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外觀普通的3層民房,裡面卻儼然是個微型野生動物展覽館,籠子裡關的著,有巨蜥、穿山甲、豹貓、貓頭鷹……如果不是民警及時趕到,這些可愛的珍稀動物很快就將淪為吃貨們的餐桌美味。
歷時9個月偵查,跨越7省市追捕,諸暨市森林公安破獲了一起特大販賣野生動物案,涉案金額超過4000萬元,目前已有46人被刑拘。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連兇猛的草原之王獅子,也成了食客們的盤中餐。
在尼桑商務車後備廂
民警搜出20公斤獅子骨架
這個案子,諸暨森林公安一直查了9個月,是省公安廳督辦案件。
去年7月17日早上7點不到,諸暨森林公安收到一條可靠線索,稱有人要在諸暨交易「老虎肉」。經過研判分析,警方大致推測出了「老虎肉」運輸車輛的行經路線,並在主要交通要道進行了布控。
一直守到下午2點左右,民警在檢查一輛深色尼桑七座商務車時,在車子的後備廂找到了一袋可疑肉製品。
駕駛員姓陳,看上去很鎮定,他拿出一本一般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對民警說,「我車上這些,都是野豬肉。」
可是,從陳某車上查到的肉製品,是一副帶頭骨的骨架,連肉重20公斤。「頭骨上的牙齒跟成年人大拇指一般大小,這麼大的骨架,怎麼可能是野豬?」仔細盤問之下,陳某終於承認,自己運輸的是獅子肉。
幹了這麼多年森林公安,也算見識過各種野味,可運輸販賣獅子肉的,民警還很少遇到。於是,陳某被帶回公安局接受調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背後竟藏著一個巨大的珍稀野生動物銷售網絡。
三層小樓別有洞天
挖地窖安置巨蜥、穿山甲
陳某今年41歲,磐安縣安文鎮人,在當地經營一個野味攤,持有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剛開始時做合法生意,買賣一些野兔、野豬、黃麂和蛇類等。漸漸地,他開始利用自己的渠道販賣珍稀野生動物。
辦案人員從陳某隨身攜帶的小包裡發現了一本銷售帳本,上面詳細記載著2015年2月19日至2015年7月17日的帳目明細。短短五個月,陳某至少做了800多筆生意。
為了避免太惹眼,陳某記帳時都用代號,比如 「大貓肉」代指老虎肉;「活球」代指活體穿山甲,死的則被稱為「凍球」;「鳥」代指貓頭鷹。
當晚7點多,民警趕到陳某家裡搜查。這是一座3層的民房,打開門,民警就像走進了一個小型的野生珍稀動物博物館:
一樓改造過的衛生間裡,養著幾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客廳牆上掛著兩具動物頭架,客廳右邊的籠子裡關著一隻國家「三有」動物、省重點保護動物豹貓。在豹貓附近,則是陳某自己挖的一個地窖,裡面住著兩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巨蜥。在客廳左邊的大冰櫃裡,裝滿了野生動物肉製品,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凍體6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熊的熊掌1個。
穿過客廳,裡屋的小房間整個被改造成了冰庫,裡面成堆放著野生動物製品,袋鼠、黃麂、野兔、野豬、鳥類、五步蛇、大王蛇,還有數不清的蛇頭,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在樓梯下方的暗室,民警發現了3隻活的穿山甲。
民警將查獲的動物送到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鑑定中心,解救的活體動物則送到杭州野生動物園寄養。
獅子肉當老虎肉賣
價格可以翻番
關於獅子和老虎,誰才是「萬獸之王」的爭論,從民間到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畢竟這二者生活圈沒有交集,無法從戰鬥力上分個高下。
可在陳某這裡,倒是有現場的答案。
陳某交待說,民警從他車上查獲的獅子肉及骨頭,是拿來當作老虎肉及骨頭賣的。陳某說,「有人喜歡用虎骨泡酒,用鋼鋸鋸下一小段骨頭,可能就要賣幾千塊錢。」陳某稱,在市面上,老虎肉的價格要比獅子貴三四倍。
據警方追查,陳某手上的穿山甲、獅子肉、熊掌等,大多是從東南亞走私進來的。
根據國家規定的野生動物定價標準,一頭死的獅子價格為4萬多元。那麼,都是誰在消費這些價格昂貴的「野味」呢?
陳某的下家大多是山莊、會所的經營者,也有一些人是酒店的廚師。而對於食客,陳某很少直接接觸。
義烏的個體戶謝某,曾是義烏某飯店的廚師長,後來自己開了一家飯店。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間,他一共向陳某購買了10多隻穿山甲、巨蜥和貓頭鷹。謝某交代,自己剛開始只是去陳某的攤位買一些合法的野生動物,慢慢熟悉之後,對方就會給自己介紹一些「好貨」。
另一名被抓的飯店老闆交代,這種「饕餮大餐」不會出現在菜單上,「一般只有熟客才知道,如果想要開個葷,需提前預定。一般不熟悉的人,我們不會讓他們知道。如果陌生面孔從別人那裡聽說了,想要嘗鮮,我們也會直接拒絕。」
小老闆做成了「大生意」
哪裡有貨源,他就到哪裡收購
在陳某家裡,警方查到一臺電腦,裡面有更詳細的交易記錄。他最早開始非法經營珍稀野生動物,是在2008年9月。
「陳某人很活絡,生意面非常廣。」民警在陳某的手機裡發現上千個號碼,絕大部分與他有生意往來。
如此巨大的銷售量,陳某的貨源是從哪裡來的?陳某交待說,一開始,他都是四處打聽,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只要有地方能收到貨,他就跑去接洽。後來生意越做越大,陳某一家人都參與了進來。
陳某的上家分布極廣,每次有人要貨,陳某就打電話給能搞到貨的上家下單。不出48個小時,貨源地就會發出一個沒有寄件人的快遞包裹,而貨物名稱一般寫「水產」。
警方根據陳某的記錄及手機號碼,順藤摸瓜,將這個販賣珍稀動物網絡一舉搗毀。民警說,只要是在知情的情況下,無論是哪個環節,包括飯店老闆、採購、廚師、食客等,都要接受法律的懲處。
警方還透露,在多個存放野味的倉庫裡發現了注射器,這些注射器的用途還在進一步調查。
目前,本案在逃的嫌疑人仍在繼續抓捕之中。
本報通訊員 畢竹韻 蔣仕傑 曹來穎 本報記者 汪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