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南蘭考:扶貧更扶志,婦女們在家門口有了...

2021-01-10 網易

  

  荔枝新聞記者/史亞楠 視頻/周勝男攝像/雙龍

  蘭考縣位於豫東平原,九曲黃河在這裡的東壩頭鎮急轉出最後一個「U」字大彎後朝西北流入山東,顯得十分壯美,但在歷史上,黃河在蘭考頻頻決口,給這裡帶來了風沙、內澇和鹽鹼三大難題,讓蘭考人長期生活在貧困中。1962年,焦裕祿到達這裡後,帶領蘭考人民與惡劣的環境作鬥爭,使得蘭考終於遏制住了侵擾家園數百年的「三害」,並逐漸蹚出了一條脫貧路。

  

  焦裕祿同志紀念園內,焦裕祿當年種下的泡桐樹鮮花盛開 圖/東方IC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如今,蘭考已創新探索出以 「愛心美德公益超市」為平臺,以「巧媳婦工程」「人居環境扶貧」「助學扶貧」為支撐的「1+3」社會扶貧工作新模式,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取得卓著效果。這其中,「巧媳婦」工程著眼於解決婦女就業,提高職業技能,探索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特色扶貧路。

  「當年焦裕祿書記帶領我們全縣人民戰天鬥地,目的也就是想讓蘭考人都過上好日子,」蘭考縣婦聯主席王海傑說,「今天我們實施『巧媳婦』工程,同樣是沿著老書記的足跡,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奮鬥的目標。」

  興廠房、開課堂,「一條龍」服務融入全縣扶貧格局

  蘭考是勞務輸出大縣,隨著外出務工經濟的發展,許多普通蘭考人選擇到外地就業,以獲得更高的收入。但不少婦女因為要照顧老人、孩子,不得不留守在家裡。這些勞動婦女由於缺乏信息和技術,平時大都以務農為主。到了農閒時候,大家缺少工作機會,無所事事。

  

  蘭考縣婦聯主席 王海傑

  「我們在下鄉調研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但同時也注意到,其實她們大都擁有參加生產勞動的意願和能力,」王海傑介紹,「如果能在家門口為她們創造一些勞動崗位,不僅能幫助她們就業,提高她們的經濟收入,改善她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不會影響她們照顧家庭,完全可以一舉兩得。」

  就這樣,結合著廣大婦女群眾的實際想法和河南省、開封市的統一布局,蘭考縣實施了「巧媳婦」工程,並創新地將這一工程融入了全縣的「1+3」社會扶貧大格局中,為有需求的婦女提供「一條龍」的政策扶持。

  

  蘭考縣入選《精準扶貧》紀念郵票 圖/東方IC

  「比方說,我們募集社會資金,讓企業出資興建一部分廠房,另外利用好村裡邊的致富能人,讓他們返鄉創業,在家門口建起一些工廠,從而帶動婦女群眾在家門口掙錢養家。再比如,我們開辦『農村婦女致富公開課』,對農村婦女進行手工加工、種植養殖、電商運營等技術培訓,讓她們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勝任更多的工作。」王海傑說。

  據悉,蘭考為幫助「巧媳婦」就業點完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對每個鄉鎮(街道)都撥付啟動資金,還研究制定了「巧媳婦」就業點認定標準及改造提升標準,修訂完善了「巧媳婦」工程興家制度、「四個一」(即一周一登門、一月一交流、一季一評比、一年一表彰)服務制度,確保「巧媳婦」就業點規範管理、有序發展。

  

  愛心美德公益超市

  此外,依託縣裡的「愛心美德公益超市」,蘭考在「巧媳婦」就業點開展「鄉村出彩巧媳婦」評選活動,並為勤勞致富、自強不息、善良仁愛的「巧媳婦」發放積分券,獲評者可以一次性獲得200積分。積分持有者後續可以在愛心超市中按需兌換商品,以此更好地激活群眾的內生動力。

  王海傑告訴荔枝新聞,根據他們對全縣的「巧媳婦」工程實行的動態化管理統計,僅2020年,全縣就有110餘家「巧媳婦」就業點帶動了5000多人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其中建檔立卡戶有200多個。

  包吃、包住、包帶娃,家門口有了好崗位

  位於蘭考縣開蘭大道北側的河南恆祥服裝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佔地面積達萬餘畝,正是蘭考縣的「巧媳婦」工程就業點之一。目前這裡吸納了230多人就業,其中95%是婦女,都來自附近三義寨鄉的吳莊村、管寨村等村莊。

  說起工廠的落成,廠裡的婦聯主席劉恩娟告訴荔枝新聞,首先不得不提到縣裡鼓勵在外創業的蘭考人回鄉發展。早在2008年,蘭考縣就舉行了首屆「返鄉創業之星」的評比活動,到2020年,已連續評選了十二屆。政府為返鄉創業的蘭考人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在這一過程中,眾多企業落地生根,並成為一個個帶動周邊脫貧的產業引擎,這其中就包括劉恩娟所在的工廠。

  

  生產車間的宣傳、勞動標語

  據了解,在服裝廠工作,工人們每月可以領到3000元左右的薪水,這是務農很難比擬的。所以對周邊村莊的婦女們而言,到這裡上班,從收入角度來講,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不過對這些婦女來說,僅僅獲得不錯的報酬還不夠,丈夫們出門務工,她們身上往往還肩負著照顧家庭的責任。

  

  服裝廠免費接送班車

  「所以我們力求最大限度地解決工人們的困難。」劉恩娟說,「比如,我們首先為農村婦女提供免費的崗前培訓,合格之後,就可以到流水生產線上崗了;在工廠上班後,我們不但提供免費的工作餐,還會為路途相對較遠的員工提供班車接送服務,如果有住宿需求,也同樣是免費的,讓她們真正可以放心地在家門口就業。」

  這樣人性化的舉措實現了雙贏。一方面,前來的務工的婦女無需脫離家庭就能實現就業,解決了收入問題;另一方面,沒有後顧之憂的工人可以專心把工作做好,這樣一來,效率提升了,工廠的效益自然就會更好。

  

  兒童之家一角

  沿著這樣的思路,企業在廠房的一樓開闢了一處佔地400平米的「兒童之家」作為給員工的福利,裡面桌椅、圖書一應俱全。劉恩娟告訴記者,其實大家在這裡工作,心裡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裡的孩子,孩子們一放學,這些媽媽們也就沒心思工作了。所以我們專門開闢了一大塊區域,當作孩子們放學後的自習室,統一管理,這樣一來,媽媽們就可以真正實現「看住娃、樂開花」了。

  脫貧奔小康,「巧媳婦」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

  三義寨鄉吳莊村村民李彩棠今年48歲,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一位年邁的婆婆需要贍養,有兩個孩子仍在讀書,自己要照顧家,只有丈夫一人掙錢。一邊是五口人要生活下去,一邊是微薄的收入,家庭入不敷出,日子過得緊巴巴,讓她這個家庭主婦時常捉襟見肘。

  

  工作中的李彩棠

  後來成為精準扶貧的對象,政府給了不少政策,李彩棠家的日子才慢慢有了轉機。但對她而言,沒有更多的勞動技能,缺少就業的條件和機會,「富裕」「舒適」「有車有房」這樣的生活始終有點難以想像。

  2016年,家門口建起了一座服裝廠,李彩棠作為最早的一批工人進入了嶄新的生產車間,成為了服裝生產流水線上的一員。工廠距離自己家騎車只要十分鐘,在這裡工作可以風雨無阻、旱澇保收,年過不惑的李彩棠第一次體會到了握在自己手裡的安全感。

  

  服裝加工流水線

  「現在我丈夫每年能賺幾萬,我的話每個月能賺3000元左右,已經可以保障家裡的生活了。」李彩棠和記者分享她的計劃,「現在我家兒子、女兒都讀大學了,將來還準備考研呢!我和丈夫都能賺錢,供孩子讀書完全沒問題。以前總是看著人家有車有房的,我將來也想買車買房呀,也想著兒子、女兒將來都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一家人都能過上舒適的生活!」

  李彩棠告訴荔枝新聞,她們村裡的很多婦女都在「巧媳婦」就業點上班了,她發現大家出來上班之後,不但收入多了,生活水平更高了,而且眼界更開闊了。事實上,這也正是「巧媳婦」工程最大的目的。

  

  蘭考縣街頭

  「婦女實現自我發展對一個家庭而言至關重要,對於下一代的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也至關重要,」王海傑說,「我們婦聯一直說『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我們希望通過『巧媳婦』這樣的工程,確實能夠讓廣大的婦女群眾實現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從而為全縣的脫貧攻堅助力,也為下一步的鄉村振興貢獻我們的巾幗力量。」

  來源:荔枝新聞

  編輯:hyx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蘇家灣精準扶貧更需精心扶志
    四川新聞網內江4月22日訊(牟彥珏 田瑞芳)資中縣蘇家灣鎮自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總有一些基層幹部感慨個別貧困戶「不自強、不感恩」。俗話說的人窮志短、錢是人的膽,人窮了、荷包空了,做什麼事情都畏畏縮縮的,只看得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不到遠方。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廣西下陶村:山坳村蛻變為「紫荊花海」
    目前下陶村共種植了2000畝紫荊花苗木,除了供應柳州本地做綠化外,還遠銷雲貴川等地,每年銷售額約七百萬元。收入的增加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活,「現在我們村的標配就是每家一棟小洋樓、每家一輛小汽車。」鍾敏說。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這「醴」人兒笑開懷...
    醴陵市提前3年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底,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5.1%,位列全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測評第59位、中國幸福百縣榜第22位。衝刺千億產業,夯實小康根基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中國「國瓷」「紅官窯」所在地和花炮祖師李畋故裡、中國花炮之都,具有深厚人文底蘊、良好產業基礎、優越交通區位。
  • 百縣千村行|見證脫貧攻堅 寫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
    1月13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李明泉這樣評價四川日報全媒體「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大型報導「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主任鄭泉峰將一份《四川日報》擺在案頭,「報導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也是對今後工作的激勵。」「看,這是我們村。」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同心同德」奔小康
    同心縣同德村是一個位於寧夏中南部的生態移民村,安置了來自3個鄉鎮11個村的開展移民搬遷以來,依靠產業扶貧、外出就業、草畜養殖等方式,移民們擺脫了貧困,增加了收入,獲得了保障。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水清民富縣強——南水...
    2012年起,淅川關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汙染工業企業,600多家規模養殖場和5萬多個養魚網箱被拆。 「壯士斷腕」式治汙後,淅川下崗工人一度達1.9萬人,縣財政每年收入減少2.8億元。 西簧鄉梅池村有幾十年的香菇種植歷史,由於地處深山物流不通,群眾仍然過著窮日子。如今,藉助「網際網路+」機遇,一朵朵肉厚圓整的香菇遠銷海外,為村民撐起了「致富傘」。 九重鎮張河村距離陶岔渠首隻有幾公裡,曾以種植辣椒聞名,但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後,土壤出現板結。2014年,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協調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軟籽石榴種植,每畝產值達1.5萬元。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元寶村:從「暴風驟雨」到「稻花飄香」
    2019年,元寶村全村總資產7.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萬元,往昔那個「光腚屯」,已經變成充滿現代生活氣息的新農村: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上收割機正在作業,鉛筆廠裝上了自動化生產線,鉛筆文化廣場上村民們跳起了廣場舞,年輕的小夥準備返鄉創業……這種幸福的日子,是「趙光腚」和他的鄉親們做夢都不曾想到的。奇蹟是如何演繹的呢?
  • 百縣千村行|以「壯舉」報導「奇蹟」
    以「壯舉」報導「奇蹟」 四川日報全媒體組織的「百縣千村行」大型融媒體報導,堪稱一次壯舉。 首先,四川日報全媒體集結精兵強將深入百縣千村實地採訪,多角度、多側面深入採訪報導,展示了脫貧攻堅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忠實記錄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中國奇蹟。其次,這次採訪活動本身也堪稱一次壯舉,其持續時間之長、參與人數之多、新媒體與報紙多管齊下的體量,都很難複製。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竹茶山水陶,幸福樂陶陶,宜興人的「戀家...
    江蘇宜興,一座從山水間生長出來的城,坐擁「三山二水五分田」的黃金地貌,「三氿鑲嵌」的水城風光,48公裡風光旖旎的太湖岸線,20萬畝鬱鬱蔥蔥的竹林,7.5萬畝連綿不斷的茶洲……春可觀百花,夏可望繁星,秋可賞氿景,冬可會初雪。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天津寧河:保衛「京津綠肺」 共謀綠色發展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漸漸發現七裏海的水和鳥更多了,草更綠了,環境更美好了,這些變化也讓他和他的同事們感受到了自己這份工作的極大意義。近幾年隨著生態環境的好轉,七裏海的鳥類越來越多,跟2016年相比,鳥類數量由二三十萬隻,增加到四五十萬隻。品種種類由227種,增加到258種。好多的鳥類在七裏海築巢繁衍。植被也是大量的恢復,物種多樣性得到明顯的增加。
  • 「扶貧先扶志 愛心一對一」
    據了解,為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堅持扶貧先扶志,黃山市休寧縣稅務局積極響應幫扶鄉鎮汪村鎮開展的「扶貧先扶志愛心一對一」幫扶貧困大學生活動,積極聯繫富有愛心的社會人士和企業一對一幫扶貧困大學生、助力圓夢大學。在縣局的聯繫下,愛心企業此次共結對幫扶了5名今年新錄取大學和碩士的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資助每人3000元,並表示會持續關注5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適時提供幫扶與支持。
  • 徐諾金:普惠金融的蘭考探索及創新
    本文來源:當代金融家雜誌 2020年12期作者: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 徐諾金河南以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為引領,先期選取開封市和22個縣穩步開展普惠金融試點,2020年初又在全省複製推廣,實現了從蘭考「1個樣板間」到「23塊試驗田」,再到全省的擴圍發展。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中國茶葉第一鎮的「致富經」
    封面新聞記者劉秋鳳 實習生張弋凌宇在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西南部,有一個古老的村落叫槐川村,這裡有中國茶葉第一鎮之稱。槐川村全村擁有安溪鐵觀音茶園2400畝,村民幾乎全部以茶為生,形成集茶生產、加工、市場、人才、文化的全茶業產業鏈。
  • 宜興:生態宜 產業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據宜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介紹,全市有130多座礦山宕口,近年來在礦山修復、綠色礦山建設、廢棄宕口再利用方面形成特色,5年內將對3.68萬畝土地全面修復治理。立冬已過,位於周鐵鎮符瀆港的近岸控藻工程仍在運轉,負壓發生器和水位升降機發出陣陣轟響。
  • 河南有個87萬人口的直管大縣,GDP389.87 億,離撤縣立市還遠嗎?
    蘭考,河南省開封市下轄縣,河南省直管縣,位於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總面積1116平方公裡。蘭考縣在春秋時為戶牖邑,秦朝於縣北置濟陽縣是蘭考建縣之始。公元前5年,漢光武帝劉秀生於縣北濟陽宮。9年,改東昏縣為東明縣。1218年,東明縣城被廢為通安堡,新縣城遷至黃河之北冤句縣舊地。
  • 企業建在家門口 掙錢就在村裡頭
    同利村婦女在家門口扶貧車間實現穩定就業   11月17日,在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鎮同利村的寧夏恆豐同利巾被有限公司,車間門口懸掛著「精準脫貧扶貧車間」的銅牌,車間內—排排織機作響,上機、穿紗、織布等技術環節,女工們操作嫻熟。
  • 百縣千村行(288)|讓村民搬得來、穩得住 有好點子更有好產業
    郝飛 攝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徐莉莎一棟棟紅牆黛瓦的樓房沿地勢鋪展,平坦整潔的柏油路連到樓道單元門口,庭前屋後微田園生機勃勃……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走進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眼前的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儼然是一個乾淨利落的小城鎮。「水電氣三通,壩子的衛生有專人打掃,住著很舒服,很方便,還可以種自己愛吃的蔬菜。」
  • 河南蘭考:駐村工作人員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新華社鄭州5月28日電題:河南蘭考:駐村工作人員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新華社記者韓朝陽種了幾十年莊稼的趙衛公今年不再為澆地發愁,以前村裡只有6口灌井,租用私人的澆灌設備,一畝地花40多元,現在村裡有43眼配套齊全的井,交個電費,就能澆莊稼。
  • 斑馬會員助力蘭考縣,推動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今年的蘭考縣,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異常困難,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農產品出現滯銷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斑馬會員挺身而出,為蘭考縣的特色農產品提供銷路。「希望今後能繼續加深合作,深入挖掘蘭考特色農產品資源,加大農業品牌培育,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共同推動蘭考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去』、『叫得響』。」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特別報導——羌山遍...
    扮靚環境讓農村面貌「美」起來  走進北川擂鼓鎮南華村,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從踏入村子開始,便有綿延至村尾的水泥路鋪道,道路兩邊樹木林立,鮮花綻放。隨處可見的垃圾桶,和盡責的保潔員,讓這個村子變得乾淨整潔。  南華村只是北川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