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世間流傳著很多關於它們的傳奇故事。遙遠的過去,海蛇是可怖的海怪。不遠的曾經,海蛇登場於安徒生經典的童話《海的女兒》。現如此,海蛇因毒性被封神。傳說中的海蛇兇狠而致命。傳奇背後,真實存在的海蛇又是怎樣的生物呢。
從遙遠的往昔到文藝復興時代,大海蛇的傳說一直盛行於歐洲和中東一帶。而即使在人類對於海洋生物的了解大幅深入之後,也零星有它們被目擊的紀錄。傳說中的海蛇,是一種非常龐大的生物,體長達十幾米,生性兇殘食性貪婪。1555年,瑞典宗教人士兼作家瑪格努斯在著作《北地人歷史》中對一條挪威海蛇做過描述:挪威出海的人都知道海蛇的存在。它居住在卑爾根附近的洞穴。夏天的夜晚,它出動覓食,吞食陸上的牛犢,綿羊和豬,而海中的生物和水母和蟹也是它的食物。它還能襲擊船舶,從海面探出腦袋,擇人而噬。
傳說中的海蛇。圖片:Public Domain
這些驚悚描述與現實中的海蛇相去甚遠。差異體現在:
1. 習性和食譜
海蛇指的是眼鏡蛇科海蛇亞科下69個海生物種。大部分為真海蛇,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中度過,已經失去了在陸地行動的能力,一上岸和魚擱淺也差不多。繁殖也選擇卵胎生 。只有扁尾海蛇的8個種營海陸兩棲,時不時上岸休息,繁殖方式是在陸上產卵。而所有的真海蛇和扁尾海蛇都只在海洋覓食,尤其偏好長條蛇形的獵物,比如海鰻,鯙科魚類。它們對陸地上的畜牲沒有興趣。更不可能吃人。海蛇不是網紋蟒那一卦的。
真海蛇一種。橄欖綠海蛇。圖片By Richard Ling - Flickr, CC BY-SA 2.0
2. 體長
現存海蛇最長也不過3米。大部分品種體長1米出頭,不可能有傳說中海怪那麼巨大。
但是我們知道,古人對於生物的描述,有誇大是很常見的。海錯圖曾記載過大到可吃下牛羊的洛新婦蜘蛛。有沒有可能,海怪是海蛇的原型+目擊者添油加醋誇張想像的產物?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有海蛇傳說的海域,根本沒有海蛇存在。所有的海蛇都生存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近海,大部分集中於馬來群島附近。唯一一種遠洋性海蛇黃黑海蛇Hydrophis platurus,是分布最廣的海蛇,遠到南非和太平洋東岸都有它們的蹤跡。但是,就在巴拿馬運河連通了太平洋和加勒比海100多年的今天,大西洋也沒有海蛇入住。
黃黑海蛇。圖片By Carpenter0
另外,所有的海蛇棲息地都是溫暖海域。它們常見於珊瑚礁區和紅樹成林的近海。挪威的高緯度冷水海域,它們避之而不及。
所以
黃黑海蛇分布。By The author of the workand the IUCN Red List spatial data, CC BY-SA 4.0
,海蛇傳說和現存的,真正的海蛇沒有關係。
《海的女兒》故事當中,小美人魚拜訪海中女巫的那一段,狠狠地刷了一把海蛇的存在感。具體是這麼寫的:「現在她來到森林中的一塊粘糊糊的空地了。一些又大又肥的水蛇在翻動著,露出它們淡黃色的、奇醜的蛇腹。……她把那些奇醜的、肥胖的水蛇叫做她的小雞,同時讓它們在她肥大鬆軟的胸口上爬來爬去。」
看到淡黃的蛇腹,本國際基者龍一下子來勁了。黃黑海蛇,擁有鮮豔的淡黃色腹部。所以這是老朋友又見面了?給深海女巫當小雞了?
黃黑海蛇的淡黃蛇腹。By Gabriele Kothe-Heinrich - Own work, CC BY-SA 3.0
漂啊漂的黃黑海蛇表示:I don’t know her.
然後黃黑海蛇激情吐槽。
「我們海蛇一族,祖上1000萬年前選擇了回歸大海,為了適應海洋環境,做出了許多改變。我們的尾巴變得扁平,就像一柄船槳,在水下擺動,產生推動力幫我們遊得自如。我們的鼻孔內有膜瓣,下潛時關閉,阻止海水湧入。我們的呼吸效率很高,肺部從頭延伸到尾,皮膚能吸收20%多的氧氣。我們可以下潛2個小時不換氣。可是,我們依然需要呼吸空氣唯生。寸步不離地給深海女巫做寵物我們可做不到。我們不是深海物種,喜歡光照,食物充足的淺海。
而且,天吶,看這描述,奇醜的,肥胖的,和我們有關係麼。我們的頭部比陸地親戚生得小和精緻,線條柔和,是v臉美蛇。眼睛的比例也放大了。黑又圓自帶萌感。海蛇的身材苗條纖細,泳姿優雅。我們在海裡遊動的樣子,誰看了都會覺得內心平靜。(海鰻: 我們不平靜!)
再說,這就是個童話,海女巫還在海裡養癩蛤蟆。並不守科學。出鏡的海蛇根本不是我們,是迪士尼版本的那倆海鱔還差不多。」
結論:海女巫的寵物也不是真海蛇。
那些傳奇故事中貼著反派標籤,惡毒兇狠的海蛇,和真正的海蛇並沒有交集。海蛇致命的劇毒是真的,卻無損它們內斂的性格。在海裡看到它們遊動的波浪線,保持安全距離觀賞,就是美好的相遇了。
橄欖綠海蛇
Horned sea sn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