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粵劇精品追趕線上線下演播風口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廣東粵劇院自2019年啟動一年一度的優秀劇目國內巡演計劃,每年在北京、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舉行廣東粵劇院優秀劇目展演周(月),集中展現粵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展現嶺南文化的多姿風採。

進京巡演:京城颳起粵劇風

2020年12月15日、16日在梅蘭芳大劇院連演兩場的粵劇《夢·紅船》和12月19日在北京保利大劇院演出的《譙國夫人》,受到觀眾歡迎。已經是第三次進京演出的《夢·紅船》講述了抗戰時期粵劇藝人鄺三華、梅卿、超劍郎與紅船子弟不懼日寇刀槍脅逼,借上演《火燒黃天蕩》之機,手持火把以粵劇絕技「高臺照鏡」登上船頂引炸紅船與日寇同歸於盡的故事,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粵劇藝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壯舉。由廣東粵劇院和廣州粵劇院共同打造、集合了當今粵劇界最強演出陣容的粵劇《譙國夫人》以「粵劇之美、粵劇之悅、粵劇之魅、粵劇之興」展示了粵劇在『守正創新』方面的成果。《夢·紅船》《譙國夫人》在北京巡演期間,國內主流媒體對此次巡演給予了廣泛關注,在京城颳起了粵劇「旋風」。

三線並進:出人出戲出效益

精品劇目創排永遠是劇院藝術創作的核心任務。近年來,廣東粵劇院遵循復排經典劇目、打磨當紅劇目、創排重點劇目「三線並進」的總體思路,在藝術創作生產的同時,打造「周末睇大戲」「新年睇大戲」「名家演出周」等品牌項目,為優秀青年演員提供了展演平臺,增加了觀眾對粵劇的喜愛度和忠誠度。「名家演出周」上座率達95%,「一票難求」成為常態。

創排重點劇目。廣東粵劇院緊扣時代主題,秉持粵劇兼容並蓄、傳承創新的總體發展思路,首先創作了一批關注本土題材、反映時代熱點、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劇目,如《青春作伴》《風雲2003》《夢·紅船》《還金記》《八和會館》《風起南粵》《譙國夫人》《紅頭巾》等。其次,打造了一批銳意創新、符合年輕觀眾審美需求的網紅劇目,如根據網路遊戲《劍俠情緣》改編的粵劇《決戰天策府》,以現代時尚唯美的理念創作的《白蛇傳·情》等。同時,更新傳播手段,拍攝了《傳奇狀元倫文敘》《柳毅奇緣》《白蛇傳·情》等多部粵劇電影,成功吸「粉」無數。2020年9月舉行的國際視野中的藝術復興——廣東粵劇院建設發展實踐研討會上,國內戲曲界、評論界近30名著名專家學者對廣東粵劇院近年創作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肯定。

打磨當紅劇目。「十年磨一戲」這是一個劇目「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三步走」的必經之路,也是廣東粵劇院提純精品劇目的創作理念,一批批劇目藉此得以常演不衰、歷久彌新。

粵劇《譙國夫人》採取「邊演邊改」的形式,自2019年12月首演至今已兩度修改。粵劇《紅頭巾》對劇本和舞臺呈現進行修改提升,計劃於2021年5月、6月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開展「獻禮建黨百年——優秀粵劇劇目巡演活動」。

廣東粵劇院擬對與建黨主題有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劇目進一步加精提升,再度啟動對《山鄉風雲》《夢·紅船》《還金記》《風起南粵》《譙國夫人》《紅頭巾》的修改提升計劃。

復排經典劇目。廣東粵劇院建院以來編演的600多個粵劇劇目中,《搜書院》《關漢卿》《山鄉風雲》《夢斷香銷四十年》《倫文敘傳奇》《血濺烏紗》等已成為經典保留劇目。

近年來,通過「傳統經典,青春呈獻」 「粵劇傳統行當專場」 「名家傳戲」 「周末睇大戲」等劇院演出品牌活動,廣東粵劇院啟用青年演員擔綱主演,邀請粵劇表演名家藝術指導,整理、復排了《夢斷香銷四十年》《花蕊夫人》《寶蓮燈》《山鄉風雲》《倫文敘傳奇》《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花木蘭》《玉簪記》《荊軻》《一把存忠劍》《血濺烏紗》《紅絲錯》等,讓青年人才得到全面提高,讓粵劇藝術薪火相傳。

未來已來:線上推廣聚流量

受疫情影響線下演出暫停期間,為滿足觀眾需求,廣東粵劇院策劃推出了一系列線上活動,如「線上春班」「粵劇在線小遊戲」 「粵韻ONLINE」線上直播晚會等。其中,「春風入戲·線上戲曲音樂節」廣東粵劇院專場、「舞動小頑童」——「六一」粵劇折子戲專場、「風展紅旗如畫——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主題粵劇晚會」等專題晚會,在線觀看累計超500萬人次。升級版的《譙國夫人》公演,多家直播平臺同步直播,49.4萬人次在線觀看,觀眾好評如潮。

粵劇不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在網絡的助力下,它已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漸成為人人稱道的「名門閨秀」。

來源:中國文化報

相關焦點

  • 下一個十年粵劇保護傳承風向標!這個總結大會的信息量很大……
    本次總結大會傳遞出諸多信息,可謂是下一個十年粵劇保護傳承的風向標——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歐凱明文化和旅遊部:重視傳承隊伍建設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認為,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投入,以及港澳地區的高度支持,體現了地方政府對粵劇傳承、保護、弘揚等方面的支持和所做出的努力。
  • 預告| 本周連續3天「開鑼」,萬江粵劇發燒友可在「家門口」看大戲
    為豐富社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12月9日至11日,萬江文化服務中心特邀東莞市長安粵劇團在大汾社區文化廣場連演三天精彩的精品粵劇,給居民群眾送去文化「大餐」。同時,12月11日當晚,將舉行萬江2020「國粹芬芳•藝韻萬江」戲劇曲藝文化節閉幕式,現場還會為「萬江粵劇大賽」頒獎。
  • ...年高等學校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本科高校省級線下、線上線下...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公布2019年高等學校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本科高校省級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 浙教辦函〔2020〕77號各高等學校,各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關於組織開展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
  • 粵韻群星匯,荔灣區舉辦2020穗港澳粵劇日展演活動
    11月29日是2020年穗港澳粵劇日。當天下午,「粵韻群星匯——穗港澳粵劇日展演」活動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舉辦,邀請了粵港澳三地知名粵劇藝術家和名唱家同臺獻演不同風格、流派的粵劇粵曲節目。 自2003年起,穗港澳三地政府確定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日為「穗港澳粵劇日」。
  • 線上抓娃娃真能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線上抓娃娃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它會成為下一個棋牌行業,持續悶聲賺大錢的勢頭;還是會成為下一個狼人殺,多少資本都催生不出一則爆款?只要玩家體驗過線下抓娃娃,他們就能在線上抓娃娃裡輕鬆上手,快速找到感覺。 按照幾個線上抓娃娃團隊的說法,這類產品的營收狀況真的很不錯。 《樂抓》的創始人邵虎表示,他們有80多臺娃娃機,產品剛剛上線,還沒開始做大規模的推廣,但每臺娃娃機的日充值金額已經能達到250-300元,月收入接近1萬,每個月的總流水也有80多萬。
  • 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博物館更「大」了 遊客更多了
    「在工作中,我們始終遵循粵劇藝術的特性,通過展演交流、傳承體驗活動等,把豐富的粵劇藝術面貌呈現給大家。」馬楠說。目前,廣福臺每周安排兩場優秀私夥局展演,廣州粵劇院、廣州粵藝發展中心、廣東音樂曲藝團、廣東木偶藝術劇院等專業院團也定期輸送專業演出,「觀眾在館內可以感受粵劇深厚的群眾基礎,也可以欣賞到專業表演,領略粵劇獨特的舞臺藝術魅力」。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發布,珍貴音頻多為當年粵劇名伶原唱...
    編委會在編纂過程中,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翔實反映了粵劇聲腔藝術的全貌,把粵劇一百多年來最有特色的演唱技藝記載下來,為推動粵劇更好地傳承與發展,積累了厚實的理論基礎。難得的是,在諸多音頻中,大多數為當年粵劇名伶原唱的曲目,這是「唱念卷」跟其他粵劇著作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是「唱念卷」優於其他戲曲類書籍的一大特點。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介紹「唱念卷」粵劇唱念藝術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在「唱念卷」的6個分篇中,極具特色的是「語音聲韻篇」。這一篇包括廣州話聲韻和粵劇舞臺官話。
  • 「巾幗英雄」冼夫人北京「再現」:粵劇《譙國夫人》在京首演
    廣東粵劇院 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題:「巾幗英雄」冼夫人北京「再現」:粵劇《譙國夫人》在京首演  作者 王堅 何俊傑 祝燕彩  中國古代南北朝時期,神州上下,群雄逐鹿,戰火紛飛。嶺南一地,俚族少女冼英繼任千峒大首領……面前是大軍步步進逼的鐵蹄,背後是誓死抗爭的俚族百姓,存亡之際,冼英的抉擇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心弦。
  • 粵劇《紅的歸來》成「網紅」
    《紅的歸來》 劇照   紅線女藝術中心日前在小劇場舉辦粵劇《紅的歸來》首播暨紅線女藝術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據悉,這也是紅線女藝術中心在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組織線下活動,數十位觀眾踴躍報名,在小劇場觀看了粵劇《紅的歸來》的播放。   首播互動,讓更多人了解紅線女的藝術追求   粵劇《紅的歸來》是第一部將粵劇大師馬師曾、紅線女真實形象搬上舞臺的作品。
  • 揭秘線上娃娃機:一個風口的消散,滅火造富的遊戲
    網際網路造風口,當空風口吹過,下沉卷大地。在中國萬千個因某一製造產業集聚而負盛名的小城鎮中,如是曾被風口眷顧者,不在少數。北有津城王慶坨,南有粵地番禺區。前者在持續兩年轟轟烈烈的單車戰爭中被資本迅速拱起,又在資本的撤退遊戲中坍塌入谷底,後者則被一場名為「百抓大戰」的線上娃娃機浪潮裹挾進局。
  • 新東方線上線下齊發力 暑期1元課大戰再升級
    新東方在線推暑期1元課戰火從線下燒到線上 6月15日,新東方在線推出了自己的暑期1元精品班,成為首家將1元課優惠搬到線上的教育機構,並全面升級了暑期1元課概念,將暑期1元課的流量爭奪從陸戰升級為了陸空兩棲作戰,由此打開暑期1元課競爭新局面,使暑期1元課競爭妥妥地過渡到2.0時代。
  • 剖切線上娃娃機:一個風口的消散,滅火造富的遊戲
    這是一個並不宏大的風口,卻也是一個眾人蜂擁而至、又茫茫然落散的縮影。變現:虛晃一槍程城已經返回大公司上班,再度選擇成為一顆「螺絲釘」。他創辦的在線抓娃娃產品於 17 年 4 月起步, 9 月正式上線,去年 8 月開始走清算流程,前後不過一年有餘。這是一個試錯和否定的過程。「大家來做的時候肯定是衝著變現能力,」程城坦陳:「但最終意識到並不能達到預期。」
  • 香港演員黎耀威:在香江用粵劇演繹莎士比亞
    黎耀威是香港粵劇界的青年演員,近年來致力於粵劇的年輕化。這天晚上,他在九龍葵湧劇場為觀眾帶來了名為《王子復仇記》的新編粵劇,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以粵劇的方式重新演繹,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盛宴。  作為傳統藝術形式的粵劇,在今日香江不乏傳薪人。
  • 線上「月月有戲看」,足不出戶有戲「睇」—大型少兒粵劇《馮子材·南關魂》
    為了更好應對當下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我市已經取消了所有的線下文體活動。
  • 30多款APP湧入手機 線上抓娃娃曇花一現的風口?
    接下來的30秒內,用戶Suki將在遊戲房間內847位「參觀者」的關注下,試圖抓起一隻趴趴熊。手機遠程操縱,爪子輕輕一扣,剛提到空中,抓住的熊綿軟地掉落下來,「好可惜」的彈幕隨即飄過屏幕。事實上,Suki已經在「天天抓娃娃」客戶端上嘗試了8次,早就用光了免費抓兩次的額度,還充了幾十元錢,但依然樂此不疲。最近幾個月,手機遙控抓娃娃APP冒出了30多家,引來越來越多用戶的目光。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完成編撰出版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完成編撰出版 發布時間:2020-12-01 11:59: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廣州11月29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12月8日首發
    ·唱念卷》 主辦方供圖  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誕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羅仕,通訊員梁彥蘭報導:29日,記者從《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時3年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編撰工作如期完成,將於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
  • 裘楊:做好線上線下靈動結合的OMO模式
    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近日,貝爾科教集團聯合創始人裘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線教育是替代不了線下教育的。只有做好線上線下靈動結合的OMO模式,才能可持續的發展。
  • 《狼圖騰》 75 ▏演播:徐濤
    作者:姜戎   演播:徐濤
  • 《狼圖騰》 72 ▏演播:徐濤
    作者:姜戎   演播:徐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