域,臺媒:一度距臺東蘭嶼外海不到50公裡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聯合報》12月26日報導,專門記錄軍事飛行器動態的軍事迷,25日追蹤到大陸軍機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並轉向接近臺東蘭嶼外海空域,隨後識別消失。臺防務部門25日晚間證實飛入臺東南空域的是運-8技術偵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