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尋與千尋》這部電影有太多的內涵,每個人都會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生活。是社畜也好,背負原生家庭責任的孩子也好,或者迷茫者或者從不出門的宅男,看完電影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終於能和自己和解了。不是改變,不是獲得動力,而是在電影反高潮的海上電車部分,理解了自己。初識《千與千尋》時,最愛的是無臉男。他是多麼的孤獨,又是多麼的可愛。站在湯屋之外的他,沒有人注意到他,他像一個初識世界的孩子,好奇,又害怕。
因為千尋一個小小的善意的舉動,一直默默陪伴在千尋身邊。即使傷害全世界,也不願傷害千尋。同時,他也是人慾望的外現。對金錢,對名利的追求,最終不過化為一堆塵土。大家一開始對他是忽略,然後是討好、追求,再後來是害怕、逃避。年少時,我們都自傲,覺得很多東西比錢和名利珍貴,覺得說錢說名利太俗。經過社會的磨練後,發現很多時候太無奈,錢和名利是必不可少的,能讓自己生活更好。但頓悟之後,會發現很多東西比錢和名利重要,比如健康,比如一段感情。
無臉男最終選擇跟隨千尋離開湯屋,離開這個迷失自己的欲望之都,也幸好千尋願意帶著他。看到他在海上軌道追尋千尋時,眼淚瞬間盈眶,這個孩子終於找到自己了。最終他留在了錢婆婆那裡,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雖然是配角,雖然最終還是離開了千尋,但他找到了自己。電影中脫不開的三觀樹立。無論是千尋與白龍的純厚相助的愛情,千尋在與父母的依戀的親情中逐漸的勇敢,以及在湯屋中遇到的出手相助的鍋爐爺爺和小妹,無臉男和千尋在邂逅中建立的友誼,都展現出電影風格的純白龍系,充滿了積極與美好。
千尋在乘坐電車前往尋求救助白龍的辦法的路上多了夥伴的同行,在保持清醒中思索著將來的路上漫長的等待到達停車地點。這正是人生路上最多的重複。片中,我覺得千尋就是白龍的英雄,在他已經被湯屋大染缸同化的時候,千尋屢次不顧危險救他,幫他找回名字,沒有千尋,他就不會重燃求生欲望,只有千尋安心地離開了,他才有往前走的動力,朝著千尋離去的方向努力,從湯婆婆手裡拼死爭取自由。
如果千尋回頭了,那千尋和她父母可能就會被變成豬萬劫不復,白龍唯一的希望就會破滅。如果希望他倆見面,不如希望他倆在未來的人界一起上學一起玩耍。另外,我一直覺得千尋最後已經忘記了神明的世界,因為白龍讓她不要回頭意味著他們永遠不會再相見了,雖然白龍記起了自己的名字,但是琥珀河已經乾枯了。
而且千尋最後那個緊緊挽著媽媽的場面和開頭很像,這說明她並沒有成長,也就說明她已經忘記了彼岸的神明。《千與千尋》是這樣冒險奇幻的一場旅行,是勇氣,是成長,是追尋,卻也實實在在有著許多的溫暖。白龍的保護和羈絆的緣分,鍋爐爺爺的關心照顧,小玲的教導幫助,無臉男的一意給予,這些我們很容易就看到的溫暖,讓千尋的整個歷險中,充滿了溫情。
我最喜歡的片段,是白龍來找千尋後回去的路上,千尋想起了白龍的名字,白龍卸去了一身的鎧甲,他想起回家的路了吧,兩個人眼睛都亮晶晶的看著對方,千尋的眼淚帶著笑意散落在藍天碧水的天地裡。鍋爐爺爺,他們不是愛情吧?但是真的很美好,美好的像千尋的眼淚。這部動畫最初給我帶來的啟示是做人不能貪婪,否則就像千尋的父母一樣變成一隻豬,還有就是要善良,無臉男因千尋的善良而之後幫助了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