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記者/史亞楠 視頻/周勝男攝像/雙龍
蘭考縣位於豫東平原,九曲黃河在這裡的東壩頭鎮急轉出最後一個「U」字大彎後朝西北流入山東,顯得十分壯美,但在歷史上,黃河在蘭考頻頻決口,給這裡帶來了風沙、內澇和鹽鹼三大難題,讓蘭考人長期生活在貧困中。1962年,焦裕祿到達這裡後,帶領蘭考人民與惡劣的環境作鬥爭,使得蘭考終於遏制住了侵擾家園數百年的「三害」,並逐漸蹚出了一條脫貧路。
焦裕祿同志紀念園內,焦裕祿當年種下的泡桐樹鮮花盛開 圖/東方IC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如今,蘭考已創新探索出以 「愛心美德公益超市」為平臺,以「巧媳婦工程」「人居環境扶貧」「助學扶貧」為支撐的「1+3」社會扶貧工作新模式,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取得卓著效果。這其中,「巧媳婦」工程著眼於解決婦女就業,提高職業技能,探索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特色扶貧路。
「當年焦裕祿書記帶領我們全縣人民戰天鬥地,目的也就是想讓蘭考人都過上好日子,」蘭考縣婦聯主席王海傑說,「今天我們實施『巧媳婦』工程,同樣是沿著老書記的足跡,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奮鬥的目標。」
興廠房、開課堂,「一條龍」服務融入全縣扶貧格局
蘭考是勞務輸出大縣,隨著外出務工經濟的發展,許多普通蘭考人選擇到外地就業,以獲得更高的收入。但不少婦女因為要照顧老人、孩子,不得不留守在家裡。這些勞動婦女由於缺乏信息和技術,平時大都以務農為主。到了農閒時候,大家缺少工作機會,無所事事。
蘭考縣婦聯主席 王海傑
「我們在下鄉調研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但同時也注意到,其實她們大都擁有參加生產勞動的意願和能力,」王海傑介紹,「如果能在家門口為她們創造一些勞動崗位,不僅能幫助她們就業,提高她們的經濟收入,改善她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不會影響她們照顧家庭,完全可以一舉兩得。」
就這樣,結合著廣大婦女群眾的實際想法和河南省、開封市的統一布局,蘭考縣實施了「巧媳婦」工程,並創新地將這一工程融入了全縣的「1+3」社會扶貧大格局中,為有需求的婦女提供「一條龍」的政策扶持。
蘭考縣入選《精準扶貧》紀念郵票 圖/東方IC
「比方說,我們募集社會資金,讓企業出資興建一部分廠房,另外利用好村裡邊的致富能人,讓他們返鄉創業,在家門口建起一些工廠,從而帶動婦女群眾在家門口掙錢養家。再比如,我們開辦『農村婦女致富公開課』,對農村婦女進行手工加工、種植養殖、電商運營等技術培訓,讓她們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勝任更多的工作。」王海傑說。
據悉,蘭考為幫助「巧媳婦」就業點完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對每個鄉鎮(街道)都撥付啟動資金,還研究制定了「巧媳婦」就業點認定標準及改造提升標準,修訂完善了「巧媳婦」工程興家制度、「四個一」(即一周一登門、一月一交流、一季一評比、一年一表彰)服務制度,確保「巧媳婦」就業點規範管理、有序發展。
愛心美德公益超市
此外,依託縣裡的「愛心美德公益超市」,蘭考在「巧媳婦」就業點開展「鄉村出彩巧媳婦」評選活動,並為勤勞致富、自強不息、善良仁愛的「巧媳婦」發放積分券,獲評者可以一次性獲得200積分。積分持有者後續可以在愛心超市中按需兌換商品,以此更好地激活群眾的內生動力。
王海傑告訴荔枝新聞,根據他們對全縣的「巧媳婦」工程實行的動態化管理統計,僅2020年,全縣就有110餘家「巧媳婦」就業點帶動了5000多人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其中建檔立卡戶有200多個。
包吃、包住、包帶娃,家門口有了好崗位
位於蘭考縣開蘭大道北側的河南恆祥服裝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佔地面積達萬餘畝,正是蘭考縣的「巧媳婦」工程就業點之一。目前這裡吸納了230多人就業,其中95%是婦女,都來自附近三義寨鄉的吳莊村、管寨村等村莊。
說起工廠的落成,廠裡的婦聯主席劉恩娟告訴荔枝新聞,首先不得不提到縣裡鼓勵在外創業的蘭考人回鄉發展。早在2008年,蘭考縣就舉行了首屆「返鄉創業之星」的評比活動,到2020年,已連續評選了十二屆。政府為返鄉創業的蘭考人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在這一過程中,眾多企業落地生根,並成為一個個帶動周邊脫貧的產業引擎,這其中就包括劉恩娟所在的工廠。
生產車間的宣傳、勞動標語
據了解,在服裝廠工作,工人們每月可以領到3000元左右的薪水,這是務農很難比擬的。所以對周邊村莊的婦女們而言,到這裡上班,從收入角度來講,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不過對這些婦女來說,僅僅獲得不錯的報酬還不夠,丈夫們出門務工,她們身上往往還肩負著照顧家庭的責任。
服裝廠免費接送班車
「所以我們力求最大限度地解決工人們的困難。」劉恩娟說,「比如,我們首先為農村婦女提供免費的崗前培訓,合格之後,就可以到流水生產線上崗了;在工廠上班後,我們不但提供免費的工作餐,還會為路途相對較遠的員工提供班車接送服務,如果有住宿需求,也同樣是免費的,讓她們真正可以放心地在家門口就業。」
這樣人性化的舉措實現了雙贏。一方面,前來的務工的婦女無需脫離家庭就能實現就業,解決了收入問題;另一方面,沒有後顧之憂的工人可以專心把工作做好,這樣一來,效率提升了,工廠的效益自然就會更好。
兒童之家一角
沿著這樣的思路,企業在廠房的一樓開闢了一處佔地400平米的「兒童之家」作為給員工的福利,裡面桌椅、圖書一應俱全。劉恩娟告訴記者,其實大家在這裡工作,心裡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裡的孩子,孩子們一放學,這些媽媽們也就沒心思工作了。所以我們專門開闢了一大塊區域,當作孩子們放學後的自習室,統一管理,這樣一來,媽媽們就可以真正實現「看住娃、樂開花」了。
脫貧奔小康,「巧媳婦」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
三義寨鄉吳莊村村民李彩棠今年48歲,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一位年邁的婆婆需要贍養,有兩個孩子仍在讀書,自己要照顧家,只有丈夫一人掙錢。一邊是五口人要生活下去,一邊是微薄的收入,家庭入不敷出,日子過得緊巴巴,讓她這個家庭主婦時常捉襟見肘。
工作中的李彩棠
後來成為精準扶貧的對象,政府給了不少政策,李彩棠家的日子才慢慢有了轉機。但對她而言,沒有更多的勞動技能,缺少就業的條件和機會,「富裕」「舒適」「有車有房」這樣的生活始終有點難以想像。
2016年,家門口建起了一座服裝廠,李彩棠作為最早的一批工人進入了嶄新的生產車間,成為了服裝生產流水線上的一員。工廠距離自己家騎車只要十分鐘,在這裡工作可以風雨無阻、旱澇保收,年過不惑的李彩棠第一次體會到了握在自己手裡的安全感。
服裝加工流水線
「現在我丈夫每年能賺幾萬,我的話每個月能賺3000元左右,已經可以保障家裡的生活了。」李彩棠和記者分享她的計劃,「現在我家兒子、女兒都讀大學了,將來還準備考研呢!我和丈夫都能賺錢,供孩子讀書完全沒問題。以前總是看著人家有車有房的,我將來也想買車買房呀,也想著兒子、女兒將來都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一家人都能過上舒適的生活!」
李彩棠告訴荔枝新聞,她們村裡的很多婦女都在「巧媳婦」就業點上班了,她發現大家出來上班之後,不但收入多了,生活水平更高了,而且眼界更開闊了。事實上,這也正是「巧媳婦」工程最大的目的。
蘭考縣街頭
「婦女實現自我發展對一個家庭而言至關重要,對於下一代的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也至關重要,」王海傑說,「我們婦聯一直說『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我們希望通過『巧媳婦』這樣的工程,確實能夠讓廣大的婦女群眾實現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從而為全縣的脫貧攻堅助力,也為下一步的鄉村振興貢獻我們的巾幗力量。」
來源:荔枝新聞
編輯:hyx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