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當打之年》在2020年如約而至,和往年一樣,本季的歌手裡有老朋友也有新成員,有已經在歌壇博得一席之地的老前輩,也有蓄勢待發的後生。其中毛不易的閱歷比較特別,從年紀上說,在這一季的歌手裡他不算小,但是論閱歷,他卻是出道最晚的弟弟,可是人氣上他又超過了很多人。
94年出生的毛不易出道還不滿四年,無論是唱作水平還是國民度他在新生歌手中都是佼佼者。能得到《歌手》的邀請說明他的實力已經得到了節目組的認可,參加節目對毛毛的專業水平也大有裨益。然而沒想到第一期毛不易就遭到了奇襲,而且奇襲歌手黃霄雲還成功了;到了第二期毛毛就因成績墊底慘遭淘汰。
去年毛不易參加《我是唱作人》,這檔尊崇原創音樂的節目本身是適合毛不易這樣的創作歌手的,然而,剛剛走到第四期毛不易就因為賽制原因和梁博相撞,最後慘遭淘汰。輸給梁博固然沒有爭議,只是萬萬沒想到毛不易的《囈語》只有21票。
為什麼?毛不易當年也是通過選秀節目出身,競技曾是他走向「巨星」之路的途徑,為什麼如今的毛不易卻很難再在競技的舞臺上立足?其實《明日之子》和《我是唱作人》、《歌手》這樣的節目從賽制上將還是十分不同的:
《明日之子》除了海選以外的比賽都是直播的方式,選手都是素人或尚未正式出道的練習生,大家的流量基礎最初相差無幾,所以以「音樂偶像養成」為目標的《明日之子》支持網絡觀眾投票,其面向的有投票權的聽眾更為廣泛,同時三位星推官也擁有投票權,在最初的幾期裡還可以直接決定選手的去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留下的選手實力不會差得離譜。
而像《我是唱作人》、《歌手》這樣的比賽,參賽選手都是已經出道的藝人,如果長期採取網絡投票難免是歌曲的交流淪為流量的競爭,所以他們擁有評審團,由評審團對參賽歌手的表現投票。評審團的組成成分雖然可能科學,但數量還是過少,並不具備廣泛的代表性。在這樣的比賽現場,熱烈、有爆發力的技巧型「表現者」更能震撼人,自然有可能得到更多的票數。
所以,像毛不易這種風格的「表達者」,他不適合這樣的舞臺。
我們先看看毛不易在《歌手·當打之年》短暫旅程中留下的兩首曲目。
第一首是《借》,這首歌是毛不易出道之前的創作,第一次公開演唱是參加《明日之子》時,當時毛不易已經憑藉一首《消愁》而成為明日舞臺上毋庸置疑的王者,只是《消愁》後的作品一直不盡如人意,直到《借》出現,星推官華晨宇認為這是一首不輸於《消愁》的作品,而且它的作曲打破了毛毛以往的水平。參加《歌手》的《借》被重新編曲,融入了南簫、中國鼓等古典樂器,意境更加開闊,相比情感就更為寂寥,加上毛毛本身的演唱,愛而不得的情感顯得深沉細膩。
第二首是寫給已故母親的《一葷一素》。依然是原創作品,毛毛分享了這首歌的創作手記:
在遙遠的故鄉,在背影深處,曾經有一雙為你日夜操勞的手,有一個眼含熱淚的人。她一言一行的督促,一葷一素的關懷,她在你的生活存在得理所當然,甚至讓你忘記了她的脆弱,還有,她有一天也會離開。
首先得承認,這一場歌手們表現都不錯。花花依然是舞臺王者火星大魔王,一首《鬥牛》能把觀眾帶到火辣激情的鬥牛現場;周深的《願得一心人》一如既往地空靈悠揚驚為天人;袁婭維的《不虧不欠》遊刃有餘純熟紮實……都很好,但是,它們能震撼人卻不能打動人。毛毛的歌沒有花哨的技巧和舞美,有的是揪心的歌詞和娓娓道來的情感。毛不易不僅僅是在唱歌,他其實是在用感情訴說靈魂。「太年輕的人,他總是不滿足,固執地不願停下遠行的腳步」,這樣看似樸實無華的道理其實折射裡很多普通九零後的生存現狀,很能引起聽眾的共鳴,是能讓人落淚的那種。只是這樣的競技舞臺,想要的是歡呼,是鼓掌叫好。
對於毛不易這種「表達者」來說,他們的歌不適合在舞臺上表演,而更適合深夜裡聆聽。如果毛毛未來依舊願意參加競技類節目,那麼不僅要保持自己的情感,還必須提高對技巧的運用;若是不願,也沒什麼不可,不必去迎合,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的故事,但世間總有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