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在節目上提到馬季時稱,當時相聲界很不景氣,大多數人都選擇轉型了,郭德綱愛這一行,就算是天塌下來,也想頂著拼過去,於是他另闢蹊徑,把重點放在逗樂和讓觀眾買帳上,終於苦盡甘來,讓相聲界重新火起來。可因為作品內容的問題,多了些低俗的成分,遭相聲界聯名抵制。
記者問馬季相聲界都在貶低郭德綱,為什麼就您不說,馬季笑了笑說,我年紀大了,不嫉妒人了,短短幾個字讓郭德綱心懷感激,大家都是因為羨慕嫉妒恨,才不去認可,不把郭德綱當同行看。然而馬季卻敢於說出事實。
還有一件事也讓郭德綱記憶猶新,馬季正寫著德雲社三個字的時候。電話響了,是一位同行打來的,他對馬季說你不要理郭德綱,他這個人不行,馬季卻毫不猶豫地回答,人家郭德綱是在做對相聲好的事,你們不能這樣,類似的事情屢屢發生,但郭德綱所遇到的貴人都對他鼎力相助,讓他有勇氣走下去。
要知道,在郭德綱拜師侯耀文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趕往玫瑰園進讒言,好在侯耀文先生力排眾議,最終郭德綱才順利拜師,時至今日,回頭再看這些事,沒有馬季先生與侯耀文先生的支持,沒有郭德綱的大膽創新,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可能就真的成為傳統藝術了。
郭德綱從藝以來拜過3位師傅,而侯耀文是對他幫助和指引最多的,為了鍛鍊郭德綱的嘴上功夫,侯耀文每天都讓他咬著一根線線,下面繫著一隻碗,最初侯耀文給郭德綱設立的標準是15分鐘,但每次他辦完事兒以後,都會發現郭德綱依舊在練習,當時侯耀文就篤定這個徒弟將來能成材。
而郭德綱也知道,既然祖師爺賞飯吃,給了他一副唱戲曲的好嗓子,師傅又如此維護自己,就一定要做出點成績,看似簡單的一個訓練,郭德綱付出了不少心血,每次練完後,他都感覺自己的嘴巴麻了,最難受的時候腫了三天,但他還是堅持訓練。
那時候馬季拜師侯耀文來父親侯寶林為師,因此郭德綱每次見到馬季也會親切地喊一聲師叔,馬季也教了郭德綱很多實用的技巧,侯耀文因為突發心臟病離世,郭德綱墊了不少錢幫師傅還債,以至於創立德雲社,郭德綱沒錢了,只好四處去借,歷經萬難,郭德綱終於把德雲社做了起來。
在得知了師叔馬季去世的消息後,他悲痛萬分,帶著一幫徒弟前去現場弔唁,當時天氣有些寒冷,郭德綱順勢披著衣架上的貂皮大衣禦寒,沒想到被有心之人指責,說他狂妄自大,不尊重逝者,一向眼裡容不得半粒沙子的郭德綱,很坦然的回應那些指責他的人,怕是沒有穿過貂皮大衣吧。
郭德綱就是這樣,知世故而不世故,做人坦蕩蕩,知恩圖報,愛憎分明,四十多年來的血雨腥風做人道理,諸多感慨,郭德綱說一個好的相聲藝人,不僅使得好說學逗唱,還必須懂得適應不同的演出場合,掌握臨場應變能力。因為演出場合什麼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做人更是如此,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配被稱之為人,做人最關鍵的還是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人生在世就是讓人笑,偶爾也笑話笑話別人,任何事不能太在意,更何況能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膽戰心驚之上,只有登高看,才知海天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