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造景,底沙是基礎。
我決不為了儀式愛你,我是正經愛你呢。我一正經起來,就覺得自己不壞,生活也真不壞。
《愛你就像愛生命》
大家好,我是冰冰的石榴,關於基礎工作,我們繼續進行講解分析。
對於造景技術學生在大一那年就在學習,現在主要學習繁殖;
對於造景有更好見解的魚友可以對學生批評指正。
01開篇引導
觀賞魚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那麼是不是要給它安排舒適好看的家。
正所謂觀賞價值,看到會愛不釋手,給人一種心曠神怡;悠閒自得感。——意境
那麼這裡涉及到造景技術;
老師說不是人人都可以造景的,造景在於你要有一雙發現自然美的眼。
對於造景技術學生可以說僅僅可以作為學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學生在這裡講解一下造景的基礎入門。
魚缸一般分為幾種方式(造景)?
造景涉及到什麼材料?
02正文講解
觀賞魚的小家,學生認為不僅要考慮家的視覺效果,更應該考慮生態環境是否適宜。
按照造景技術可以劃分為半裸缸和全景缸
半裸缸是將缸的前半部分布景,後半部分用來投餌,這種造景容易日常的維護。
全景缸的觀賞價值比半裸缸要高很多,但日常維護會比較麻煩些。
不論是全景缸還是半裸缸都需要造景材料。
那麼常見的造景材料有哪些?
天然的底沙、山石、水草、青龍石等。
這些材料在市場上基本上都能買到。
底沙是最為基礎的一款材料。
學會如何選購底沙,如何鋪設底沙,如何用底沙進行造景;
這些可以說都是基本功。
下面跟著學生一起來了解一下底沙
選購底沙有沒有什麼標準?
其實衡量底沙的標準有很多,我們主要依靠底沙的粗細來進行衡量底沙的好與壞。(當然這並不嚴謹,沙粒的粗細、色澤、形狀、比重、崩解性都是衡量底沙的標準)
用底沙來進行鋪設底床,必須要求底沙粗細適當。
底沙太細會影響水質,水體渾濁,影響水底的透氣性,影響水循環。
底沙太粗會影響水草紮根生長,導致餌料殘留在底沙縫隙之中,也會影響水循環。
因此選擇底沙時,要選擇粗細適中(2~4毫米左右)
如何進行鋪設底沙?
鋪沙前工作:
這裡希望大家能夠翻看學生以前的作品,了解更多知識。
在鋪設底沙之前一定要反覆多用清水淘洗幾遍。(去雜質)
以免底沙中的雜質汙染水質。
淘洗過後的底沙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最少要浸泡一天。(殺菌)
鋪沙時工作:
不要一次性全部到完,
正確做法是
先倒入三分之一左右的底沙,將其鋪在造景的底部(看你是全景還是半裸)剩餘的用來鋪設高低起伏的沙灘或者是河壩等。(自己發揮)註:鋪設厚度在8~12cm
補充說明:
有些魚友喜歡在底沙裡面放入基肥,(使得水草長勢更加好看)
其實加入基肥是一種不科學的行為,因為你在種植水草的時候,無意間會將基肥暴露在水中,無疑是加速水質的惡化。
如果確實需要加入基肥,一定要將基肥埋藏的更深一些。
造景需要的是你們的想像力,需要你們自己開動腦筋,學生想像力幾乎為0
因此對於如何進行創作學生也沒辦法幫助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學生造景學生喜愛。
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底沙造景,學生想像空間
擁有強迫症的同學會把底沙平平整整的鋪在魚缸底部,
造景無非就是模仿的大自然,
因此底沙略有高低起伏,更加接近大自然。
喜歡畫畫的魚友可以在有靈感的時候將畫面記錄在筆記本上,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高低起伏如何進行創作那?
這裡需要一個竹板,用來波動底沙,做細節處理;
將竹板拿於手中利用手腕的力量進行調整有一個方向進行刮沙,動作輕盈些,一層一層進行強調說明:
如果你的水族面積夠大,那麼你可以營造多個小沙丘。
連綿起伏,這裡需要注意;
造景要一樣一樣的進行不可以一會建造這個,一會建造那個。
對於空間層次,要求前面的造景覆蓋後面造景遺留下的「傷疤」
前面的底沙要比後面的底沙少,
後面的底沙要鋪的偏厚一些,由前至後要營造出層次感~
前面的底沙要鋪的偏薄一些,這樣看起來就會顯得視野開闊~
03文章點評
讀完這篇文章,大家有沒有什麼收穫;
對於如何進行造景,大家是否了解一二?
對於底沙的運用學生這裡講解能否使得各位理解?
造景無外乎就是模仿大自然。
這裡學生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多多觀察大自然。
只有發現大自然的美,才能更好的造出景色。
點讚是對學生認可與支持;
評論是相互之間的探討進步;
轉發是為讓知識傳播;
收藏是為下一閱讀更好的找到;
關注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