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李蘭娟齊點讚 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多牛

2020-12-04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張伯禮、施一公、李蘭娟齊點讚

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多牛

本報記者 張佳星

新冠病毒的完整結構圖 受訪者供圖

「我希望大家能好好看一看。對於新冠病毒進化的思考,它確實給人很多啟迪。」9月19日,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展示了一張新冠病毒的完整結構圖。

這是一張什麼圖?居然能贏得張伯禮院士為它打CALL。不止如此,據報導,該研究還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的鼎力支持,並受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不要找藉口、3天內必須寫完論文」的激將式敦促。

9月20日,科技日報記者前往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賽研究組,試圖一探究竟。

給整個病毒做「CT」 從裡到外看得清清楚楚

9月15日,《細胞》在線發表李賽團隊與李蘭娟院士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的分子結構》,他們通過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把新冠病毒看了個清清楚楚。

冷凍電鏡,結構解析,聽到這兩個關鍵詞,科技粉兒可能會覺得:已經火了好些年、還能有什麼新東西、不就是換個材料再做一次?

然而,新科技的發展,總能讓人直呼「知識貧瘠限制了想像!」

「我們把新冠病毒放在冷凍電鏡下,每旋轉3°拍攝一張照片,總共拍了41張,隨後進行立體重構。」李賽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每旋轉一次都必須與上一次保持高度吻合,細微的橫向偏差都難以實現高精度。

這種分布拍攝的方法和醫學CT成像原理類似,不同的是前者使用電子衍射成像,而後者使用X射線衍射成像。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李賽卻堅持解析病毒的「心」。團隊在病毒內部「打手電」,穿過囊膜,直擊裡層的RNA和纏繞結構,展示出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新冠病毒形象。

分析100TB數據 繪製新冠病毒「大眾臉」

2018年,原本在英國牛津大學工作的李賽回國到清華大學工作,組建自己的實驗室。在此之前,李賽見識、解析過更為烈性的4級病毒,也讓多個3級病毒現出真身,包括令人聞風喪膽的沙拉病毒、裂谷熱病毒等。

當新冠病毒襲來,李賽坐不住了。他通過施一公聯繫上正在武漢抗疫一線的李蘭娟,希望能夠獲得滅活新冠病毒以供電鏡研究。李蘭娟院士當即安排團隊與李賽對接。通過嚴格的多聚甲醛滅活,新冠病毒雖然「死了」,但還能保持活著的原貌。隨後,滅活病毒經過嚴格程序進入清華大學實驗室。

輾轉獲得病毒毒株後,李賽和團隊的周工作時長超過120小時。4月,團隊順利採集了兩批100TB的高質量冷凍電鏡斷層圖像數據。

千毒千面的病毒,哪些是最核心的特性呢?當研究進入計算分析階段,即用子斷層圖像平均法獲得高解析度結構時,必須通過對病毒重構,將核心特徵匯集起來,才能繪製出新冠病毒「大眾臉」。

2300顆病毒的三維構像中,哪些刺突蛋白最具代表性?李賽和團隊開始人工挑揀,這是一項極具「匠人」特性的工作,全憑研究人員過往對於其他病毒研究的經驗積累,5萬個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被挑選出進入下一步的蛋白分析。

經過整體和局部的綜合分析,新冠病毒的「狡詐」本質顯露無疑——表面刺突蛋白非常少,平均不到30個,卻可以自由遊走、旋轉。

「在人類認知範圍內,首次見識這樣的囊膜病毒。」李賽說,蛋白旋轉的特徵讓新冠病毒在攻擊細胞時,可以自由調整方位,和受體結合。「見風使舵」的特性讓它極具傳染性。

鎖定骨架蛋白 破解病毒攻擊宿主的策略

遺傳物質決定生命體的性狀,冠狀病毒擁有目前已知所有RNA病毒中最長的RNA,其核苷酸達近3萬個,是如何做到的?李賽團隊將目光投向收納RNA的骨架蛋白。

「這些領域之前無人研究。」李賽說,在重塑核糖核蛋白複合物(RNP)時,沒有任何可能的預期和參考。他帶著學生在2萬個核糖核蛋白中「尋寶」。「大多數需要我親自挑選,因為我們對內部蛋白的認知實在太少了,而且在病毒體內這些蛋白『像一串葡萄』一樣擁擠在一起,必須高精度區分,以免誤把其他蛋白的部分圈進來。」李賽說。

新冠病毒的囊膜內蛋白群日漸清晰,呈現出「巢中蛋」的結構。在新冠病毒的「老巢」,超長RNA緻密纏繞,蛋白為RNA提供了超強規則感的骨架,它們貼著囊膜以六聚體的「鳥巢」方式排列,在球心位置又以正四面體的「金字塔形」排列。就這樣,新冠病毒既可將體長100倍的核酸塞進自己體內,又能迎接變幻莫測的外部挑戰。

「核蛋白規則的排列,有助於收納超長RNA;當病毒攻擊宿主後,又能夠有序地把RNA釋放出去,不至於有所缺損。」李賽說,它們在攻擊宿主時能演變成旋轉的線軸,高速輸出並侵染新的宿主。

結構數據全球共享 有助研發更高效疫苗

對於新冠病毒,人類知之甚少。正因為如此,學術界對相同問題往往有不同的答案。例如,關於一種被命名為CR3022的中和抗體對新冠病毒的抑制能力,3月,《科學》雜誌發文認為其具有很強的中和能力;但其他團隊之後卻發現CR3022對活病毒缺乏中和效應。

為什麼研究結果會相互矛盾?原來前者中和試驗使用的是體外重組的病毒蛋白,而後者用的是活病毒。

「高精度的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顯示它的表面蛋白會『變臉』:有時呈抗原暴露狀態,有時呈抗原隱藏狀態,有時還會處於與膜融合的狀態。體外重組只有模仿出它的『變臉』才能揭示其作用規律。」李賽說。

李賽團隊的研究還為之前的研究做了糾偏和補充。例如,今年3月對外公布的第一張新冠病毒的冷凍電鏡照片中,病毒的刺突蛋白幾乎全是針狀的。

「這可能是由於對活病毒的滅活處理破壞了病毒本身的蛋白結構,使其S1亞基脫落,S2亞基發生了向與膜融合狀態的構象變化。」李賽說。

高精度病毒完整結構圖有助於人類開發出更高效的疫苗。「現在用的滅活疫苗的滅活方法可能無法給病毒的刺突蛋白留下『全屍』,這理論上會影響其激發中和抗體的有效性。」李賽說,這些都是可以更深入研究的工作。

李賽團隊已將新冠病毒高清三維結構上傳至結構生物學的資料庫EMDB(Electron Microscopy Data Bank),供全球科學家免費下載,助力科普教育、科學研究、疫苗開發等工作。

相關焦點

  • 比利時首例寵物貓咪確診新冠病毒,貓咪也能感染新冠病毒嗎?
    2020年3月27日,據比利時官員稱,位於比利時列日市的一位市民確診新冠肺炎後,發現其家中貓咪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呈陽性。而據彭博社報導,4月6日,美國首例出現動物感染,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一隻四歲老虎,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對此,世衛組織表示尚無證據表明貓、狗等寵物會把病毒傳染給人。
  • 牛糞牛尿,印度用來治新冠病毒
    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牛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溼婆(Shiva)的坐騎,稱為南迪(Nandin),不但是溼婆最重要的守門神,本身也是歡喜之神。 因此印度有些地方一直以牛尿為藥,而且印度古籍也有此一說。
  • 一天8熱搜,越冷它越爆|疫情|新冠病毒解碼|新冠病毒|新冠
    中國疾控首席專家吳尊友,也在《新聞1+1》上被白巖松問道:冬季是不是新冠病毒最喜歡的季節,它是不是會更加危險?吳尊友給予了肯定回答:應該是這樣,我們在夏季的時候認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實際上呢,它在夏天流行,在冬季會更嚴重。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震驚,狗會傳染新冠病毒!求您報導的時候長點心吧!
    4.貓狗的出門次數遠比人要少得多,就算中招大概率也是主人傳染的,所以無論是有有沒有疫情,回家後先洗手再抱它們。 5.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貓狗會感染或攜帶新冠病毒。 6.即便寵物會感染或攜帶新冠病毒,因為害怕傳染而隨意丟棄也只會進一步加重病情的傳播。
  • 新冠病毒體外到底活多久?這些知識點你得知道
    作為橫跨2019-2020年最火的那個仔,2019-nCoV「新冠」持續高熱不退,關於它的九轉輪迴、生老病死都是目前的焦點,而其究竟是金剛不壞之身的「老妖」、還是虛張聲勢的「紙老虎」呢?在一次次火光四濺的對弈中我們都想探個究竟。
  • 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貓能傳染新冠病毒?這都是謠言!
    各大媒體開始紛紛報導「超過10%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導致許多養貓一族惶恐不已,有些人開始打算遺棄貓,有些人甚至在網上呼籲捕殺流浪貓……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養貓真的會感染新冠病毒嗎?為此,我特定去下載了這篇發表在bioRxiv上的原文來研讀,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張伯禮發出警示:春節儘量別回家_騰訊網
    截止至12月25日當天,世界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7,700萬例,因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達到1,40萬例。在12月19日當天,英國首相詹森正式對外公布,英國國內出現一種新冠肺炎變異病毒,新冠肺炎變異病毒傳染性比普通病毒要高70%左右。
  • 香港檢測寵物狗現新冠弱陽性,李蘭娟曾提醒要防備
    撰文 | 薛離新冠疫情發生後,寵物會否染病並成為新的傳染源,爭議許久。今天(28日),央視新聞消息稱,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發言人今天(28日)凌晨發布消息稱,一條居於新冠肺炎確診者家中的狗對有關病毒測試呈弱陽性反應。
  • 多國紛紛向中國採購新冠疫苗,華春瑩一番表態,讓全球點讚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各國都在遭遇「不幸」,而研發疫苗已成為抗「疫」的首要任務。在疫苗研發國際合作中,中國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多國認可。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首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上市。多國紛紛向中國採購新冠疫苗,華春瑩一番表態,讓全球點讚。
  • 張伯禮:給中醫一塊陣地,打贏一場戰役
    在此後新冠肺炎的抗疫中,江夏方艙醫院成為湖北收治新冠患者的一個亮點。張伯禮認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中藥不僅僅是針對病毒,更是注重調節病人的身體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江夏方艙醫院運行了26天,休艙時輕症普通型患者零轉重,痊癒患者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中醫藥經驗被推廣到其他方艙醫院。其他方艙醫院使用中藥後轉重率一般在2-5%左右,而WHO報告的一般在10%以上。
  • 專家警告: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嵌合病毒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發表論文警告稱,可能會出現一種由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形成的嵌合病毒。由於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MERS病毒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一旦形成新的嵌合病毒,恐將帶來巨大的危害。
  • 我們幫你問了張伯禮院士!
    他說,新冠肺炎病毒對溫度較敏感,深圳地處南方,溫度相對高一點,所以現在沒有多少病例。但秋冬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可能變高,所以還要繼續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工作。9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被頒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 老年人和患基礎疾病人群為何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據西班牙《20分鐘報》網站12月8日報導,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指出,參與新冠病毒感染的蛋白質可能會使老年人和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傷害。新冠病毒能與不同動物的宿主細胞結合。
  • 102隻新冠病毒檢測貓中的流浪貓,是怎麼抓到的?
    論文的作者包括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論文中提到,狗、豬、雞和鴨子身上不易攜帶新冠病毒,但貓可能會感染新冠病毒,而且與新冠患者密切接觸的貓體內的抗體滴度最高。前一段時間,有文章說,狗可以攜帶新冠病毒,結果就有人把自家的寵物狗從樓上扔下來摔死。
  • 疫情又傳壞消息,張伯禮發出警示:春節儘量別回家
    儘管新冠肺炎在世界範圍內,已經爆發了一段時間,然而,世界各地的國家,仍是對新冠病毒的了解甚少。沒有人知道它何時會繼續。像其他流行病毒一樣,新冠狀病毒在冬季後傳播。隨著傳播的進一步增加,這也使世界在防疫方面,面臨更大的壓力。據有關媒體報導,壞消息也就是疫情。
  • 新冠病毒貓狗感染率和人類差不多!|| 天花等病毒來源再推前
    (圖片來源:Nature) 在義大利北部最大的最大規模的貓狗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中提到:貓狗感染率其實和人類相似;通過對與被感染者生活在一起的540條狗和 這對於寵物能夠感染新冠病毒是一個有力證據,也提醒各位除了保護好自己,家裡的寵物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 新冠病毒感染的模式生物:倉鼠還是小鼠?
    、病毒滴度(圖2B、2C)和病理變化(圖2D)。雖然WT、STAT2ko 或IL28Rko倉鼠之間病毒RNA水平沒有顯著變化(圖2B)。但是,與WT和IL28Rko倉鼠相比,STAT2ko倉鼠在肺中具有較高的病毒滴度(圖2C),病毒血症(圖2E)和脾、肝以及上下胃腸道中的病毒RNA水平(圖2F)。 這些數據表明STAT2對限制SARS-COV-2全身擴散和肺部意外的病毒複製至關重要。
  • 「直播實錄」侯金林|逆行者點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
    剛才說了洪湖到武漢有1.5小時的車程,有95萬人口,其中10萬人在武漢,武漢封城前5.5萬人回到洪湖,4.5萬人被困在武漢,和新冠有關住院人數達1100多人,核酸確診363人,死亡15例,危重病人佔1/4,疑似病人320多。另外在各個鎮級社區級隔離人群300多人,其中無症狀感染者有50多人。(圖)我們走的時候,洪湖已經連續20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
  • 新冠病毒到底從哪來?我梳理了一大堆證據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岑少宇】新冠病毒到底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國內外輿論的焦點之一。要講清楚,只能從流感到電子菸肺病,從實驗室疑雲到基因分析一點點剝繭抽絲,雖然文章短不了,但還是有必要的。如果分成幾篇,在關於某一事件的解讀文章傳播時,難免會歪樓到其他事件上。因此,不得不把熱點話題儘量捏在一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