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蝸牛」流動教室
近日,第26期「青蝸牛」公益支教活動在昆明市祿勸縣皎平渡鎮紅軍小學舉行。此次支教活動為期四天,由雲南工商學院和昆明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
「青蝸牛」流動教室項目由昆明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組織,啟動於2016年,目前已連續開展4年。項目主要圍繞生命教育、安全自護教育、興趣培養、藝術體驗、親情陪伴、家庭探訪、鄉村教師能力建設培訓等內容組織開展實踐活動。重點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截止目前,「青蝸牛」流動教室項目已在祿勸縣九龍鎮、皎平渡鎮、東川區拖布卡鎮、銅都街道和紅土地鎮的28所鄉村小學開展了95期志願服務,共服務農村留守兒童3000餘人,參與服務志願者345人,服務時間近6000小時。
皎平渡鎮位於祿勸縣境北部,是昆明的北大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紀念地。皎平渡鎮紅軍小學由上海市青基會捐款、縣政府自籌資金建成。目前共有教師60餘人,學生800餘人。大多學生由其他小學合併而來,多為住校留守兒童;學校教師平均年齡39歲,在面臨老齡化問題的同時教師匱乏的難題也亟待解決。志願者的到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學壓力,給孩子們也帶去了不一樣的歡樂體驗。
為期四天的支教活動中,志願者們分別在聲樂、繪畫、朗誦、舞蹈四個領域展開教學。歌曲《父親》、《童年》讓大家不忘童心,兼顧親情;以「我的家鄉」為主題的繪畫,增強了孩子們對家鄉的認同感;在朗誦《我的祖國》過程中,讓孩子們培養愛國情懷,構造家國一體意識,緊跟黨的步伐;《熊出沒,請注意》、《追夢赤子心》等舞蹈充分激發了學生活力,讓師生聯繫更加緊密.....
雖然支教活動只持續了四天,志願者與同學們卻培養了深厚的師生感情,桌球桌上,籃球場上,都能看到老師與同學們共同的身影。課餘時間,志願者彈起吉他,與同學們共同歌唱,孩子們還為老師們送上自製的禮物......
「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了,每次我們來了總有一群孩子圍著我們,一聲老師,讓我們倍感溫暖。我相信,一時的貧困只能暫緩孩子們的腳步,但卻限制不了他們心中所嚮往的星辰大海。」雲南工商學院支教志願者陸建楠談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