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80後「鴿王」返鄉創業 帶領鄉親抱團養鴿共致富

2021-01-10 紅網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李江輝 蔣林鋒)江華瑤族自治縣80後「鴿王」唐喜忠在廣東養鴿17年後,回到家鄉創業,打造鴿子產業鏈,帶著鄉親們一同抱團養鴿致富。

在江華沱江鎮大幹村的種鴿養殖示範基地,五個鴿棚裡養滿了雪白的鴿子。每一個鴿籠隔間都成對飼養,不少鴿籠裡還有2到4隻新孵化的乳鴿嗷嗷待哺。這些剛孵出來的乳鴿滿月後,就要離開父母,和其他的小鴿子一起到大鴿棚裡健康成長,直到成年後找到伴侶,成長為新的種鴿。

2018年,唐喜忠在縣委縣政府「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號召下,回家鄉創業,投入300多萬元,在沱江鎮大幹村流轉土地60畝,建起了5個大棚養殖種鴿,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每月可出欄6萬隻乳鴿,月產值90萬元。

鴿場進入了正軌後,不少鄉親們到鴿場來學習養鴿,唐喜忠毫不藏私,不僅將鴿子飲食所需的玉米、小麥、高粱等五穀雜糧配方傾囊相授,還細心地將防疫等各類技術傳授給大家。

「這蛋窩的下面配一塊隔糞板,擋住上面的鴿子拉的糞便,不然糞便搞到下面的蛋,會影響孵化,會產生一些病菌啊,這些都是防範的重要措施。」唐喜忠耐心地為鄉親們傳授經驗。

沱江鎮下蔣村村民蔣勇今年也跟著唐喜忠養殖鴿子,從建鴿棚、提供種鴿、到養殖、哺育,唐喜忠都手把手的給他技術指導,現在他的鴿場規模也達到了2萬對。

現在全縣已經有四個鄉鎮發展了十多個養鴿場,總規模達到了十多萬對鴿子。除了技術指導,唐喜忠還利用在廣東多年積累下來的銷售渠道,幫助這些鴿場銷售所有的乳鴿,免除大家的後顧之憂。今年,唐喜忠開始籌建加工廠,對肉鴿進行深加工,提升產品多樣性,進一步拓寬市場,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

相關焦點

  • 周利清:返鄉創業成為湖北「鴿王」
    這裡是成功人士周達出資3000萬元新建,免費「派給」鄉親們居住的。同村的周利清,依託周莊鄉村旅遊發展格局,投資4429萬建成3萬平方米肉鴿養殖基地,成為湖北最大規模的標準化、現代化肉鴿養殖基地,成為湖北的「鴿王」。「鴿子是很有靈性的動物,記憶力特好。將鴿肉開發加工成滋補大腦營養液前途無限,我們正在同華中農業大學合作研發這一項目。好多家長已經認識到鴿子的健腦作用,買回去為學生補腦。」
  • 鶴壁一男子靠養鴿走上致富路
    就這樣,躊躇滿志的王自林再次創業:「當時就想著一展身手,靠養鴿過上好日子。」克服困難鑽研養鴿技術隔行如隔山,現實狠狠地教育了王自林。「跟著學幾個月技術就想著學會了,其實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王自林說,從濟寧買回來的400對鴿子,放到鴿舍後上午還好好的下午就死了100多對,「那時候不懂鴿子有應激反應,到陌生環境需要用藥幫助鴿子度過適應期」。
  • 致富「小鴿」飛出山窩
    科技助力,數字農業監控平臺上,顯示著養殖鴿棚和光伏電板分布圖。①返鄉創業的陳偉波將小小的鴿子慢慢做成了大品牌。②鍾會權(後)是當地的貧困戶,目前正在鴿場工作的他打算學好這門技術,將來自己也從事肉鴿養殖。
  • 輝煌「十三五」·新青年│辭去高薪工作創業,養鴿「啄」開一扇幸福門
    徐善金是南京東晨鴿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2011年,他從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動物遺傳與育種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省級鴿業龍頭企業做技術員,月薪不菲。沒過多久,又有科研單位向他拋出了「繡球」,面對高薪誘惑,徐善金想起自己的初心,他想帶動更多人通過養鴿致富。2015年,徐善金來到六合東溝鎮,自己養起了鴿子,這裡曾是他大學曾實習過的地方。「一定要有自己的夢想,有創新的精神,要多動腦筋、多思考。」
  • 「女漢子」拼出致富路 吉林返鄉創業「女英雄傳」
    種蘑菇、土豆也能致富?誰說畢業一定要在城裡工作?誰說賺錢就得進城務工?在吉林省,一條「引鳳歸巢」路吸引了無數有膽識、敢創新、肯吃苦的「女中豪傑」返鄉創業。經過幾年拼搏,這些「女漢子」拼出了一條條致富路,更譜寫了一段段傳奇。
  • 白潔:養鴿走上致富路(圖)_社會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白潔:養鴿走上致富路(圖)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商立超、國立英)近年來,遷安市楊各莊鎮包各莊的白潔通過養殖鴿子走上了致富路。  2008年白潔初中畢業後,始終懷有創業夢想,整日思考如何做一份事業。為此,他每天早出晚歸,足跡踏遍了市區的各個角落。經過3個多月的仔細調研和認真分析,他發現遷安的燒烤店非常多,其中肉鴿的需求量很大,供不應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鴿子的營養價值極高,既是美味佳餚,又是高級滋補佳品。
  • 「8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耕地驢」變「致富驢」助農增收
    楊佩佩 攝中新網忻州6月24日電 題:「8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耕地驢」變「致富驢」助農增收作者楊佩佩當大多數同齡人在談論潮流、時尚的時候,驢,成為出生於1985年的返鄉大學生楊俠與人交談的高頻字眼。返鄉創業的他紮根鄉村,將曾以耕地為主的驢變為「致富驢」,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李銀良:「鴿王」帶村民飛成「鴻鵠」
    「頭雁」歸鄉 創業成「鴿王」在潘集村像吳廣勝這樣從貧困戶走上小康生活的大多得益於一個人,他叫李銀良,是鴻鵠鴿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村裡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鴿王」。李銀良並非養鴿子起家,他早年在駐馬店市經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確山縣「頭雁」工程實施後,他被「請」回家鄉,並被推舉為潘集村黨支部書記。
  • 扶貧貸款實現村民養鴿致富夢想
    近年來,通過精準扶貧貸款政策,新疆巴楚縣不少村民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其中,巴楚縣阿克薩克馬熱勒鄉喀塔爾墩村農民司馬義·買買提通過借「鴿」生蛋走向致富路。養鴿子之前,司馬義·買買提家僅靠種植業收入,日子過得不寬裕。
  • 利辛:貧困戶成為養鴿能手走上致富路
    「鴿子的繁殖速度快,盈利周期短,試試養鴿子怎麼樣?」聽到這個建議,張文舉內心很是猶豫。他認為自己沒有養鴿子的經驗,如果失敗賠了本,日子會過得更加艱難。了解到張文舉的顧慮後,鎮扶貧幹部王少請來鎮畜牧站技術人員上門傳授技術,還幫助他申請小額信貸作為啟動資金,主動聯繫銷路,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 25年愛鴿、育鴿、賽鴿歷程 巴州鴿王的全國冠軍夢
    原標題:25年愛鴿、育鴿、賽鴿歷程 巴州鴿王的全國冠軍夢 圖為12月上旬,鴿王周勇獲得2013年秋季信鴿比賽冠軍。  天山網訊(記者馬藝軒攝影報導)12月上旬,經過三個月的激烈競賽,梨城「信鴿迷」周勇養殖的信鴿摘得了2013年秋季信鴿比賽冠軍,他也因此成為巴州的鴿王。12月15日,記者走進這位鴿王家中,聽他講述了25年的愛鴿、育鴿、賽鴿歷程。讓今年43歲的周勇引以為豪的是,曾多次奪得鴿王桂冠;此外,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在全國信鴿比賽中奪得冠軍。
  • 「養鴿大王」楚維向的銷售「秘訣」
    而寧陵縣「養鴿大王」楚維向從來不發愁銷售問題,他有獨特的銷售「秘訣」。   2010年,返鄉創業的楚維向養了5000多對種鴿,年產乳鴿8萬隻。為了尋找銷路,他跑遍了省內外的家禽市場,最終在上海、南京找到了穩定的客商。如今,天明鴿業合作社存欄3萬對種鴿,年繁育乳鴿45萬隻。銷售數額也年年攀升,今年銷售乳鴿20萬隻,銷售額300多萬元。   天有不測風雲。
  • 利川青年返鄉創業,「鴿」顯神通…
    2018年,在外務工創業多年的周青松回家創辦了天之源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 外出務工萌生養鴿夢 40歲的周青松出生在文鬥鎮長順壩村,早在1999年,不到20歲的周青松就開始背井離鄉,到廣東去打工。 「剛出去的時候個子瘦小,做重活做不了,只有在別人的農場幹農活。」幫別人養過雞、養過魚、種過菜,回憶起剛出去那會兒,周青松說感慨不已。
  • 重慶銅梁:80後農家女返鄉創業要當觀賞魚產銷大亨
    重慶銅梁:80後農家女返鄉創業要當觀賞魚產銷大亨2013-08-22 14: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人民網·重慶視窗        瀏覽量: 1427 次 我要評論   通訊員&nbsp趙武強  「我們鎮一位在重慶主城賣觀賞魚的80後農家獨生女孩
  • 湖南返鄉青年楊昌宏用「黑老虎」帶領鄉民創業致富
    楊昌宏是一位返鄉創業者,回到湖南已經6年了,在這6年裡,他一直在思索如何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如何帶領鄉民致富。創業初期,選擇產業是個難題楊昌宏說:「當我回鄉的時候發現家裡有很多30多歲的青年都沒有結婚,家裡也有很多留守老人。「楊昌宏的老家在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是國家貧困縣,當地的就業環境跟大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家鄉沒有產業。
  • 90後網紅賣火觀賞鴿
    在他的一處養殖基地,樓上樓下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鴿籠,每個鴿籠裡都養著一公一母兩隻鴿子。今年24歲的石冬冬,是牡丹區高莊鎮大石莊村的一個「鴿迷」,身為95後的他,別看年紀小,但在養鴿方面算得上「老手兒」。石冬冬告訴記者,在他三年級的時候,家裡曾養過幾隻普通鴿子,後來家裡把豬圈改成了鴿棚,鴿子養的越來越多,他就更加著迷。通過慢慢研究鴿子,直到2014年,他在自家院的房頂搭起了第一個鴿棚。
  • 僅賣鴿子蛋純收入就達20萬元,他養鴿的訣竅是什麼?
    四川樂山犍為縣南陽鄉雙龍村的羅光池是位名副其實的「養鴿大王」,他的鴿子和鴿蛋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在他的帶動下,村裡的養鴿戶與日俱增,養鴿子為村民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實惠。羅光池說:「我最開始是養殖烏骨雞,後來才改養鴿子。」
  • 玉泉故事匯|創業不忘「初心」,玉泉區這位勞模帶領鄉親致富
    玉泉故事匯|創業不忘「初心」,玉泉區這位勞模帶領鄉親致富 2021-01-15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陵「養鴿大王」楚維向營銷有一套
    (記者 李燕 通訊員 閆佔廷)無論是搞種植還是搞養殖,農戶最擔心的是銷售問題,而寧陵縣「養鴿大王」楚維向從來不發愁銷售問題,他有獨特的銷售「秘訣」。日前,記者採訪了他。  2010年,返鄉創業的楚維向養了5000多對種鴿,年產乳鴿8萬隻。
  • 市場缺口大,肉鴿養殖供不應求,科學養鴿的方法,你知道嗎
    隨著如今農村的快速發展,不少農民在看到了農村未來的發展前景後,都辭去了工作決定返鄉創業,但大部分決定返鄉的農民都是青壯年,他們都沒有接觸過種植業以及養殖業。因此在選擇從事哪方面上犯了難。還有部分農民盲目的聽信了商家的宣傳最終不僅創業失敗還欠了不少錢。